古书的注解

更新时间:2023-11-12 19: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注的本义是灌注。古代经书多难懂,好像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对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古注就其特点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传、笺、章句、集解、疏五类。 1、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写书解释《春秋》者,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如西汉鲁人毛亨的《毛诗传》: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毛传》:“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2、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说文》:“笺,表识书也。”如《诗经》毛传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对《毛传》隐晦简略的地方,郑氏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示有别于已有的注释,标作“笺”,后人称为《郑笺》。例如: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3、章句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如东汉赵歧《孟子章句·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

父也。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此段话从“孟子去齐”以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 4、集解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5、疏

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汉魏时期所作的注,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到了唐代,由于时间久远,人们感到不易理解,于是出现了“疏”这种新的注解方法。疏的注释特点是不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也进行注释。六朝所作的义疏很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 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 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孝经 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 论语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尔雅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孟子 汉赵歧注 宋孙奭疏

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l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