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1-28 2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泗水二中 ____年级 _______学科导学 2014年10月14日 编制人:___ __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 二、体会“咬文嚼字”的作用。 三、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一、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二、通过练习,培养鉴赏能力

装 订 线 学习难点 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方法

一、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二、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三、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四、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二、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问题导学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1 页(共4页)

审核:______ 签字:__ _____小组:_______ 学生评价: A B C 编号:

锱铢( )镞( )岑( )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 ..........二、整体感知,探究文本 1、阅读方法指引

? 略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 ? 找重点段,圈画关键语句 ? 理清思路,厘清材料观点

2、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关键句子。 3、理清结构。

(1)什么是“咬文嚼字”: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4、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1)郭老改词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2)李广射虎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3)贾岛推敲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2 页(共4页)

(4)苏轼诗句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5)套语滥调例说明什么道理?

当堂总结

结构思路(反)李广射虎郭老改字【引】阅读(正)贾岛吟诗咬文嚼字【结】苏轼写诗(正)写作套板反应(反)达到艺术美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3 页(共4页)

达标检测

牛刀小试一:

(林冲)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A、大 B、快 C、紧 D、密)

牛刀小试二: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牛刀小试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4 页(共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