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9 13: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由盱眙县官滩中心幼儿园申报的“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经盱眙县教育学会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盱眙县教育学会批准,被确立为2007年度盱眙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现根据盱眙县教育学会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本课题开题出席对象为盱眙县教科室各位领导专家和我们向化片各姐妹园的各位教科室主任,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本次活动共分两个个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课题主要负责人宋艳老师对主课题的介绍。

非常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特别是对教科室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作汇报。 第一个方面:谈谈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 本课题开展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智慧。它集运动、幽默、智慧于一身,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文化。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交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游戏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幼儿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成长、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新《纲要》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

1

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丰富、更新游戏内容,节省幼儿园的支出与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教师选编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样性、随意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娱乐性,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开发智力、培养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

民间游戏这一民族奇葩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我们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我园地处江南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优秀传统人文环境,给予我们幼儿教育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而民间游戏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开发与利用。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 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

2

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2. 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第二个方面介绍: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 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二、研究对象:

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

3

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

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

(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

(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

(3)游戏童谣的创新

本地区民间童谣具有其独特的韵律与韵味,反映着淮河水乡的乡土人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乡土歌谣资源在慢慢地消失。本课题在发现其价值内涵丰富,对幼儿的各发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童谣表现的主题低俗已不符合现代的幼儿。对于好玩的民间游戏,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忆,使游戏和童谣更好的结合,我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童谣的创编。

3.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整合研究

4

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弘扬了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程园本化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

理性思考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能结合本土地域及游戏本身特点,为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民间游戏活动。初步建立一个适合小、中、大班开展的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实效和时效,是园本课程的构建真正起到适应和促进本地区幼儿发展的最大作用,让幼儿、课程与本土资源真正互动起来。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游戏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关注幼儿的表现,热闹感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幼儿在实践游戏中,强调在“玩”中学,可通过游戏这一方式独立地了解事物,间接体验事物,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有目的的吸引与了解。

3.愉悦性原则:幼儿民间游戏必须富有游戏感,能被幼儿接受、娱乐性强、生动、对幼儿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今幼儿的时代特点,结合本土实际,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有所乐,玩有所学,尽可能让幼儿在愉悦、活力、平和的氛围下享受游戏的喜悦。 五、研究方法

5

1、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施加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因素,但对幼儿教育的其它因素均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研究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对教师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或教师在问卷上作书面回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其动作、表情、言行等,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在观察法的使用前进行观察记录的培训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日记法、传记法或其他观察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一般采用个人调查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调查,即对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体育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只有使用文献法,了解这些过去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幼儿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不走弯路、死路。 第三个方面:《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步骤与措施: 步骤:

6

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制度、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任务,进行本地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初步的整理。

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实践中,发动教师对自己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交流活动,以民间游戏方案汇编的形式呈现初期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多元评价,对收集和教师自编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进程化编排。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欢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并将实践中积累的民间玩具制作整理出汇编成经验总集。 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1)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

(2)组织承担课题的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以及体育游戏的理论,使之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理论水平,为指导实践作准备。

(3)开展定期的外出学习培训及园内的园本培训活动。 (4)吸取众家之长,同时向家长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 2.创设良好环境。

(1)提供适宜的民间游戏时间和空间。

(2)提供各种民间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3)在园内的宣传栏中开设“民间游戏天地”,用于展示幼儿开展的各项民间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4)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通过参与民间游戏的自主活动,促使幼儿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3.结合课程内容。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园课程中,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活动。

7

4.变革指导方式。按照游戏的本质特点来组织指导幼儿的活动,以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发展功能。

5.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长:刘荣 课题副组长:宋艳

课题负责人:大班、中班、小班的各班班主任。 参考资料:

1、周 兢 《中国民间游戏》 江苏少年出版社

2、许政涛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毛美娟、华培 《走向方案教学》 百家出版社 5、王秀玲 《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 宁波出版社

官滩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2007年8月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t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