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22: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肌力评定

? 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 适应症

1. 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 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 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 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 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6. 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 禁忌症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 仪器设备

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 操作程序及方法

1. 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 肉 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 三角肌后部 大圆肌 背阔肌 三角肌中部 冈上肌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1 级 仰卧,尝试屈曲肩关节时可触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俯卧,尝试后伸肩关节时,可触及大圆肌、背阔肌收缩 仰卧,尝试后伸肩关节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 2 级 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 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伸展 3、4、5级 坐位,肩内旋,肘屈,掌心向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坐位,肘屈,肩外展仰卧,上肢放滑板至90°,阻力加于上上,肩可主动外展 臂远端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肌 肉 1 级 2 级 3、4、5级 俯卧,肩外展,肘屈,冈下肌 前臂在床缘外下垂,小圆肌 肩外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肩胛下肌 俯卧,肩外展,肘屈,大圆肌 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胸大肌 肩内旋,阻力加于前背阔肌 臂远端 坐位,上肢下垂,前坐位,肩外展,上肢臂旋后(测肱二头肱二头肌 放滑板上,试图肘屈位置同左,肘关节可肌)或旋前(测肱肌)肱肌 曲时可触及相应肌主动屈曲 或中立位(测肱桡肱桡肌 肉收缩 肌),肘屈,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坐位,肩外展,上肢俯卧,肩外展,肘屈,肱三头肌 放滑板上,试图肘伸位置同左,肘关节可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肘肌 展时可触及肱三头主动伸展 肘伸展,阻力加于前肌收缩 臂远端 俯卧,肩外展,前臂坐位,肘屈90°,前在床缘外下垂,试图旋后肌 体位同左,前臂可主臂旋后,做旋前动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肱二头肌 动旋后 作,握住腕部施加反臂上端桡侧触及肌方向阻力 肉收缩 向同侧侧卧,试图做体位同左,肘屈,腕腕掌侧屈及尺侧偏体位同左,腕可掌侧尺侧腕屈肌 向掌侧屈并向尽侧时,可触及其肌腱活屈及尺侧偏 偏,阻力加于小鱼际 动 坐位,屈肘伸腕放于体位同左,去掉滑滑板上,试图腕关节体位同左,腕可掌侧板,腕向掌侧屈并向桡侧腕屈肌 屈曲及桡侧偏时,可屈及桡侧偏 桡侧偏,阻力加于大触及其肌腱活动 鱼际 坐位,屈肘,上肢放体位同左,去掉滑于滑板上,试图腕关体位同左,腕可背伸板,腕背伸并向尺侧尺侧腕伸肌 节、腕背伸及桡侧偏及尺侧偏 偏,阻力加于掌背尺时,可触及其肌腱活侧 动 坐位,屈肘,上肢放体位同左,去掉滑体位同左,前臂旋后桡侧腕长、短于滑板上,式图腕背板,前臂旋前45°,45°,腕可背伸及桡伸肌 伸及桡侧偏时,可触 腕背伸并向桡侧偏,侧偏 及其肌腱活动 阻力加于掌背桡侧 度图伸掌指关节时,坐位,前臂中立位,肘半屈,伸掌指关节指伸肌 可触及掌背的肌腱手掌垂直时掌指关并维持背间关节屈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俯卧,肩可主动外旋 时,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收缩 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时俯卧,肩可主动内旋 在腋窝前、后襞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肌 肉 活动 1 级 2 级 节可主动伸展 3、4、5级 曲,阻力加于手指近节背侧 固定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阻力可于手指中节掌侧 固定近端指间关节,屈远端指间关节,阻 力加于手指末节指腹 拇伸直,从外展位内收,阻力加于拇指尺侧 拇伸直,从内收位外展,阻力加于第1掌骨桡侧 手心向上,拇指掌指关节屈曲,与小指对指,阻力加于拇指近节掌侧 手心向下,拇指掌指关节伸展,阻力加于拇指近节背侧 手心向上,固定拇指近节、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拇指远节指腹 手心向下,固定拇指近节,伸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拇指远节背侧 指浅屈肌 屈近端指间关节时,坐位,有一定的近端可在手指近手掌侧指间关节活动 触及肌腱活动 屈远端指间关节时,有一定的远端指间可在手指中节掌侧关节屈曲活动 触及肌腱活动 有一定的拇内收动作 有一定的拇外展动作 指深屈肌 内收拇指时,可于第拇收肌 1、2掌骨间触及肌肉活动 外展拇指时,可于桡拇长、短展肌 骨茎突远端触及肌腱活动 拇短屈肌 屈拇指时,于第1掌有一定的拇屈曲、对骨掌侧触及肌肉活掌动作 动 伸拇指时于第1掌骨有一定的拇伸展动背侧触及肌肉活动 作 屈拇指时,于拇指近有一定的拇指贼曲节掌侧触及肌腱活动作 动 伸拇指时,于拇指近有一定的拇指指间节背侧触及肌腱活关节伸展动作 动 拇短伸肌 拇长屈肌 拇长伸肌 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 肉 1 级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2 级 3、4、5级 髂腰肌 臀大肌 腘绳肌 坐位或仰卧,小腿悬仰卧,试图屈髋时,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于床缘外,屈髋,阻于腹股沟上方可触侧下肢,可主动屈髋 力加于大腿远端前及肌活动 面 俯卧,试图伸髋时,俯卧,屈膝(测臀大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于臀部及坐骨结节肌)或伸膝(测腘绳侧下肢,可主动伸髋 下方可触及肌活动 肌),伸髋10°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肌 肉 1 级 2 级 3、4、5级 ~15°,阻力加于大腿远端后面 仰卧,分腿30°,试内收大、长、仰卧,分腿30°,试图髋内收时,于股内短肌 图髋内收时,于股内侧可触及肌活动,下股薄肌 侧部可触及肌活动 肢放滑板上,可主动耻骨肌 内收髋 仰卧,腿伸直,度图仰卧,腿伸直,试图髋外展时,于大转子臀中、小肌阔髋外展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筋膜张肌 上方可触及肌活动 下肢放滑板上,可主动外展髋 股方肌 仰卧,腿伸直,试图梨状肌 仰卧,腿伸直,试图髋外旋时,于大转子臀大肌 髋外旋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上、下孖肌 上方可触及肌活动 可主动外旋髋 闭孔内、外肌 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仰卧,腿伸直,试图仰卧,腿伸直,试图髋内旋时,于大转子髋内旋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上方可触及肌活动 可主动内旋髋 俯卧,试图屈膝时,向同侧侧卧,托住对可于腘窝两侧触及侧下肢,可主动屈膝 肌腱活动 仰卧,试图伸膝时,向同侧侧卧,托住对可触及髌韧带活动 侧下肢,可主动伸膝 侧卧,试图踝跖屈侧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时,可触及跟腱活动 动,踝可主动跖屈 仰卧,试图踝背屈,侧卧,可主动踝背足内翻时,可触及其屈、足内翻 肌腱活动 向同侧侧卧,两腿伸进托住位于上方的下肢,阻力加于大腿远端内侧 向侧侧侧卧,位于上方的下肢半屈,髋外展,阻力加于大腿远端外侧 坐位或仰位,小腿在床缘外下垂,髋外旋,小腿摆向内侧,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内侧 坐位或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髋内旋,小腿摆向外侧,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外侧 俯卧,膝从伸直位屈曲,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后侧 坐位或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 俯卧,膝伸直(测腓肠肌)或膝屈曲(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 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外下方推 向同侧侧卧,足在床缘外,足内翻并踝跖屈,阻力加于足内缘,向外上方推 向对侧侧卧,使跖屈腘绳肌 股四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胫前肌 仰卧,试图足内翻及仰卧,试图足内翻及跖屈时,于内踝后方胫后肌 跖屈时,于内踝后方可触及肌腱活动,可可触及肌腱活动 主动踝跖屈、足内翻 腓骨长、短肌 仰卧,试图足外翻仰卧,试图足外翻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肌 肉 1 级 2 级 3、4、5级 的足外翻,阻力加于足外缘,向内上方推 仰卧,屈趾,阻力加于足趾近节跖面 同左,伸足趾,阻力加于足趾近节背面 同左,固定拇趾近节,伸拇趾,阻力加于拇趾近节背侧 时,于外踝后方可触时,于外踝后方可触及肌腱活动 及肌腱活动,可主动踝跖屈、足外翻 屈趾时,于趾近节跖屈趾时,于趾近节跖趾长、短屈肌 面可触及肌腱活动,面可触及肌腱活动 有主动屈趾活动 仰卧,伸趾时,于足仰卧,伸趾时,于足趾长、短伸肌 背可触及肌腱活动,背可触及肌腱活动 有主动伸趾活动 坐位,伸拇趾时,于坐位,伸拇趾时,于拇趾近节背侧可触拇长伸机 拇趾近节背侧可触及肌腱活动,有主动及肌腱活动 伸拇趾活动 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 肉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1 级 2 级 3、4、5级 斜方肌 菱形肌 斜方肌下部 斜方肌上部 肩胛提肌 前锯肌 坐位,臂外展放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俯卧,两臂稍抬起,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肉收使肩胛骨内收,阻力收时可触及肌肉收缩,臂外展放桌上,为将肩胛骨向外推 缩 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 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俯卧,一臂前伸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斜方肌下部收缩,可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见有肩胛骨内收和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可下移运动,肩胛骨内斜方肌下部收缩 见有肩胛骨内收和收和下移,阻力为将下移运动 肩胛骨下角向外上推 俯卧,试图耸肩时,俯卧,试图耸肩时,坐位,两臂垂于体可触及斜方肌上部可触及斜方肌上部侧,耸肩,向下压的收缩 收缩,能主动耸肩 阻力加于肩锁关节 坐位,一臂向前放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坐位,上臂前平举,上,上臂前伸时,在上,上臂前伸时,在屈肘,上臂向前移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肩胛骨内缘可触及动,肘不伸,向后推肌收缩,上臂前伸时肌收缩 的阻力加于肘部 可见肩胛骨活动 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续)

肌 肉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1 级 2 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能抬头,不能抗阻力,能抗中等阻力,抬头屈颈,能抗加于额区(额部)的较大阻力 俯卧,能抬头,不能抗阻,能抵抗中等阻力,抬头时能抗加于枕区(枕部)的较大阻力 仰卧,固定下肢能抬起头及肩胛部,双手前平举,能坐起,双手抱头后能坐起 俯卧,胸以上在床缘外下垂30°,固定下肢,能抬起上身,不能抗阻,能抗中等阻力,能抗较大阻力 斜角肌 颈长肌 头长肌 胸锁乳突肌 仰卧,屈颈仰卧,能抬侧卧,托住仰卧,能抬时,可触及头,不能抗头部进可头,不能抗胸锁乳突阻力,能抗屈颈 阻力 肌收缩 中等阻力 斜方肌 颈部竖脊肌 俯卧,抬头俯卧,能抬侧卧,托住俯卧,能抬时可触及头,不能抗头部时可头,不能抗斜方肌活阻,能抵抗仰头 阻 动 中等阻力 腹直肌 仰卧,固定仰卧,抬头仰卧,固定下肢能抬时可触及仰卧,能屈下肢能抬起头及肩上腹部腹颈抬头 起头及肩胛部,双手肌紧张 胛部 前平举,能坐起 俯卧,胸以上在床缘外下垂30°,固定下肢,能抬起上身,不能抗阻,能抗中等阻力 骶棘肌 俯卧,胸以上在床缘俯卧,抬头外下垂俯卧位能时触及其30°,固定抬头 收缩 下肢,能抬起上身,不能抗阻

肌 肉 检 查 方 法 与 评 定 1 级 2 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屈腿,固定下肢,双手前平举能坐起并转体,双手抱颈后能坐起同时向一侧转体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坐位,试图转体时触仰卧,屈坐位,试图及腹外斜仰卧,能旋腿,固定下转体时触肌收缩,双转上体至肢,双手前及腹外斜臂下垂,能一肩离床 平举能坐肌收缩 大幅度转起并转体 体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做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做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

①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 ②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

③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 ④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

⑤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l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常

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2-8。

表2-8 手法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级别 5 5- 4 4+ 4- 3 3+ 3- 2 2+ 2- 1 0 英文简写 N N- G G+ G- F F+ F- P P+ P- T Z 特 征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力量相同,且能做全关节范围的活动 能对抗阻力与5级同,但关节活动范围<100%,而>50%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关节活动范围<100%,而>50%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关节活动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关节活动范围<100%,而>50% 不能对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活动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关节活动范围<50% 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范围<100%,而>50%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无任何肌肉收缩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结果。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

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做水平运动。

⑥评定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

2. 器械肌力测定——手法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做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

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定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o/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做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沙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做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的)。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②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③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

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o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④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⑤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o/s或60o/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o/s或180o/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⑥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⑦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1.5min以上。两侧肢体的测试问应间歇3~5min。

⑧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合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决定。一般在康复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宜每月测试1次。

(4)等速肌力评定指标

①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单位为牛[顿]·米(N·m)

②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

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③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④总做功:即力矩曲线下的总面积。单位为焦[耳] (J)。 ⑤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单位为瓦(W)。

⑥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缩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代表肌肉收缩的暴发能力。单位为焦[耳] (J)。

⑦耐力比: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耐力比的单位常用百分比表示。

⑧原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断关节活动中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况,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一定意义。

3. 肌肉耐力评定——肌肉耐力是指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常用的评定方法如下。

(1)四肢关节肌肉耐力测定

①等长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o/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维持时间。

②等速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o/s的运动速度连续做最大收缩20~25次,计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的作功量之比,即可测定肌肉耐力比,作为判断肌肉耐力的指标。

(2)背肌和腹肌的耐力评定

①背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两手抱头,脐部以上的上身部分

在床缘外,固定双下肢,伸直后背部,使上体凌空成超过水平位,若低于水平位为终止。记录其能维持此姿势位的最长时间,一般以1min为正常值。

②腹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o,记录其能维持的最长时间,也以1min为正常值(注意此时实际不仅评定腹肌耐力,同时还评定了髂腰肌的耐力)。

? 注意事项

1. 器械测试仪器在测试前需要先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2. 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近端肢体应妥善固定,按标准摆放体位,防止替代动作。同名肌检查时,应先健侧后患侧,以利于两侧比较。

3. 测试中应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按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并给予适当的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

4. 测试中应给予适当鼓励的指令,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以便获得最大肌力。

5. 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肌力测试。

6. 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屏气使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