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18 13: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科 课题 思品 年级 七 主备人 课 型 谭建芳 新授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本节课是鲁教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辨是非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的第17课《看社会 辨是非》里的第一个项目“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该项目分两个层次:“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本项目的学习是为下一个项目“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教材 分析 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它们分别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进而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课标一2.6要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初一的学生虽然知道社会是复杂的,但由于年龄、经历有限,不是很清楚。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认识问题时还不学情 分析 事例。对是非善恶的影响也只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认识不深刻,所以不能很好地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学生还会因为分辨不清,选择错误,影响学业、前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 目标 【知 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即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是非善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在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的基础上,学生真正能够积极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能 力】能够全面客观地观察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能做到太全面、客观,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片面的认识身边的生活打基础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社会中有是非善恶,即社会上充满着1、 预习该项目的教材内容; 学生课前 2、 按分工分别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做好整 理,以便课上交流。 准备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 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盘点收获→ 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 通过“导入”,让学生欣赏歌曲视频,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教师再用语言引导:社会是复杂的,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紧接着,通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两个环节,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展示观察结果,观看两段视频,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对比、交流,从而真实地、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是非善恶,并且他们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学生借助事实和视频来掌握本课时的重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为提高分辨能力打基础。接下来,通过“盘点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系统完整地掌握;然后,通过“达标检测”环节,进一步应用、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最后,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在明理的基础上知道怎样付诸实践,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1、 认真备课; 2、 搜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准备 3、 写好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 把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大组,并分配观察任务 创设情境、小 教法 组合作、比较法 环节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儿歌《我们多么幸福》 [百度视频]:http://v.ku6.com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视频,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教师再用语言引导:社会是复杂的,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环节二:自主感悟 多媒体出示几张图片,学生观察,感悟。 展示课件:(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法 情境体验 自主感悟、合作探究、 爱护公物 乱扔垃圾 汶川地震中为救学生 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 金晶 劣质奶粉导致的 玉树地震发生后的感人 “大头娃娃” 展示课件: 1、以上图片哪些体现了真善美,哪些体现了假恶丑?你能判断吗? 学生判断观看的图片 2、同学们看了这些镜头之后有何感想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设计意图: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对比、交流,从而真实地、充分地感受到生活是复杂的,存在着是非善恶。) 环节三:合作探究 1、你谈、我谈、大家谈 请举出你观察到的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 学校:体现真善美的现象: 体现假恶丑的现象: 社会:体现真善美的现象: 体现假恶丑的现象: (三个大组的学生组内讨论、交流观察结果,然后各派两名代表分别说出观察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现象,其他组员补充;另外的两个大组评价发言组的表现。) 结论: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的就是真善美。 2、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郑民生的案例; 【百度视频】http://my.tv.sohu.com/u/vw/4678837 香港义工阿福。 [百度视频]http://tv.sohu.com/20100421/n271657859.shtml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准备分析视频中人物的行为。 思考下列问题: (1)视频中的行为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结合教材谈谈这两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反馈总结: ①生活中的真善美: 净化人们心灵, 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②生活中的假恶丑: 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价值观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其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设计意图: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对比、交流,从而真实地、充分地感受到生活是复杂的,存在着是非善恶。) 环节四、盘点收获 通过探讨,自己在知识和行为上有了哪些收获?还存有哪些疑问? 学生思考,展示;教师出师表格总结提升。 真善美 假恶丑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随地吐痰、脏话连篇、 仪表不端、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撒谎、 打架、沉迷网吧 腐蚀心灵,精神空虚, 价值观歪曲, 行为失范,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国家和社会 举 例 礼貌待人、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爱护公物、 爱护环境 影 响 净化心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 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有利于形成良(社会) 好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系统完整地掌握) 环节五:达标检测 一、面对生活我来选择 1、2008年5月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强烈地震。我校团委组织大家捐款,大家积极行动了起来。这种现象是( ) A、真善美现象 B、假丑恶现象 C、爱国主义行为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同班的几个同学好欺负小明,七年级的小刚找到小明,对他说:“你每月交给我50元的保护费,你再遇到麻烦时,我帮你摆平。”小明对小刚早有耳闻,知道他的“名气”,小明应该( ) A、答应小刚,看以后谁还敢欺负我。 B、小刚是校霸,要敬而远之,只要不欺负我就行。 C、小刚的行为是违法的,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想办法帮助他。 D、找几个好朋友教训小刚,看他还敢不敢打我的主意。 二、小组讨论: 1、迷恋网吧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2、请你用简洁的两三句话奉劝沉迷网吧的同学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吧。 学生讨论、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应用、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o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