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会计基础培训

更新时间:2023-05-21 06: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清华大学<会计基础培训>

【学习目标】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②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③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

【引子】

你是不是第一次接触到“会计”这个词?是不是有些茫然?会计是什么?会计能干什么?我能做会计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会计知识的殿堂,对会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吧。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及其职能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后有产出。记录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生产活动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这样社会才会进步,经济才会发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和比较呢?会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通俗地说,记录、计算和比较投入与产出的活动即为会计。因此,

会计是出于对管理生产和分配的需要而产生的。Array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越发展,对生

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管理要求就越高,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

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

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从简

单地计算和记录财务收支,逐渐发展到用货币为计量单位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经济过程。会计的方法和技术通过长期实践,也逐渐完善起来。同时,会计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反馈给信息使用者,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为经济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

客观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生产越现代化,规模越扩大,越是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同时,会计发展了,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和特点

会计的涵义,即会计的本质。通过前面的阐述可知,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是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对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提供所需的信息。人们要管理经济,首先要掌握情况,了解事实,就要记账、算账和报账。记账、算账和报账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

记账:是把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记录在账簿上。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收支和节余。

报账: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将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收支状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这些工作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核算。会计不仅要完成核算工作,还要履行监督职能,要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由此,可以对会计涵义做如下的界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的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概念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抽象。会计实践在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在不断完善,人们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的表述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二)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会计利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经济活动中的劳动耗费和物资消耗,经营收入的取得和经营成果的实现与分配等,使企业不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中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仅作为货币计量的辅助计量,利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这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重要标志。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会计所收集的经济信息必须真实可靠,这样通过会计系统处理后的财务信息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所采集的经济信息应该是有根有据的,原始凭证的来源要合法、填制要规范,同时要依据会计准则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活动所不具备的。

3.对经济活动要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

所谓综合性表现在由于主要以货币计量,所以能够提供总括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的价值指标;所谓连续性表现在对各种经济活动能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所谓系统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料;所谓完整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记录、计量,不能有所遗漏。会计利用货币计量,既能横向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内容,又能纵向地、自始至终地反映每一项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网络,这是会计区别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又一特征。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延伸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马克思关于簿记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精辟论断,就是对会计基本职能的科学概括。这里的所谓“控制”,就是现在所说的监督;所谓“观念总结”,就是现在所说的核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职能表达为: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映职能,主要是利用货币形式,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和输出会计信息的过程。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这种数量上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过程,才能把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转变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企业以及信息需求者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求。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也是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事中核算是在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会计事项进行的记录和计算,它为会计控制提供依据;事后核算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的描述,通过记录和计算产生历史信息资料,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指导。会计监督的核心是通过干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并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控制,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管理上的需求,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以保证其合法、合理、真实和有效,已成为对会计的客观要求。会计监督要紧密结合会计核算进行,也应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对计划和预算的审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事中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控制及事后的检查、分析和考评。从监督主体上讲,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部分,构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3.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基础,只有在对经济活动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作为监督的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只有通过会计监督保证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由此可见,会计是通过核算为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又通过监督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核算和监督是不可分割的。

(二)会计的延伸职能

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理论的成熟,会计传统职能得到不断细分和充实,新的职能不断出现,出现了会计多功能论。会计除了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

会计预测职能是指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料,找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并以此为依据,对经济活动未来的发展趋势或状况进行估计和测算。通过会计预测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为会计决策和其他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资料。

会计决策职能是在会计预测职能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经济活动可能采取的各种备选方案,根据所掌握的会计数据和其他信息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权衡利弊得失,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会计决策的过程是对初级会计信息资料经过加工处理、转换,输出高级会计信息资料的过程。

会计控制职能是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指挥、协调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按照预定的轨道有序地进行。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将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化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与日俱增。在经济活动中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控制职能的作用,是衡量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会计分析职能是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计划、统计和其他资料,对会计主体的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经济活动结果、财务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挖掘潜力,改进工作的过程。会计分析具有对原始会计信息资料再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获取高级会计信息资料的功能。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所谓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明确会计的对象对于研究会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明确了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核算和监督,从而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既表现为使用价值的运动:各种物资的生产和交换;也表现为价值的运动: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会计不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涉及的每个方面和全部内容,会计所能核算和监督的主要是其中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资金运动。我们把凡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统称为资金运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许许多多的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所组成,由于这些单位执行的任务不同,其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内容也就不同,因而这些单位的资金运动形式也有区别。所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为此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1.制造业企业的会计对象

产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经营资金的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权益的转化与资金退出四个基本环节,与其相对应,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可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随着企业供、产、销过程的不断进行,投入到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和固定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复到货币资金形态。资金形态上的这种变化在会计上称为资金的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上述资金运动过程可用图1-1表示。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图1-1 制造业资金活动过程

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资金有其具体存在形态,被运用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有的被运用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方面,有的被运用在材料上,有的存在于货币资金(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资金具体存在或运用的形态称为资产。

作为制造业企业的资产,总是由其提供者提供,一是投资人投入,二是债权人借入。无论是投资人投入,还是债权人借入,都对企业的资产具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投资者投入称为所有者权益。债权人借入称为债权人权益,债权人权益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偿还,也称负债。

资产是企业资金的一个侧面,即资金的存在或运用的形态,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资金的另一个侧面,即资金的形成渠道。由于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所以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其数量上是相等的。即有多少数量的资产,就应具有同等数量的权益;反过来,有多少数量的权益,就应当有相同数量的资产。这就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各种物资,支付货款和采购费用,并将采购的物资存放于仓库备用。这时货币资金形态就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在生产过程中,领用各种材料发生了材料费用,使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发生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同时还要发生工资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这时,储备资金形态及部分货币资金形态就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随着产品完工入库,生产资金形态则转化为产成品资金形态。

在销售过程中,为销售产品,企业还需要用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支付销售费用;出售产品时实现销售收入,收回货款,这时产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支付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通过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补偿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以及销售税金,所剩下的数额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资金在循环周转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成本、收入和利润,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因此,收入、费用和利润也是会计核算监督的具体内容。

上述内容反映了企业经营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金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称为资金循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资金的循环也是不断地重复。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资金的这种运动,称为资金循环与周转运动。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取得、运用和退出等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财产和资源的增减变化情况;在经营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情况;以及企业销售收入的取得和企业纯收入的实现、分配情况,就构成了产品制造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企业资金运动在数量方面的变化及其结果,不外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乎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上述六项内容在会计上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关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叙述。

2.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商品的购、销、存过程,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同样也必须利用价值形式组织流通和分配,存在着经营资金运动。商品流通企业中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购、销、存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营业收入、财务成果的形成和分配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商品流通企业中,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与退出、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耗费与收回等方面。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在经营活动中没有生产过程,所以资金循环中没有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循环周转,没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和产品成本。

3.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对象

非营利组织(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事业单位等)的经济活动,一方面按预算向国家财政取得货币资金;另一方面又按预算以货币资金支付各项费用。其资金运动不表现为循环与周转,而只是表现为预算资金的拨入(领取)和使用(支付)的形式,没有资金循环周转过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预算资金及其收支。

三、会计对象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分别表明了资金运动的两个方面。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表现为企业经济资源的来源,资产表现了企业经济资源的分布状况,从一定渠道来的资源在数量上等于分布在各个方面的资产金额。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表现了资金运动在一定时点上的静止状态。收入、费用和利润表现为企业某一会计期间资金运动的过程,是企业资源及其分布状况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动的原因,也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资产的消耗和收回,是一定时期内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因此,收入、费用和利润组成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资金的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如图1-2所示。

静态会计要素

图1-2 会计要素示意图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决定了资金运动(即会计对象)也是一个复杂过程。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例如会计所要核算的范围有多大,会计为谁核算,给谁记账;会计所要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会计应该在什么时候记账、算账;以及在记录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计量手段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得到解决,就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没有办法进行会计工作。所以,对这些问题必须首先以假设的方式来人为地作出限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虽然是主观确定的,但完全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有充分的客观性。否则,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会计的职能作用也就无法发挥。这四项会计假设缺一不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是确定会计原则的基础。

因此,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是处理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告的依据。也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财政部公布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四项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或者说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业务。会计核算的各种业务,都是同特定单位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单位立场上进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的前提条件回答了会计为谁核算的问题,为会计活动规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工作的这个空间范围是指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这个单位可以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如企业、公司,也可以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或事业单位;可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如母、子公司,也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如合伙企业、个体工商业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只有首先提出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明确,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是不同的,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会计主体的法律主体的关系如图1-4所示。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 ),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图1-3 会计主体关系示意图 错误

图1-4 会计主体的法律主体关系图 作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这四个组织共同组成一个会计主体,但不是一个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前提

每一个企业从开始营业起,从主观愿望上看,都希望能永远正常经营下去。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优胜劣汰是一条无情的法则,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破产、清算的风险,每个企业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企业何时破产、清算,人们无法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应如何进行核算和监督呢?应立足于持续经营还是立足于即将停业清理呢?两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全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比停业清理大得多,尤其是现代化大生产和经营,客观上要求持续经营,所以,会计核算应立足于持续经营假设。《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 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如图1-5所示。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图1-5 持续经营前提示意图

正是这一假设为解决会计核算中常见的财产计价和费用分摊以及收益的确认等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通过计提折旧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摊作费用,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对一个会计主体来讲,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持续经营假设的运用,可以使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以及为经济决策提供的会计信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面临破产或清算时,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也自然不再适用,而应改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处理。

三、会计期间前提

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理论上只有在企业完全停止其资金运动后才能精确地核算其经营成果。但在持续经营假设下,资金运动不可能停止,何时停业很难预测。为了及时取得会计信息、发挥会计的作用,有必要在经营期间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必须确立“会计分期”假设。所以说,会计期间是指对企业持续进行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时间阶段,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确定各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不间断性。会计要对这个不间断的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计量和报告,从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就需要人为地分割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反映。如果能等到企业经营活动全部结束后,并将各种资产变成现金,将各项负债清偿完毕,再对企业进行结算,这时企业经营期间的净收益就可非常简便而又清晰地计算出来。当然,这样进行会计核算也就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了。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人员无法知道企业在什么时间结束其经营活动,当然也就不能等到企业全部结束了它的经营业务,才编制对内对外的会计报告。为此,就需要在企业持续正常经营中,设定企业经营活动是可以断开的,并且可以划分为各个相等的时间阶段。为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有了会计期间这一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有期初与期末的概念。只有划清会计期间,才能按会计期间提供收入、费用、成本、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资料,才有可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

世界各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并不统一,有的以本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有的以本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期间划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即应当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划分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即我国的会计年度从1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如图1-6所示。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图1-6 会计分期示意图

在确立了“会计期间”的前提后,为了正确地分期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还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问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发出。

即凡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在当期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强调权利的形成和责任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1)凡是本期赚得的收入,不管是否收到货币资金,一律作为本期收入记账。(2)凡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付出货币资金,一律作为本期费用记账。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两者的区别是: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款项的实际收到和付出确定收益和费用,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而权责发生制则是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问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发出。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企业。

四、货币计量前提

企业拥有的资产种类繁多,计量单位不同,会计应如何综合反映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最理想的计量手段就是货币,它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一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也便于综合。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核算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予以计量,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根据这一假设,会计的对象也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需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设立货币计量前提是建立在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货币本身的价值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它要受到物价的波动、购买力的升降、通货膨胀和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变动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同时受政治、经济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币值本身的升降幅度一般不大,从长期来看,这种升降可自行抵消,因此,在设定货币计量前提时一般是假定币值本身不作变动。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来处理相关的会计事项。

上述四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虽然是主观确立的,但完全是由于客观的需要,有充分的客观性。这四项基本前提缺一不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是确立会计核算原则的基础和依据。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为我国会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提供了前提条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我国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八项质量要求。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一、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又称客观性要求或真实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种虚假和歪曲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而且将会导致决策错误,以致遭受不必要的资产损失。因此,可靠性就要求在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上都要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具体的做法是:(1)在确认经济业务时,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2)会计的计量、记录、报告不得伪造,不得掩饰真实情况。(3)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稽核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统一标准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的误差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相关性要求

相关性要求又称有用性要求,是指会计信息要同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应当为企业内外各方进行不同的决策服务,在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考虑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按照他们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

三、可理解性要求

可理解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即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凭证、账簿、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应当简明、易懂,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被人们所了解和利用。贯彻可理解性要求有利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使用会计信息。

四、可比性要求

可比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同时,国家财经法规对于某项经济业务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有多种供企业选择,一个企业在选定其中一种处理方法后,应连贯地在前后各会计期间采用,不得随意变更,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会计准则》第15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各企业统一会计指标的计算口径,使企业间、行业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以满足有关各方面的决策需要。可比性要求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会计主体间的比较,从而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进行决策;也便于国家综合管理部门进行比较、分析和汇总,满足宏观管理的决策需要。

可比不等于单纯的统一,不等于会计核算方法没有选择,也不等于所有企业处理方法和程序都绝对一致,而是要求对同一项业务,应当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以做到信息可比。

如果因为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原选用的方法不再适用,则至少在本会计年度内不予变更。如有必要变动,应当就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一般来说,下列两种情况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改变会计政策。

(2)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确认,应考虑其实质内容,不要太顾虑法律形式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当一项经济业务可以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时,应按其实质内容而不是法律形式来确定合适的会计方法。例如,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在租赁期内,从法律形式上看,所有权并不归承租人所有,但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实质上承担了与所租入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同承租人的其他资产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所以,在会计核算上也将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等同承租人自有资产一样核算。

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要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六、重要性要求

重要性要求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它要求每个企业确定自己的重要会计事项。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应根据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进而确定该核算项目的重要程度。《企业会计准则》第17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要求使会计核算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有助于简化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那些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进行合并反映。

七、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要求又称保守性要求、稳健性要求,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例如,企业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破产、死亡等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原因,不能收回;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等情况。谨慎性要求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作出合理预计,以避免损失发生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谨慎性要求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和采用加速折旧法等。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八、及时性要求

及时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企业会计准则》第19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即当期的会计事项,不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处理,财务报告也应当在会计期间结束后规定的日期内及时报出。因为决策是有时效性的,因此为决策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具有时效性。所以会计核算必须及时进行,否则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及时性包括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收集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地传递会计信息。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创立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步完善和提高。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法都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发展。本节只阐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这是初学会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法将在相关课程中讲述。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所运用的方法,它包括一系列的专门方法,主要有: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由于会计对象包括的具体内容纷繁复杂,如财产物资就有各种存在的形态:厂房、机器设备、各种材料、半成品等,它们在生产中各有作用,管理的要求也不同。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就是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不同要求规定分类核算项目,并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分类、连续地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为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正确、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核算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应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有其来龙去脉,如企业银行存款减少1 000元,干什么用了,是购买原材料了还是支付费用了等。通过复式记账可以清楚地了解每项经济业务所引起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因此,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科学的记账方法。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三、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完成时,都应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而且必须通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通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依此编制记账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不仅能够为账簿记录提供完整的真实可靠的依据,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若干账页组成的。登记账簿,是在账簿上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和核算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一种专门方法。登记账簿必须以审核后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把经济业务序时地、分门别类地登记到有关的账簿中去。登记账簿,实质上是把会计凭证中分散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进一步地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以便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并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主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并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成本计算主要在企业会计中使用。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程度,并为正确计算盈亏提供数据资料。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在一定时期终了,通过实物盘点和账目核对,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财产清查所确定的盘盈、盘亏和各种损失,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通过一定审批手续进行处理,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保持一致,以保证日常核算资料和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七、编制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总括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因此,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般是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进行。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各种指标是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决策和国家综合平衡的必要参考资料。

上述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与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要依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有些是交叉重复进行的,但一般都是按照上述的程序进行的。会计的核算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记账、算账、报账的循环。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是记账过程,填制和审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最初环节,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成本计算是算账过程,是对初级会计资料的加工过程;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报账过程,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以上过程每一会计期间循环一次,循环往复,直至企业停止经营活动。人们习惯上将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直至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周而复始的会计核算程序称为会计循环。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会计循环过程如图1-7所示。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 ),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图1-7 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本章小结

1.会计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项静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项动态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有4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

6.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7.会计核算的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关键词汇

会计 会计的职能 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方法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会计?会计有什么特点?

2.会计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简述会计核算对象的内容。

4.怎样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6.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思考题

如果我购买100股曙光集团的股票,那么我就把钱直接投资给了这家公司,所以曙光集团公司在会计处理中必须记录这笔交易;如果我把其中的50股卖给其他人,会计处理中也必须记录这笔交易。你同意

主要用于会计课程入门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