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环境友好学校申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4-01-19 13: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洼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创建首批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申报材料

2010年8月28日

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根据《关于申报首批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的通知》精神和《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呈上创建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申报材料,请予审定。 一、学校自然情况

大洼县职教中心成立于1995年,由原大洼县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电大工作站、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五校合并而成。是县内唯一的一所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教育实体。学校占地面积280亩,总建筑面积45036平方米,校区环境优雅,绿化面积达20000平方米,在校学生3900名。

近年来,我校按照“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规律,全面贯彻魏书生“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强化德育教育,优化养成教育,努力营造“厚德博学、自强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德能双馨”的校园文化灵魂,不断强化“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人生观、苦乐观教育,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7人,其中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和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占70%以上。他们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学校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创建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校园管理实行封闭式,从养成教育入手,通过“认同教育”的开展,突出良好

1

行为习惯培养,促进德育工作有效实施,连续几年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大课间示范校”。

经过职教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卓越努力,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铸就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今天的大洼职教中心名师荟萃,设施精良,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风优良,环境优美。其办学成果也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评价,学校已成为国家一级教育课题实验基地,被评为辽宁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盘锦市“两个文明”先进单位、08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首批 “和谐校园”。

二、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主要工作及成绩

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传承社会文明的圣地,进行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责无旁贷。

在创建工作中,我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依据辽宁省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精神,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推进和深化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学校的生态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促进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工作,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并在创建中注重创建工作的全员性、实效性、教育性、可持续性,将环境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了可喜的创建成果。

(一)成立管理组织,加强创建力度。

2

为实现“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的环境”的目标,我校十分重视“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主任和班主任代表为成员的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中、长期创建规划和环境教育计划与活动主题。学校与各处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都把创建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出成效。

(二)注重环境建设,以环境育人。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2008年至今,我校通过校园整体改造方案,拉开了校园改造的序幕,投入近亿元,先后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食堂、体育场,新辟绿地20000平方米,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并将节能环保贯穿于校园建设、

维护管理的全过程。注重资源整合与协调,杜绝豪华奢侈,重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规划容积率和校园绿地,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景观品质的提升。在景观建设中,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的种植;在新建建筑上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其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完全进行了独立分项计量。在设计上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学校投资324万元,对21000m3的外墙全部采用EPS和外墙防水材料聚苯材料作了围护结构冷热挢节能处理,其节能效果达到了60%,效果非常明显。即将建设的30000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也将继续作围护结构冷热挢的节能处理。

3

对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洒水实行定额定量管理,尽量采用喷灌、滴灌,并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用水量。经改造后的校园

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错落有致,校园内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搭配合理,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冬天苍松挺拔,校园充满诗情画意,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学校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绿色学校和辽宁省首批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为学校创建品质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创建节约型学校,措施有力特色鲜明。学校一直倡导“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在工作目标上,坚持把长远目标和短期任务相结合,对全校用能状况组织调查、进行能耗审计,对用电、用水、用热、用煤实行分类、分项计量。有针对性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年来,学校通过现状分析,通过充分论证和优化,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主要有: 节电改造。节电技术改造包括路灯及公共照明技术改造改造两部分:包括了全校的所有路灯,景观灯和体育场馆、停车场、教学楼、公共办公楼、宿舍楼、实验楼中的楼道照明等。2008年,学校投资 万元,先对全校的 多盏路灯统一安装了路灯节电器,实行分时分段开启;随后又对各楼中的楼道照明灯全部更换了声控开关,再对景观灯和场馆灯加装了定时遥控器,实现了用时按需开启,不用时自动熄灭。节电效果十分明显,据2008年8

4

月至2010年8月测算,仅路灯及公共照明就节约用电 度,节省经费 元。

节水改造。学校每年耗水近 吨,在对供用水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论证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节约用水措施。在2008年,学校投入 万元做为节水改造专项资金,对全校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等 间公共卫生间的用水设施实施了技术改造,运用热释红外线监测器控制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和洗漱室的自来水进水阀门,实现了卫生间无人时,阀门自动关闭,有人时阀门自动开启送水。其次,又资入资金 万元,给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洗漱间的水龙头加装节水水芯 个,有效的解决了卫生间用水的浪费。节水效果十分明显,2008年安装前用水量为135965吨/年,安装后的09、10年用水为 吨,节水达48%。

节煤改造。学校热力中心采暖燃煤锅炉每年耗煤 余吨,为实现既节能减排,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在2008年投资 万元,先期对 台锅炉的给煤燃烧系统实施了改造,新装2台BC-FDDX变层多形给煤装置,从而增加燃净率,提高热效率,减少耗煤量。今冬运行 天,共计节煤 吨,节煤效果达到了 %。整个采暖季下来,可节约用煤近 吨,能节省经费 万元。 为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学校又决定对本已经环保局检测达标排放后的2台燃煤锅炉再投20万元,加装锅炉燃煤脱硫装置,设计燃煤脱硫能达85%,进一步实现无污染排放。

5

(四)加强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我校不仅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且通过编写富有知识性、

教育性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设以环保为专题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组织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开展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把环境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使环境教育经常化、规范化、系列化和法制化,通过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教学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环保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在讲求环境在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环境育人”的教育资源,通过确立课程目标、改革课程结构、开展课程实践,将社会所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确立课程目标: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促使其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地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获取基本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对环境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改革课程结构: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有道德理想、有科学素养、有个性特长”的育人目标,我校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意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结构为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显性和隐性活动。活动课程的设臵纳入正式课程安排,

6

包括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力求从内容到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如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许多师生就将环保内容纳入了研究性学习的范畴。有的研究树木花草对空气净化的作用;有的研究盘锦湿地对周边地区空气的净化作用;有的研究学校的规划布局,提出校园绿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还有的研究废旧电池的危害。盘锦日报、辽河晚报、辽河石油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对我校的环境教育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环保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成果不但提升了师生的环境友好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开展课程实践:(1) 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我校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环境友好相关知识培训,并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境知识的教育,做到环境渗透教育“四有”,即备课有意识、教案有体现、课堂有落实、考试有题目。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环境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点,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将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2) 建立考核制度。学校规定在相关学科的考试命题中一定要有相应比例的环境知识考题,用于检查环境知识教学的实效。(3) 进行环境教育科研活动。把“环

7

境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影响”作为重要课题,组织教师从不同领域探索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意义,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育实践技能。同时,结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组织各类实验小组,参加科技及环保实践活动。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环保教学和环保科研,将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业绩作为年度评优的条件之一。

(五)强化日常规范,内化环境意识

针对学校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学校从日常管理入手,以

系列文明争创活动为载体,强化师生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师生在创建中提升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环境理念逐渐渗入师生的心田,把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活动推广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积极要求师生

自觉执行室内节能要求,随手关灯,人离关机,减少待机能耗;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再利用,提倡双面用纸,减少打印次数,节约使用打印耗材。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强化学生行为节能。食堂内部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能耗,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注重节约,鼓励全体教职工骑自行车或步行或乘公交车到校,不开私家车到校。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不断完善卫生设施完备,对校内污染源进行了有效治理,有效控制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并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减排要求,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食堂有油烟净化处理措施;校内垃圾减量化,并全部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危险废弃物得到有效处臵。校园内道路畅通,整洁有序,做到风、雨、雪天无积水,地上无纸屑、无烟蒂、无痰迹,无卫生死角,附近无污染源。

8

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做创建工作的有心人。至今 “美化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观念已深入到每个学生和教职工之中的内心深处。不少学生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把绿色带入宿舍、带入教室,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响应学校“无烟办公室”的倡导,为自己创设洁净舒心的工作环境。

(六)建设校园文化,强化环保意识

校园文化的熏染,无疑对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内在影响力。因此政教处、团委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精心筹划,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全方位的环保知识教育,开展各种专题活动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在校园内设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绿色倡议,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班报比赛。开展“校园草木认护”系列活动,环境教育主题班会,环境征文比赛、演讲,环保宣传口号、标志征集活动……,环境教育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环保倡议与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我校的环境管理、环保课堂理念得以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得以强化,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得以培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

(七)开展社会实践,升华环境意识

校政教处、团委根据学校创建 “环境友好型学校”的精神与环境教育计划,制定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方案,从组织学生校内美化、绿化、治污,拓展到校外参与各类社会环境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生动的环保

9

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他律走向自律,进一步提升环境意识。如: 2008年,学校开展了“环保标语”征集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学校选出了一批优秀标语,制作成铭牌,将它们竖立在校园中。2009年学校开展了“学生一天消费多少饮料”的调查,并以此为契机发起了“回收饮料罐,倡导循环利用资源”活动。学校在校园中设臵了两个回收废弃电池的箱子,倡导大家关注废弃电池对环境的破坏。每年暑假,同学们都会下社区,上街头,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010年暑假,我校学生参加了求实社区“大手拉小手,节约一度电”的义务文艺演出。另外平时许多学生自发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各类环保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工厂和农村,开展环保现状调查,撰写实践活动报告。08年至今学生、教师做的研究性课题有:《辽河水质调查》;《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大洼县地下水状况调查》;《免费塑料袋取消后对中国的影响》;《废品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环境保护》;《商品过度包装与环境污染》;《盘锦地区湿地及野生动物现状调查报告》等。这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成果已得到专家的认可,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创建中学习,在创建中提高,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环境教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更新办学观念,提升办学理念,争创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

10

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拼搏,使大洼职教中心的明天更加美好!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t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