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10 03: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经济概论》考查复习范围

一、论述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变迁的动因是什么?从世界经济中心三次变迁的过程中,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发生第四次变迁的趋势和可能?

世界经济中心: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世界经济中心变迁的动因是工业和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在占世界人口40%的亚太地区。80年代以来经济蓬勃发展,正在成为动态比较利益、最终需求量大、吸纳国际资本最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近20年持续高速增长积累的巨大经济能量在未来20年内逐渐得以释放,预示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中国——上海正在成为转移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极。上海在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和接受经济梯度的转移。推进与创新中,有可能发展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那些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

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提高开放型经济;

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控制银行业开放的速度和力度;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重组,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时间加快商业化进程;

合理吸收外企经验和技术同时,本国也不忘投入资金精力在自我开发上面,研究出更完善的方案和经验。

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让渡?这种让渡是否意味着国家主权的削弱和主权国家逐步消失,为什么?

主权让渡是指:主权国家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将国家的部分主权权利转让给他国或国际组织等行使的一种主权行使方式。它是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相对化的一种表现。

纵观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都不是靠固步自封而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双赢的结果,所以,主权国家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出于自身的利益判断而自主地对本国部分主权进行让渡,以积极姿态加入到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之中,并在此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可能要比固守传统的主权绝对观念更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让渡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削弱和主权国家逐步消失。

4、如何理解科技革命导致的产业结构“软化”?这种软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软化”是否意味着石油、钢铁、电力等硬性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会日益降低?为什么?

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

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重心的转移,工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另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5、什么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说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和意义?

在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告别了农业社会,现在正在告别工业社会,而进入信息社会。

首先,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如下特点:(1)信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信息渗透到一切经济和经营的环节中,是最具渗透性和扩散性的资源,是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2)信息是一种在使用中不受损失并收益递增的生产要素。

(3)信息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当今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被信息流构成的密网所覆盖。这些信息流及其载体在世界迅速普及,形成互联网,给各国特别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渠道和工具。

其次,正因为信息具有上述特点,它已经从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成为

一群宏大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产业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产业。这种产业代表着新一代的生产力,是促进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先导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最后,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的增强,标志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飞跃,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次深刻的革命。它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市场经济制度的大变化。

6、什么是“两型社会”?建立两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是什么?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前者是后者的必经之路;

(2)两型社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3)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通向两型社会的支点。

7、进入21世纪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以后,美欧日发达国家为什么会由过去提倡自由贸易政策转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原因:1、直接原因: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2、重要原因:去全球化思潮的泛起

3、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原因:1、贸易保护主义反应政党政治利益与选举的需要

2、各种利益集团依法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3、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

制度原因:WTO规则中,有一些模糊不清、定义不明的漏洞,为WTO成员利用制度漏洞、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创造条件

8、什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和传统的贸易保护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新特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

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

一是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 二是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关税、非关税措施受到严格限制,各国起来越多地用反倾销、反补贴等WTO所允许的保护方法。用合法的理由保护本国的贸易,使贸易保护主义更有隐蔽性。

三是非关税措施中的技术和环境壁垒不断增高。苛刻的技术和环境标准限制了后工业化国家的出口贸易

9、什么是跨国公司,西方学者对于跨国公司提出了哪些理论解释?试对这些理论的要点进行表述?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对于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的微观因素,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1)垄断优势论。(2)寡占反应论。(3)内部化理论。(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5)边际产业扩张论。

(6)产品生命周期论。(7)国际生产折衷论。

10、在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中,为什么更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这种方式和其他方式比较有哪些优点?

(1)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

(2)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

(3)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

(4)成型的管理制度和既有的人力资源;

(5)成熟的客户关系网。

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并购方绕开初入他国市场的困难,迅速投入生产,完善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压力。这些都是其他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的。

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一国企业向他国投资常常需要融资。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具体说来,跨国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1)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2)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3)并购方通过与被并购方互相交换股票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从而避免现金支付的压力。可以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11、什么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三种主要形式是什么?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是什么?

金融创新是使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变革的新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的创造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把金融创新划分为需求引导型、供给促进型及规避管理型三类

需求引导型金融创新,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供给促进型金融创新,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金融市场交易的结果。

规避管理型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面对严格的政府管制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金融创新以金融自由化为背景,金融自由化以金融创新为体现形式

1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牙买加体系下,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有哪些基本类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包括货币联盟和美元化)、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制)、有波幅限制的钉住、爬行钉住、有波幅限制的爬行钉住、不事先公布汇率路径的管理浮动、单独浮动

1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重要的全球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组织,国际经济协调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哪些重要作用?

区域和国际性经济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在于:各国政府通过一定方式寻求各国经济利益的共同点,以相互依赖关系和经济传递机制为纽带,实现各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各国内外经济平衡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均衡。所谓国际经济协调,全称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是指在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以发达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主体,就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适当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或联合采取干预的政策行动,以缓解政策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冲击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或维持世界经济均衡,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

14、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1)经济国际化是指各民族国家随着相互之间贸易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日益跨越国界流动的一种状态,是各国经济活动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扩大经济交往,使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现象。在这里不发生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在此基础上共同行使一部分经济主权。(2)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不一定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也不需要签订特殊的协定或协议;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最终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3)经济国际化过程虽然也受到国家的干预和影响,但经济国际化本身并非以国家的直接干预或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各成员国按共同协议或准则直接参与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活动实行干预。

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结果就是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既推动又阻碍的双重作用。

二、案例分析:

案例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2011年11月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卡恩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IMF此轮份额改革完成后,将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份额,从而更好地体现该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美国、日本、“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4个欧洲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将成为进入IMF份额前十位之列的经济体。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当日表示,IMF的份额理应反映国际经济格局的现实情况,为中国增加份额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要求。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早就作出承诺,要在首尔峰会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改革方面取得进展。“这种份额改革实际上是要如实反映国际经济格局,因为份额分配情况早已落后于世界经济变化的现实。”

问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该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说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发达国家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导,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成为经济快速增长区,2,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问题2:中国、印度等新型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投票权和份额的提高,对国际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体系的形成会发生什么影响?

1,以美元、欧元、日元等为主要货币体,系的国际结算体系开始动摇,新兴国家货币地位上升,国际货币储备与结算呈现多元化。2,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3,汇率制度多元化

案例2: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奖。作为由碳组成的一种结构,石墨烯是一种全新的材料——不单单是其厚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小,而且其强度也是非常高。同时,它也具有和铜一样的良好导电性,在导热方面,更是超越了目前已知的其他所有材料。石墨烯近乎完全透明,但其原子排列之紧密,却连具有最小气体分子结构的氦都无法穿透它。碳——地球生命的基本组成元素——再次让世人吃惊。石墨烯的出现使得量子物理学研究实验发生了新的转折。同时,包括新材料的发明、新型电子器件的制造在内的许多实际应用也变得可行。人们预测,石墨烯制成的晶体管将大大超越现今的硅晶体管,从而有助生产出更高性能的计算机。

不仅如此,由于几乎透明的特性以及良好的传导性,石墨烯还可望用于透明触摸屏、导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当混入塑料,石墨烯能将它们转变成电导体,且增强抗热和机械性能。这种弹性可用于制造新型超强材料,质薄而轻,且具有弹性。将来,人造卫星、飞机及汽车都可用这种新型合成材料制造。

问题1:石墨烯的发现和发明给信息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影响:

问题2:通过该案例说明新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的巨大作用。

案例3: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她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并不鲜见。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完全可以不与某个发展中国家交易,但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却不能不与发达国家交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然而,发达国家的资金不可能流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们总是流向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收益且风险最小的国家。结果是有的国家开放了市场,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流入。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尽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但并不能够在全球分工链条中获得一席之地。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加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迫或自愿地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于己不利的规则,必将不可避免地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如果拒绝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即使闭门造车成为可能,其结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

问题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发达国家是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制造“国际分工陷阱”的?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完全可以不与某个发展中国家交易,但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却不能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

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然而,发达国家的资金不可能流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们总是流向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收益且风险最小的国家。结果是有的国家开放了市场,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流入。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尽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但并不能够在全球分工链条中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问题2: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 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墨西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就 是一个例证。10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 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1999年其出口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从签约前的第26位上升到第8位。这充分证明,发展中国家能否 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关键看它是否能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 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 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 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 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 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 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 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 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 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 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 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 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i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 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 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 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力量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正在被推入一个无国界竞争的时 代。国际竞争方式除传统的国际贸易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分别在对方国土上投资设厂,一国国内的自然禀赋资源成为本国民族企业和外国跨 国公司及子公司共同分享的竞争要素。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 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 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 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 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 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 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 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 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 的必由之路。

案例4: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现象十分引人注目: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西方国家,凡举办国际会议的地方,总有一批存心闹事的反全球化斗士,他们簇拥在任何一个世界大会的会议厅前,用身体筑成人墙打起示威的标语,在大厦外喷漆、涂鸦。这些人并非散兵游勇,他们来自一些有组织的大小团体,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向国际组织施压,甚至不惜以流血和暴力来唤起全世界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关注。1999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部长会议,约10万名示威者爆发骚乱。经历此次暴乱冲击,西雅图已成为惊弓之鸟,不但拒绝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还放弃了申办2012年奥运会;2001年5月,英国伦敦市中心金融区1万多人集会,打出“我要全球生态保护,不要全球自由经济”、“全球化,当心点,我们不会放过你!”等巨幅标语。示威者认为,大国推动的全球化政策造成大量失业、贫富悬殊和生态破坏,摧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和希望。在抗议过程中,警方与反全球化示威群众发生混战,有50人受伤,多家店铺被洗劫,其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2001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有近10万名抗议者从世界各地云集该地,与近2万名会议治安警察形成两军对垒之势。会议召开当天,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一个青年被警察当场开枪打死,另有200多人受伤。一些银行、商店、邮局被砸,一些汽车被烧。八国会议落幕之后,意大利花费1.2亿美元修缮被破坏的城市设施。在2003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又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反全球化斗士的示威抗议,其中一位韩国农民甚至自焚身亡。 问题1: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世界经济以及各类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一

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

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答案二

v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但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部分人群的利益也受到一些损害。

v 这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将国内工人的失业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害,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全球化运动,加剧了社会阶级摩擦。

v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其国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v 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失业者增多…所有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经济摩擦

v 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v 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

问题2: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尽量防止和减轻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全球化;其次,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全球化就没有任何弊端。因为全球化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当然,趋利避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体制的完善和健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应对全球化风险的机制,比如,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制体 制,应对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有关开放市场、金融、产业方面的安全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的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意识的增 强

案例5:中新社成都2010月22日电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22日上午在四川成都开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今后10年,中国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王岐山在论坛上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西部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边境线长,接壤国家和地区多,物产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促进进一步发展。”今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10年前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国西部地区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两番,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世界目光逐步聚焦中国西部。王岐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而曲折,基础并不牢固,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仍面临许多挑战。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问题1、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增长有什么意义?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8%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如果不改变这种欠发达状况,将会拖延全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

第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在过去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1世纪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发西部,既可以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可以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第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21世纪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于保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应和防治洪涝灾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西部大开发中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对西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只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世纪之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已在世界范围普遍展开。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市场潜在大、各种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市场。

问题2、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由单纯注重GDP增长向注重绿色GDP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由“饥不择食”到“择优录取”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处理好产业集聚与资源集约的关系

案例6: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

音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美国自己只生产后轮和雨刷,最后在英国的哈利伍德组装。这种高度的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分工的附属,企业生产本身实现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在一个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日,产品的民族品牌正在为公司品牌所取代,纯粹的“国货”已所剩无几,产品凝聚着众多产地的技术成分,以至于人们无法辨认每个国家的具体贡献,也无法区分商品劳动者的国籍。正如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埃德加·伍拉德所说:“现在最终产品是哪个国家,这一问题已无实际意义,真正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无一不是世界性的产品。”

问题1、美国福特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分工实现生产国际化的?

1,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营运工程 很大一部分在海外进行,汽车设计以及产品研发在美国本国进行,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音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本国只有少量的生产。2,汽车的组装在英国进行,3,汽车的销售在欧洲开展。

问题2、通过该案例说明,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给国际分工的深化带来了哪些方面影响?

1, 它把原来集中于一国国内的基本生产过程,分成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环节,并将各个环

节转移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从而使过去市场自发形成的国际分工转向更多的由跨国公司进行的分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生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 跨国公司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将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分布于不同的

国别和区域的生产过程之间建立起高度依存的关系。

3,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扩展,不断改变着国际经济分工协作关系,也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各国生产的国际化和一体

化。

问题3:通过本案例说明跨国公司在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在此过程中,在生产和经营上推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控制形式,形成

各国跨国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开创出以公司内分工为基本框架的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极大的改变了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资源国际流动的格局与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案例7: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问题1、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宏观金融环境是什么?

1, 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后不断下跌,房地产市场萧条。

2, 银行贷款还款率下降,银行坏账越来越严重,很多人以房产增值来填补银行贷款。 3, 投机资金的大量涌入,金融机构监管不力。

问题2、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如何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1,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2,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3,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问题3、如何以此为戒,防范和化解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

以贸易政策与管制措施替代人民币汇率升值调控对外贸易,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减轻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2,坚持“有区别的从紧货币政策”,坚

持“有区别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坚持“有区别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扶持与限制力度。3,积极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衰退、全球生产要素规避国际经济风险、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的机会,引进先进的国际生化信息技术、尖端制造技术、环保节能技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先进国际服务行业,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积极创造就业新机会。4,缩减各级政府开支,节约财政资源。5,做好楼市与股市宏观调控,加大金融监管刚性,加紧完善金融制度,规避突发经济风险。

案例8 :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年1月1日正式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6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2004年增加到25个国家,人口增加到4.5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1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在2004年新增加的10个成员国(此前为15个成员国),仅仅使整个欧盟的GDP增加了4.8%,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这10个新成员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15国人均国民收入的47%。这次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在如下几个方面产生了影响:(1)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物流更加顺畅。(2)新成员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开始适用欧盟的对外共同关税率及共同通商政策。(3)新老成员之间的实现了人员往来和劳动力人口的自由流动的限制大大放松。(4)新老成员间的资本移动和产业转移限制大大放松。(5)同意新成员中若干经济实力较强和国际收支平衡能力较强的成员国的货币体系加入欧元区。(6)在新成员国产品制造上,规定了统一使用CE标志的时期。

问题1、欧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问题2、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1952年7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67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

(2)、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969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目的是实现欧洲货币制度的稳定和统一,协调成员国的经济与货币政策。1979年建立了欧

洲贷币体系,促使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经济政策。1981年,欧共体第二次扩大,希腊加入。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3)、欧洲联盟的成立(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并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EU)。1995年欧盟第四次扩大。)

(4)、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2004年5月1日欧盟第五次、也是欧盟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有十国加入。)

问题2、通过该案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种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始终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二者相互联系: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前景。2,二者相互区别: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3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作为不可逆转的两大世界趋势,二者的相互影响也必将进一步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格局。同时,这两大历史潮流也会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作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国要努力减少区域组织的利益独享性、排他性,增加共享性与开放性,在时间的过程中加强彼此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9: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

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问题1、结合本案例说明:世界经济增长,给环境变化带来了哪些挑战?

问题2、根据哥本哈根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世界经济增长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案例10: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洲很多国家都实行了一系列政府救市的措施,通过扩大公共财政的开支来拯救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国民经济。随着救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主权违约,当一国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发生的违约。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2011年4月,标普进一步把希腊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为C级),前景展望为负面。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10年继希腊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陷入危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既有爱尔兰、葡萄牙等欧盟的非核心成员国,也包括比利时等外界认为经济较稳健的国家,还包括在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成员国。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9%,,西班牙公债占GDP的比重高达115%,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上限,在欧盟各国中仅次于希腊的142.8%。此外,作为欧盟经济发动机的法国,其公共债务在2011年也达到GDP的 85%,面临着陷入债务危机的境地。

试分析:1、欧洲债务危机暴露出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制度设计上那些缺陷和弊端,如何改进?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跨国家货币――欧元的使用、欧盟范围内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与财政-经济政策的主导权却仍然在各个成员国手中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政治统一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经济统一,在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同时却迟迟没有实现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一体化,可以说是制度设计或实行上的缺陷;另外,福利社会模式下的“小病大养”、“宁领救济金也不找工作”等人性中痼疾的泛滥,加上政府管理上的疏忽、腐败、懒政、堕政,造成国家财政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压力。

改进:根本上还要靠各国自身加大力度进行深度经济社会结构调整,重建产业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控制公共开支,削减赤字,加强税收,精简臃肿膨胀的官僚机构,简化法律等等。

2、欧盟如何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实现经济的恢复性增长?

一是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型增长。

二是以发展绿色经济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的可持续增长。

三是提高就业水平、消除贫困和加强社会凝聚力为主的包容性增长。

3、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有哪些启示,中国在扩大公共财政开支过程中如何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启示: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 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福利国家的老路。最后,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掘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科学编制长期可持续的债务规划,坚持做到举债有度,避免盲目举债。1,实施结构性减税;2,加强公共财政债务的预算管理;3,合理定位财政政策。

案例11:2011年11月3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表了题为《合力推动增长合作谋求共赢》的重要讲话。胡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挑战增多。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努力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第二,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我们应该加强团结,释放合作谋共赢的强有力信号,增强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信心。我们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努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政策措施,妥善化解主权债务、跨境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等金融风险,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效缓解全球通胀压力,避免各国经济政策效果相互抵消。第三,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我们应该稳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改革其货币组成篮子。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我们应该推动形成更加合理透明的大宗商品定价和调控机制,实现和保持大宗商品价格合理稳定。第四,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体制、模式。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放任唯利是图、恶性竞争;既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

要避免脱离实际、大包大揽;既应该大力促进生产、不断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应该更加注重收入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能力提高和民众生活改善相互促进。 第五,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我们应该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实好《共享增长的“首尔发展共识”》,继续挖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带动全球总需求扩大。我们应该继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我们应该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愿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帮互助,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试分析:1、20国集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国际经济组织、它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答: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宗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目的: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各种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①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此外,WTO还在农业、安全保障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投资等方面都作出有利于贸易发展的规定将改善世贸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世界性的分工向广化与深化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使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②使传统的贸易政策措施得到改观世界贸易制度将进入协商管理贸易时代,各国的贸易政策将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贸易保护”和“贸易制裁”的作用与含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③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改变在世贸组织的推动下,世界市场的竞争由单一式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式的竞争、由粗放式的竞争转变为集约式的竞争;并且企业也由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转变为矩阵式的组织机构,规模经济转变为规范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