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科

更新时间:2023-11-22 19: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药用植物

一﹑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科的主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的1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小灌木或亚灌木。茎通常节部膨大。单叶对生,有时具膜质托叶。花两性,整齐,二歧聚伞形花序、圆锥花序或集生成头状。有时具闭花受精的花;萼片4~5,离生或合生;花瓣4~5,稀无,离生,具爪或否;雄蕊8~10,稀2~5;花盘小,有些具腺体;花托有时呈栖状;子房上位,1室,稀2~5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胚珠1至多数;花柱2~5。果实通常为蒴果,稀为瘦果或浆果状。种子1至多数,多为肾形,无翅或仅具窄翅,表面平滑或具疣状突起,含粉质胚乳。

本科包括3个亚科:大爪草亚科(Paronychideae)、繁缕亚科(Alsinoideae)和石竹亚科(Silenoideae)。从具膜质托叶的大爪草亚科向无托叶的繁缕亚科和石竹亚科演化。由大爪草亚科中较原始的木本裸果木属向草本的其他属演化。萼片由离生(如荷莲豆属)经半合生(如石头花属)至合生(如石竹属)演化。胚珠由多数退化成少数或单生。本科约80属2100余种,以温带和寒带最多。中国有32属约400种。其中金铁锁属和古临属为中国特有属。

分布于干旱地区的一些种,由于长期适应水分不足、日照强烈和大风的环境,形成矮小灌木,如裸果木;根粗而长、肉质,如石头花属;毛被发育,如繁缕属的一些种;叶狭窄,先端呈刺,如刺叶属;具有耐盐性如拟漆姑草属。而生于高山地区的一些植物,由于长期受寒冷、干旱生境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为多年生矮小植物,丛生或成垫状,如青藏雪灵芝。

石竹科识别要点:1.草本,株高

30~50cm,茎直立,节膨大;2.单叶对生,线

状披针形,基部抱茎;3.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苞片4~6;花瓣4~5,常有爪,白色至粉红;4.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5.蒴果,顶端齿裂或瓣裂,很少为浆果,胚弯曲包围外胚乳。

生境分布:石竹科有88属大约2,000种植物,在全球温带地区分布,有几种分布

在热带山区甚至在寒带,都是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地中海地区,但也有一种Colobanthus quitensis生长在南极洲,是南极洲仅有的两种双子叶植物之一

二﹑石竹科主要的化学成分:

本科植物有许多可药用,常见的有:金铁锁、王不留行、瞿麦、太子参、银柴胡和甘肃雪灵芝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皂苷,如王不留皂苷、王不留次皂苷(vaccaroside)、石竹苷C(dia-nthoside C)、石头花皂苷元(gypsogein)、肥皂草苷(sapon-arin)、肥皂草素(isosaponaretin)。此外尚含挥发油,如丁香酚(eugenol)、苯乙醇(phenylethylalcohol)、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aote)、水杨酸苄酯(benzyl salicylate)、水杨酸甲酯(methy salicylate)、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少量生物碱。一些种为蜜源植物。

三﹑代表要用植物:

(一)﹑金铁锁: 金铁锁又称独定子、独丁子、小霸王、土人参、独鹿角姜、金丝

矮陀陀等,以根入药,性味 金辛、温,有小毒。金铁锁为石竹科植物Psammosilene tunicoides的干燥根,是西南地区特有常用草药,系苗族习用药材,在云南、贵州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也是传统经典云南白药的重要组方药材之一。具有散瘀镇痛、止血、消痈排脓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胃痛、创伤出血等症。由于商品药材全部来自野生,经长期过度破坏性采集,野生居群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资源日趋减少,现已成为稀有濒危物种.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 Wu et C Y.Wu)为石竹科(Caryophy[1aceae)金铁(Psammosilene)多年生草本植物,平卧蔓生。根常单一呈圆锥形,长可达30 cm,直径1~3 cm。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或带紫绿色,从基部两歧分枝,长30~50 am,有毛。单叶对生,几乎无柄;叶片卵形,长1.5~2.5 cm,宽0.5~1.2 cm,先端渐尖,下面沿中脉有柔毛。聚伞花序顶生,长15 cm以上,总苞和小苞片均二片对生,被毛;花小,长6~9 rmTl,萼管窄漏斗形,长4---6 ITIm,具15条棱线及头状腺毛;花冠管状钟形,花瓣5,紫红色,窄匙形,先端截形至近圆形;雄蕊5,对萼片生,花丝长7~9 mm,花药黄色;子房倒披针形,长7~8 mm,膜质透明,花柱2。蒴果棒状,长约7 mm,棱明显,膜质,具宿存花柱并包于宿存的萼及花冠内。种子l。花期6~9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

金铁锁主要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区,同时云南中部、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也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对金铁锁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是经度、极端高温、湿度、土壤因子。横断山区是金铁锁的分布中心。在进行金铁锁栽培时要着重考虑所选择区域为红壤地区的山坡、草丛等环境。

主要的化学成分:金铁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三萜、三萜皂苷、环肽以及内酰胺。此外,

还含有氨基酸和有机酸等。近年来,对金铁锁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和环肽上,并从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新的=三萜皂苷和环肽成分。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金铁锁总皂苷(TSPT)对AA大鼠炎性痛阈及炎性组织液中丙二醛(MDA)和

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并观察TSPT对大鼠足肿胀、关节炎指数及炎性组织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一1p、TNF—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TSPT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能有效提高AA大鼠致炎足的痛阈,降低炎性组织液中MDA,双向调节AA大鼠血中Cor的水平。同时证明TSPT具有良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率及关节指数,降低大鼠炎性组织液中促炎细胞凶子I。一1p、TNF—a水平。

(2)镇痛作用:金铁锁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5],60~100 mg/(kg·d)的金铁锁总苷(TGP)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20~100 mg/(kg·d)均能显著

下调细胞免疫,增强小鼠的DTH(P

功效与主治:具有散瘀镇痛、止血、消痈排脓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胃痛、

创伤出血等症。

研究进展:金铁锁作为一种民间药物,疗效确切,民间用药广泛,现已作为中成药的原

料用药,使用量日益增大。该民族药植物种群稀少,人为大量采挖严重,目前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国家珍稀二级保护植物。关于金铁锁的栽培技术、生药鉴定、植物化学、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均有一定文献报道,并且与金铁锁相关的一些中药制剂已投放市场。总的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金铁锁的研究:①在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应加强对金铁锁野生资源的生态保护;同时按照GAP规范要求开展规模化人工种植,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金铁锁种植基地。②在生药鉴定方面,除了传统的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生物检测外,还应引入DNA分子标记技术。⑨在化学研究方面,除了金铁锁皂苷、环肽等研究比较深入的成分外,还应对金铁锁根、茎、叶中的其他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同时结合药理学研究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④在药理研究方面,应重点深入地展开抗类风湿、戒毒以及镇痛方面的药理研究,并积极地将基因工程、血清药理学、分子免疫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到金铁锁研究中。⑤在基础研究的同时,结合新药开发,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靶向性好的高新制剂,使产研结合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反过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麦蓝菜:蓝菜 Vaccaria segetalis (Necr.) Gracke, 麦蓝菜是石竹科麦蓝

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奶米、王不留行、大麦牛、麦蓝子、留行子等。 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 ,“ 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 ” ,所以叫 “ 王不留行 ” ,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

植物形态特征:植株高30~7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惟稍被白粉。茎直立,

上部呈叉状分枝,节略膨大。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椭圆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贺形或近心形,稍联合抱茎,全缘,两面均呈粉绿色,主脉在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疏生聚伞花序顶生,花梗细长,总苞片及小苞片均2片对生,叶状;花萼圆筒状,有5条绿色

宽脉,先端5齿裂;花瓣5,淡色,倒卵形;雄蕊10,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上位,花柱2,细长。蒴果包于宿萼内,成熟后呈4齿状开裂。种子多数,黑紫色,球形,有明显粒状突起。

生境分布:

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忌水浸,若种植在低洼积水地区,雨季根部容

易腐烂,地上部逐渐变黄□死亡,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在过于干旱的地区,植株生长矮小,产量很低。生于田野、路旁、荒地,以麦田中最多。麦蓝菜原产于欧洲,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

麦蓝菜 -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三萜皂甙,称为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的有A、B、C、D4种,均为

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衍生的多糖甙。王不留行皂甙B及C的结构已经确定,甙A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acid),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岩藻糖(D-fucose),L-鼠李糖(L-rhamnose),甙D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木糖,D-岩藻糖,L-鼠李糖和D-葡萄糖

(D-glucose)。四种皂甙水解均得同一的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raoside),即是棉根皂甙元-3-β-D-葡萄糖醛酸甙(gypsogenin-3-β-D-giucuronoside。又含黄酮甙: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异肥皂草甙(isosaponarin)。还含植酸钙镁(phytin),磷脂

(phospholipid),豆甾醇(stigmasterol)等。 全革中还含(口占)吨酮成分:王不留行(口占)吨酮(vaccaxan-thone),麦蓝菜(口占)吨酮(sapxanthone),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9-(口占)吨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9H-xanthen-9-One)。

麦蓝菜 - 药理作用: 抗早孕作用 0.25%-0.5%煎剂对大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乙醇浸液作用较煎剂强(混杂品四籽野豌豆煎剂无作用)。王不留行对小鼠具有抗着床抗早孕作用,同时又能调节生理功能,影响体内代谢,致使小鼠血浆肌子宫组织中的第二信使物质(cAMP)明显增高。

功效应用:

? ? ?

活血通经:用于治痛经,经闭。常与当归、川芎、红花、香附同用。 下乳:用于治乳汁不下。多与穿山甲、通草、木通等同用。

此外,尚有利尿作用。近年取其利尿活血之功,配利尿通淋,活血消肿药,治泌尿道结石,前列腺炎等。

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一般为煎用,用量为6至10克。孕妇则需慎用

(三)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分布于

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亦产,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

生物学特征:

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 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 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1-2(-4)cm,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

蒴果近球形。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

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主要产于福建、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其中以福建 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

为出名。一九八五年正式列收载到《中国药典》。

主要的化学成分:

太子参块根脂类中含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1-亚油酸甘油酯(glycerol 1-monoli-nolate),吡咯-2-羧酸-3′-呋喃甲醇酯(3′-furfuryl pyrrole-2-car-boxylate),山酸(behenic acid),2-吡咯甲酸(2-minaline),β-谷甾醇(β-sitoserol),另含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锰(13.4μg/g)等〕[4]和太子参环肽(heterophyllin)A及B。

药理作用:

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

内的物质代谢。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注:(因宝宝的个体差异给宝宝服用须慎重,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向医生咨询)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故特别适宜婴幼儿食用。

功效主治: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

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研究进展: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或米参,系石竹科太子参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性植物

异叶假繁缕Pseudostenaria heterophylla(Miq.)Pax cx Pax et Hoffm的块根。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民间常作为强壮滋补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太子参中含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通过临床用药和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

(四)女娄菜:

植物形态:

女娄菜(学名:Silene aprica Turcx. ex Fisch. et Mey.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灰色短柔毛。主根较粗壮,稍木质。茎单生或数个,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匙形,长4-7厘米,宽4-8毫米,基部渐狭成长柄状,顶端急尖,中脉明显;茎生叶叶片倒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比基生叶稍小。圆锥花序较大型;花梗长5-20 (-40)毫米,直立;苞片披针形,草质,渐尖,具缘毛;花萼卵状钟形,长6-8毫米,近草质,密被短柔毛,果期长达12毫米,纵脉绿色,脉端多少连结,萼齿三角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极短或近无,被短柔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

倒披针形,长7-9毫米,微露出花萼或与花萼近等长,爪具缘毛,瓣片倒卵形,2裂;副花冠片舌状;雄蕊不外露,花丝基部具缘毛;花柱不外露,基部具短毛。蒴果卵形,长8-9毫米,与宿存萼近等长或微长;种子圆肾形,灰褐色,长0.6-0.7毫米,肥厚,具小瘤。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 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朝鲜、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也有。生于海拔450-4500米的平原、丘陵、山地、山坡草地或旷野路旁草丛中。 化学成份:

全草含牡荆素(vitexi),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合模荭草素(homoorientin)及它们的8α、6α和6β异构体[1],蒙花甙(linarin),夏弗塔雪轮甙(schaftosi-de)[2],3β,21β-二羟基-16,23-二氧代-28-去甲基-17α,18β-齐墩果-12-烯(3β,21β-dihydroxy-16,23-dioxo-28-nor-17α,18β-olean-12-ene),3β,16α-二羟基-23-氧代一齐墩果-13(18)-烯-28-酸[3β,16α-dlhydroxy-23-oxo-olean-13(18)-en-28-oicacid[3],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glucoside),女娄菜素(melandrin)

功效主治:

活血调经,健脾行水。治月经不调,乳少,小儿疳积,虚浮,催乳,调经。 清热解

毒,除湿利尿。治咽喉肿痛,中耳炎。活血调经,散积健脾,解毒。治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月经不调(错后):罐罐花五钥,小血藤三钱。煨酒温服,一日二次。(《贵州

草药》)

②治产妇乳汁少:女娄菜、黄芪各五钱,当归三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③治体虚浮肿:女娄菜、白术、茯苓皮各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治痈肿:罐罐花、牛毛毡各适量。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