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学校汇报材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

小 学 教 育

—我身边的好学校(梁河县遮岛镇中心小学)典型经验综合材料

在美丽神奇的葫芦丝之乡——梁河,矗立着一所祖国西南边陲教育的明珠——梁河县遮岛镇中心小学。

学校坐落在梁河县县城东南角三台坡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花草满园、绿树成荫;美丽的校园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清丽而温馨。

学校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遮小教育人继往开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学校励精图治,在教育发展的旅途中,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成就辉煌。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德宏州文明学校、优秀家长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创先争优活动“百强支部”;梁河县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无邪教校园、书香校园、先进职工之家”等一百四十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114人。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现有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内设阶梯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舞蹈室、计算机教室、普通教室等,固定资产达2200余万元。学校

1

体育设施有环形跑道、儿童游泳池、篮球场等。各项设施齐备,师资雄厚。

学校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坚定不移地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臵,积极强化法制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在努力完善教育教学阵地的同时,大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完整的办学理念、健全的管理机制 完整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教育思想:“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学校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校训:“自信、向上、阳光”; 校风:“和谐、探究、发展”; 教风:“爱生、敬业、创新”; 学风:“文明、快乐、勤奋”; 校歌:《我们是祖国明天的栋梁》。

健全的管理机制:“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更是对家长最基本的承诺。学生在校,实行全方位量化、全过程监控,实行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上,学校实行人性化管理,无微不至地指导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宽容和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自信、阳光、向上的学生”在文明、快乐、勤奋的成长着!学校建立和完善着以下管理机制:《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各种安全制度及应急方案》、《门卫制度》、

2

《党、团、队、工会管理制度》、《听评课制度》、《教代会工作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学习培训制度 》、《评先推优、晋级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少先队工作制度》、《学生德育建设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物品采购制度》、《升国旗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等二十多项制度。

二 、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精诚协作的强大教师团队 学校领导班子在校长郑卫华带领下,全体成员一条心,运筹帷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走“人性化管理、集体决策、阳光操作、安全运行”的办学路子,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爱生、敬业、创新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文明、快乐、勤奋的学生群体。学校管理工作井井有条;教师队伍团结合作,兢兢业业的奉献,感动着学生和家长;营造了温馨的生活、学习氛围,让师生陶醉其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打造成高素质水平,不负党和人民委托的生力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需要。“三尺讲台,终岁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我校教师把之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114名教师组成了一支业务精良、教学业绩显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强大教师团队。

三、先进的教学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领学校稳步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科研和课堂教学改革是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务真求实、锐意创新的遮小人通过多年的钻研和探讨,在不断汲取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摸索出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情感互动“356”课堂教学模式(“356”含义为:学习的三个步骤“课前热身(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教学五个流程“课前新知探索,新授课 ,实践练习课,整理巩固课,复习点评课”;课堂的六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巩固检测——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本套教学模式在有机的汲取和整合“生本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得以更加的充实和完善,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领着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全校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州前列。

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引领下。在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遮岛小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万余人。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充分信赖和大力支持。

4

5

四、五育并举、德育引航,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采用德育引航,加强少先队主阵地建设,完善少先队制度,促进少先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处完善各项

制度,深化少先队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校内外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知识技能竞赛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课外开办了游泳、葫芦丝、科技、书法、写作、美术、篮球、羽毛球、音乐、电子琴等十七个社团组织活动,充分

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学校选送的学生书法、美术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州级一、二、三等奖的仅近几年来就有10000余份,作文10000余篇。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

下,团结友爱、勤奋努力、全面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自身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五、创办体验基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办学宗旨,践行“为孩子的成长奠基”的教育思想,根据我

校教育实情:遮岛镇中心小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县城小学,学生中独生子女众多,在家庭生活中生活技能和生存训练的机会较少,学生的生活教育危机已成不争的事实,为了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在和谐中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校认真研究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提出了生活体验教育这一办学

7

新招。并以“三生教育”课程为指导(生命教育——珍爱生命,生存教育——学会生存,生活教育——快乐生活),为孩子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切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切实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我校特在原浩龙小学旧址创办了遮岛小学小学生体验基地 。基地形成小具规模的综合实践区、军事拓展区、科技养殖区、种植区、文化生活区、百果园;基地开设了科普文化课、手工制作课、养殖种植课、民族文化艺术课、素质拓展课、三生教育课及社会综合实践项目等课程。

自2014年3月31日起,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我校每周安排一班学生(主要以四、五年级为主)周一上午8:00在遮岛小学排队乘车(公共汽车)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进驻基地,周五下午5:00准时乘车安全返校,交由家长接回家,真正实行为期一周的基地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体验活动。

为期一周的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基地中感受着生命

教育、生存体验、生活技能、文明礼仪、艺术熏陶、感恩教育 、心理辅导、参观访问等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孩子们通过亲手实践,亲临自然,亲历社会,在体验式活动中学习一种技能,尝试一次创新,感受一段经历,体验一回成功,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8

9

我校学生体验基地的创办得到了上级领导(特别是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局领导亲自参与基地的规划和指导,

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在基地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先后有国家教育部老干局于虹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灿明校长、云南日报报社主任记者陈宝江、德宏州人民政府孔勒干副州

长、德宏州州委、州政府副秘书长周巍、李枝济、李兴庄、德宏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勇、梁河县人民政府郑瑜副县长、盈江县教育局司银荃局长、梁河县延研会杨叶茂会长等领导分

10

别率队调研基地并获得一致好评,都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为德宏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路,值得大力推广和探索!

同舟共济、开创美好明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州、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下,自信阳光、向上的遮小师生正怀揣腾飞的梦想,朝着将学校建设成为省级品牌学校的目标奋勇前行!遮小——这颗边陲教育的明珠,定会成为祖国西南大地上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线!

11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n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