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最新(4)

更新时间:2024-01-24 12: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 卓尼县某中学学生公寓设计

学生姓名: 袁 文 班级:11土木(建筑工程)4班 学号:11300635

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殷占忠

一、设计参数

1.工程概况

该楼位于卓尼县,层数五层,总建筑面积约5000m2。 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冬季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13度,夏季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28度;室内计算温度:卫生间、楼梯间、大厅为16度,其他均为18度;年主导风向东北,冬季平均风速0.7m/s。

2)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的最大揭露深度17.90m,根据钻孔揭露,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角砾,现依次叙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灰黑色,土质不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角砾、碎石、煤灰和建筑垃圾等,稍湿,稍密。层厚3.60-4.20m,层面标高99.98-100.12m。 ②层粉质粘土(Q4pl):灰褐色,场地内连续分布,土质较均匀,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软塑状,层面埋深3.60-4.20m,层厚4.30-5.20m,层面标高95.81-96.44m。 ③层角砾(Q4pl):褐黄色,场地连续分布,母岩成份以砂岩、变质岩为主,一般粒径2-40mm,最大粒径大于60mm,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55%-65%,磨圆度差,呈棱角状,中密,充填物以粗砂为主,层面埋深7.90-8.80m,最大揭露厚度层厚9.10m(未揭穿),层面标高91.18-92.14m。

根据建筑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及原位测试资料,结合本区建筑经验,建议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如下表5。

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一览表

地层名称 ①杂填土 ②粉质粘土 ③角砾

fak(KPa) 80 120 280 E0(Es)(MPa) 8 22 3.结构类型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设计任务

1.建筑设计

1)底层平面图;2)标准层平面图;3)正立面图;4)剖面图;5)总平面图。 2.结构设计

(1)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1)主要结构计算:包括一层楼盖的梁、板计算,楼梯设计,一榀框架的内力及配筋计算和基础计算;2)绘制结构施工图:任选一层楼盖或屋盖结构平面图;楼梯配筋详图;一榀框架梁柱配筋图;基础平面详图及配筋图。

(2)完成全部设计过程的计算书。 3. 上机绘图(不超过总图纸量的40%) 4. 专业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2万字符)

5. 毕业实习(穿插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分散进行)

(二)设计要求

1.总平面设计合理,人流、车流不能相互交叉,并解决好一定数量机动车的停车场及自行车场地。

2.作为临街建筑要有良好的城市景观,要求建筑造型和建筑里面美观、大方,并解决好主入口的体型处理,体现建筑自身特征。

3.态度认真,主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同上课要求)。

5.设计方案合理,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数据准确。

6.计算书格式应符合标准,书写工整,文字简练,条理清楚。

7.施工图必须符合制图标准,能正确、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置协调、清楚、整洁。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

设 计 内 容 建筑方案确定及总图 建筑平、立、剖面及构造设计 结构布置 楼盖及屋盖设计 楼梯设计 框架设计 基础设计 外文资料翻译 资料整改 毕业设计答辩、最终设计成果(修改完善后)提交 起止周 6~7 7~8 8~8.5 8.5-10 10~11 11~13.5 13.5~15 15~15.5 15.5~16 15.0~16.0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部分

[1] 王万江, 金少蓉, 周振伦. 房屋建筑学[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年版)[S].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 张文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11.

2、结构设计部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S].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8.

[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

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11] 白国良.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12] 包世华, 张桐生.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3] 朱彦鹏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版)[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14] 朱彦鹏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版)[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15] 朱彦鹏主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6] 顾祥林主编.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17] 沈蒲生主编, 梁兴文副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8] Donald P.Coduto. Found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4.

[19] M S Palanichamy. Basic Civil Engineering[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7.

[20] Zhou Kaixin. Civil Engineering English(A Coursebook) [M].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u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