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启上岗培训答题张萱1--3章

更新时间:2023-12-15 0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1、以下关于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的工作职责的事例描述正确的有:( ) A、采用连续记录的方式,记录学生在小组课环节中对老师指令有自发反应的次数,并在线性图表中表示并记录

B、记录上课中目标技能的正确率,同时当学生掌握该目标后,记录下该目标的完成日期

C、任何老师都可以进行评估,无论是否有足够经验

D、每日课前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其他授课教师可能影响学生康复教育的因素 结果:正确

2、以下描述哪些不符合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的工作职责:( )

A、纸质记录学生每日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不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B、课前全面了解学生当日的具体训练目标,并为学生准备好合适的教具 C、正确执行上级的对孤独症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同时客观中肯的记录 D、掌握回合试验教学,对其他的康复教育方法简单了解。

?

结果:正确

3.作为孤独症康复人员,以下哪些方式可以对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进行支持帮助( )

A、帮助家庭面对孩子患有孤独症的现实,告诉家长让孩子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才是目前对孩子最有益的事情

B、让家长认清,孤独症不会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就可以自行康复

C、告诉家长,在帮助孩子康复的同时也要帮助自己,不要忽视自己,记得放松心情 D、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埋怨并不能有效的改善孤独症孩子目前的状况,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孤独症的症状 结果:正确

4、以下关于孤独症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孤独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

B、孤独症孩子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

C、孤独症孩子具有社交、沟通、语言、行为方面困难的问题 D、孤独症孩子小时候被诊断,长大以后可能不再被诊断为孤独症

?

?

结果:正确

5、以下关于孤独症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有:( )

A、里奥? 肯纳医生1942年首次提出“早期孤独症”一词

B、里奥? 肯纳医生是通过对11位有孤独症倾向儿童观察后,首次对孤独症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的

C、陶国泰教授在80年代首次报告中国的4例孤独症

D、肯纳医生对孤独症的四个标志性特征的最初形容一直影响着现今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与诊断 结果:正确

6、以下关于孤独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基因、大脑结构异常有关 B、孤独症的发病率男孩多于女孩,患有孤独症的女孩通常比男孩的病情严重 C、目前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孤独症发病率未知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有孤独症,另一方患有孤独症的概率大约为百分之30

?

?

结果:正确

7、以下关于孤独症的病因描述正确的有:( )

A、孤独症的发病与遗传有关,并且同卵双胞胎的患孤独症的可能性比异卵双胞胎更大

B、父母双方中,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叶酸,而父亲精神压力大,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越大

C、有的孤独症患儿还会伴随其他的障碍

D、孤独症可能是过多的大脑神经元和不正常的神经元链接所造成的 结果:正确

8、以下关于孤独症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A、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就有问题行为

B、除了沟通、社交障碍、刻板行为三个核心问题外,部分孤独症孩子还会伴随有感官系统失调的问题

C、同样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的障碍特点、性格、疾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D、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是自身障碍、对周围环境的理解认识问题、与其环境的互动方式问题引起的 9、当一个孤独症孩子与他人进行聊天的过程中,导致沟通的不顺畅可能是以下哪几个环节:( )

A、信息内容 B、信息传递方式 C、信息发送者 D、信息接收者

10、以下关于沟通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手语、iPad图像、文字、动作手势等等 B、看到某人的一个眼神就明白他的意思,是无意向沟通

C、有沟通障碍的孤独症孩子一般处于自我沟通以及索取者沟通阶段 D、有效的沟通者处于早期沟通者阶段 11、以下哪些问题可能孤独症孩子会出现:( )

A、会误解别人的意思 B、常出现重复刻板的语言

C、对语言的理解常停留在表面意思上 D、说话时缺乏语音语调变化

12、以下哪些描述符合孤独症孩子的社交特点:( )

A、常与他人进行单向沟通,即便喜欢获得他人的关注 B、在不熟悉的场合常出现不符合环境的行为 C、能有意识的感受别人

D、很难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13、以下符合孤独症孩子特点的描述有:( )

A、喜欢按照特定的方式做事情,如走同一条路

B、认识照片上的柳树,不认识马路边上的柳树 C、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表达的缺乏 D、感兴趣的东西很多

14、以下描述是刻板行为与思维的有:( )

A、觉得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B、很难适应突然的变化 C、喜欢甩手、晃动身体

D、很难将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运用

15、以下描述属于感觉低敏的有:( ) A、喜欢嘴里哼哼 B、孩子会使劲的碰你 C、喜欢关灯 D、冬天光脚在地上跑

16、以下描述属于感觉过敏的有:( ) A、通过手指间的缝隙看光线 B、不喜欢剪头发 C、受不了特定衣服的材质

D、用身体前后晃动的方式看手中拿的有图案的东西

17、感觉系统过敏是指( )对于某些感官刺激过度敏感,只是很小的刺激就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刺激的过度,从而变得难以承受。( )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18、以下哪些现象是感觉低敏:( )

A、喜欢舔东西 B、喜欢尝试新的菜品 C、常常捏住鼻子 D、喜欢荡很高的秋千

19、以下哪些现象是感觉过敏:( )

A、喜欢靠着东西或者他人 B、常常撞到东西 C、喜欢喷了香水的老师 D、不喜欢静坐

20、以下几个孤独症儿童常见感觉系统问题中,属于触觉低敏的是( B )( A、不喜欢把手弄脏的活动 B、喜欢粗暴的活动,如摔跤 C、对温度或疼痛过度敏感

D、不喜欢穿新衣服/衣领上的标签必须剪掉/只穿某几种特定面料的衣服 21、以下几个孤独症儿童常见感觉系统问题中,属于听觉过敏的是( A )( A、常常哼哼(嘴里发出声音以挡住外界的声音) B、喜欢大声的音乐、热闹的场所

) )

C、喜欢鼓动类的物品 D、喜欢厨房、卫生间等地点

22、以下对孤独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成年人有孤独症症状,可以判定为孤独症 B、孤独症孩子缺乏假想游戏的能力

C、筛查、诊断是医生做的,康复教育人员不需要了解这些 D、大多数孤独症家长会在孩子很小时就发现异常 23、以下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 D)( ) A、孤独症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引起的 B、孤独症患者都会有攻击性行为 C、孤独症患者终身没有语言

D、孤独症患者的智商普遍低于普通人群 24、以下关于孤独症警钟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孤独症孩子的联合注意的能力一般不好 B、没有在适合的年龄发音,是孤独症

C、孤独症孩子不太会通过凑到家长旁边或者故意制造声音等方式引起家长注意 D、孩子不会用身体的运动表达一些信息,是孤独症 25、以下关于孤独症的诊断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有时使用孤独症筛选量表进行孤独症的诊断,因为筛选量表很多是鉴别是否有孤独症的相关特点,对孤独症的特点比较有针对性

B、孤独症的诊断应该是综合性评估的结果

C、诊断时会参考孩子多方面信息,包括医学测试、直接观察、与亲属访谈等

D、孤独症症状会在系统性干预后得到改善,孤独症不是终生的

26、孤独症初期筛选工具中,被称为《儿童孤独症等级量表》的是(C )( ) A、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

B、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MCHAT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 D、Social Communication Questionnaire—SCQ

27、孤独症在( )就会有症状的表现,使用不同的筛查方法能够初步判断儿童是否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综合的诊断。(B ) A、中学时期 B、婴儿时期 C、小学时期 D、任何时期

28、以下哪些是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

A、M-CHAT B、ADOS-G C、ADI-R D、ABC

29、以下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 A )( ) A、孤独症患者是有感情的 B、孤独症患者没有感情 C、孤独症患者记不住家里人

D、孤独症患者不喜欢与其他人建立友谊

30、以下关于孤独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孤独症是与生俱来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B、“冰箱妈妈”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C、孤独症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拥有天才能力 D、孤独症的患者比普通人群的智商低 31、以下描述属于行为的有:(AD )

A、思考明天早餐吃什么 B、肚子痛 C、我饿了 D、关门

32、行为分析是一门研究行为与( C )之间关系的自然科学。( A、生物 B、事物 C、环境因素 D、自然因素

33、实验行为分析学的奠基人是(C )( ) A、里奥?肯纳 B、伊万?巴甫洛夫

C、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D、约翰?华生

34、在行为分析的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有( A D E )( ) A、约翰?华生 B、里奥?肯纳 C、洛瓦斯

D、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E、伊万?巴甫洛夫

35、以下关于应用行为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有:( )

A、是一门自然科学

B、研究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C、是实验行为分析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行为学之父”是B?F?Skinner 36、行为学的分支有哪些:( )

A、应用行为分析 B、实验行为分析 C、行为分析 D、行为主义

37、以下属于反应性行为的有:( )

A、敲击键盘打字

B、脚踢到桌脚,第一反应尖叫 C、摔倒时手立刻撑地

D、人看到柠檬就会分泌唾液

38、以下关于行为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行为学之父是约翰?华生

B、约翰?华生的观点:行为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C、B?F?Skinner证明了行为不只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对行为更重要 D、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研究,发现通过了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对今后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39、以下关于现代应用行为分析历史发展正确的有:( )

A、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59年《作为行为工程师的精神科护士》 B、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68年《应用行为分析的当前方面》

C、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49年《一个植物人类机体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D、以上都不是

40、以下关于应用行为分析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有:( ) A、“洛瓦斯模式”强调孤独症儿童每周进行至少40小时的干预 B、早期接受密集行为干预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技能泛化 C、“洛瓦斯模式”会进行家庭干预的支持 D、洛瓦斯是ABA之父

41、关于”离散式单元教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离散式单元教学会将技能目标分解为很小单元 B、离散式单元教学只可以用于孤独症的干预 C、离散式单元教学就是应用行为分析

A、喝水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行为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来塑造和维持 C、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对一定刺激的非自主的反应 D、首先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人是斯金纳

63、以下例子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是:( )

A、聊天的持续进行 B、打字 C、看到绿色,眼睛很舒服 D、闻到花香心情愉悦 64、、以下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有:(ABD ) A、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行为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来塑造和维持 B、喝水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对一定刺激的非自主的反应 D、首先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人是斯金纳 64、后效关联的四种情况为 ( ACDE )( ) A、正惩罚 B、塑造 C、负惩罚 D、负强化 E、正强化 65、以下关于强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AB) A、给予强化 B、正强化与行为好坏有关 C、强化是一个过程 D、强化看书的行为 66、以下属于正强化的例子有:( ) A、看到老师打招呼,老师表扬孩子后,孩子以后见到老师就打招呼 B、屋子很黑,一排开关一个一个的按,当按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灯亮了,以后就直接按最后一个开关开灯 C、出门,阳光很强,眼睛睁不开,戴上太阳镜就能睁开眼睛了,以后出门看到阳光很烈就会戴上太阳镜 D、过马路,没有看车直接跑过去,差一点被车撞,以后过马路就看左右没有车的时候再过马路 67、下列属于社会性强化物的是 ( A )( ) A、口头赞美 B、玩具 C、图画书 D、食物 68、下面可以作为强化物的是(ABCDE )( ) A、玩具 B、食物 C、夸奖、赞美 D、拥抱、亲吻 E、图书 69、以下关于强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根据学生的反应给予不同强度的强化物 B、强化物是物品 C、每次上课前需要给孩子进行强化物的评估 D、有效的强化物可以使目标行为在未来的发生频率增加 70、以下属于负强化的有:(ABCD ) A、天黑开灯 B、饿了吃东西 C、穿鞋磨破脚贴创口贴 D、热了开空调 71、“上网买衣服,买的那家店的东西质量特别不好,以后就不再在那家店买东西了”属于:(A ) A、正惩罚 B、负强化 C、负惩罚 D、正强化 72、以下关于惩罚说法正确的有:(ABC ) A、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B、惩罚是一个过程 C、一个刺激使得行为在未来的发生频率减少是惩罚 D、罚站是惩罚 73、“在超市里孩子要买好吃的,妈妈不给孩子买,孩子哭闹乱跑撞倒货架感到很疼,以后妈妈说不买就不再哭闹乱跑”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74、当行为发生后,一个刺激的( )导致该行为将来出现的频率下降,这个流程就是负惩罚。(C ) A、增加 B、出现 C、移除 D、消失 75、作为孤独症康复教师,教学中应多使用:(B) A、正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负惩罚 76、负强化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AC ) A、逃避 B、躲避 C、逃离 D、逃跑 77、“被蚊子叮,很痒,用手挠挠就不痒了,以后被蚊子叮很痒就用手挠”属于:( B) A、正惩罚 B、负强化 C、正强化 D、负惩罚 78、音乐的声音太大了,孩子用手捂住耳朵并尖叫,老师把音乐声音调低了,孩子就不捂耳朵了。这属于( D ) A、逃避 B、逃跑 C、逃脱 D、逃离 79、“手碰到冒气的热水壶,被烫到,很疼,以后见到冒气的热水壶就不去碰了”属于:( B) A、负强化 B、正惩罚 C、正强化 D、负惩罚 80、不建议使用惩罚的原因:( ABCD) A、惩罚会制造心理的创伤,不人道 B、惩罚并不能教给学生正向的行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C、孩子会模仿惩罚而控制他人 D、惩罚会引起孩子更多的问题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