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话,构建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3-03-16 17: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向对话,构建高效课堂

山丹县南关学校 石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走向对话,构建高效课堂》。前面张老师和大家交流了呈示行为,如果说呈示行为是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话,那么对话行为可以说是师生之间分享信息与观点或者共同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今天我想和大家重点交流一下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两种课堂对话行为:问答和讨论。

一、问答的功能

问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出示)

(一)诱发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如我在广州花都育才学校听了一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广州版第八册第六课《Plants》。在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在家中仔细观察种植的花草,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到上新课时,当老师提出:What does our plant need?时,平时不举手的同学都争着要求回答:It needs a small pot of soil. It needs a lot of light. It needs water, too.课堂上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学习的欲望也非常强烈,学生不仅能完全掌握课文的知识,而且还能叙说植物生长的规律,更加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这里设计的情境一下能切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学生立刻认可,就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关注老师的教学活动。

1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那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途径,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我在教学season中的spring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观看有关春天的视频,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2. What can you wear in spring? 3.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4. What can we eat in spring?

这几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其中第三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最多,我整理了这样几个:I can see kites in spring; I can see birds in spring; I can see beautiful flowers in spring. I can see green trees in spring?? 这些回答不仅让学生掌握了spring这个词,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把旧知和新知进行了融合、滚动。之后,在教summer, fall和winter时,学生顺其自然地围绕这些类似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回答不是固定的,学生回答很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师生问答通过练习和反馈两个过程,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使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四)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向测验的迁移。课堂中的师生问答形式

2

与单元测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学生的回答可直接迁移到单元测验中。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二、问答的基本过程

问答行为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四合一的过程,也就是问答的基本过程,包括发问、侯答、叫答和理答。

1、发问

发问其实就是教师的提问,即教师提出问题和诱发学生回答。英语课堂提问,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正引起我们英语教师的关注。因为好的提问方式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那么英语课堂中有哪些好的发问策略呢?首先,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清楚、详细而准确地表述问题,并且应该提明确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感到迷惑,无从下手。其次,要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适当安排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如在教学mine, yours, his, hers这几个名词性物主代词时,可以针对重点设计以下类似的问题:Whose book is this? Whose pens are they?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候答

候答就是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有研究表明,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3秒钟时间,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侯

3

答,留给学生3-5秒的思考时间。这样学生给出答案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为使教师与学生顺利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即使他的回答不正确,也不要打断。学生回答完毕后,应有1-2秒的停顿以确保学生将话说完。当教师把这段时间增至3秒以上时,课堂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回答变长;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学生回答问题更有信心;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候答的策略只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教师发问后,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教学情境,等候3—5秒钟,给学生以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时间。

②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尽可能使这段时间保持在3秒钟以上。如果在教师叫答后,学生没有说话,教师也应耐心等待,直到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回答,或者他请求帮助,或要求教师进一步解释所提问题,不然候答时间只能延长,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延续性。必要时教师应适当采取叫答或理答。

3.叫答

叫答即教师示意学生回答问题。有研究表明,按一定型式(如座次、学号顺序、姓氏笔画等)依次请学生回答的、学生可预见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的随机叫答方式教学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可减轻学生焦虑水平,有利于集中注意。而且教师随机叫答多倾向于让好学生回答,这对能力较差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应适当控制对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保证其他人回答问题的机会。

4

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无需点名,采用one by one,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和the whole class等叫答方式,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扩大操练的覆盖面。

保证每个学生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是叫答的基本策略。为此,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渴望回答时,教师要适当抑制“大声喊”,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回答机会;当多数学生沉默不语时,则要鼓励他们参与回答,甚至允许“大声喊”。

4.理答

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的形式有许多种,如口头表扬、接受学生观点、运用代币制等。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除了用赞许和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还可以用“Very 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和“Perfect!”等语言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教学,具体表现就是认可学生的观点,或对它进一步修改或概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回答。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u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