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院2007硕士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2-01 15: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管理中心

2007

1

目 录

1.区域经济学(020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2.产业经济学(0202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 3.政治学理论(030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 4.中共党史(03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 6.专门史(060105 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3) 7.专门史(060105 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8) 8.企业管理(120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2)

2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分析研究能力和较强管理能力,政治坚定、身心健康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可承担本专业教学、科研和中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区域经济 2. 流域经济 3. 城市经济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调查研究、实习、撰写论文一年半。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研究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类(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详情见课程计划表)。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种。其中:公共必修课有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外语课。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基础理论课有西方经济学、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业课有区域经济学、流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研究方向课程有长江经济开发、人口、资源与环境。

选修课程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扩大学术视野,学生可根据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包括发展经济学、当代经济学前沿讲座、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调研与论文写作、财政与税收等。

2.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互动式研讨型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包括课堂讨论发言、布置作业完成情况、读书报告、总结等;期末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和老师要求,采取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及其组合方式。考试实行百分制,75分以上为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考查实行合格与不合格两种。

3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总学分必须达到38分以上方可毕业,其中学位课程必须修满32学分,选修课程不得少于6个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在全面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条件下,选择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践价值的选题。论文必须立论可靠,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翔实,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字数控制在2 ~ 5万字之间。论文格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学位论文的统一要求进行。

论文选题在第4学期末确定,第5学期末提交初稿,同年4月底前定稿。 指导教师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邀请本学科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两人(其中院外专家不少于1人)评阅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第三学年下学期,在院教育管理中心的布置下,硕士点组织论文答辩。论文通过答辩的研究生方可毕业,符合条件的,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其他学习项目包括科研实践、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等,其中部分由社科院组织,部分由研究所组织,部分由研究生自己联系进行。实践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二、第三两个学年。

八、培养方式

本硕士点研究生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人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小组制,既重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充分利用学术群体的优势,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较高的起点和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的培养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

九、参考书目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陈东琪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陈栋生:《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丁四保等:《区域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孙久文等:《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杨云彦:《区域经济的结构与变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张思平:《流域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张思平、郭庆汉、彭智敏等:《长江经济开发战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秦尊文等:《区域经济学》

刘盛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上、中下游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谢文蕙、邓卫等:《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Arthur O'Sullivan :《城市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3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学开课 教学 考核 学时 分 学期 方式 方式 2 6 2 2 2 2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48 96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6 36 36 36 36 1 1, 2 1 1 2 1 1 1 2 2 3 2 2 3 3 2 3 3 2 2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不记学分 选择2-4门计6-12学分 选择4-5门计12-15学分 必须修满8 学分 备 注 公必修共课 学专必修业课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位课研究方向必修课区域经济学 流域经济学 长江经济开发 城市经济学 资源、环境与人口 发展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程选修课补 修课 经济学前沿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 调研与论文写作 财政与税收 证券投资分析 企业管理 计算机应用

6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学风严谨、勇于创新,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研究 2. 产业发展研究

3.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 4. 农村经济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科研教学实践与撰写毕业论文一年半。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

学位课程是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按附表所示,学位课程必须修满34学分(详情见课程计划表)。 (二)补修课程

对入学前后专业跨度较大的少数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补修必要的基础课,硕士点采取限期考试的方式来认定该生的基础是否达到要求。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的所有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75分为合格。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加上选修课的总学分需达到36学分以上,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

学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调研和

7

撰写。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听取导师关于选题的启发报告。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学生确定了论文选题之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3.创新要求。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论题涉及的研究领域应在理论或政策等方面有创造性的贡献。

4.时间要求。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位论文,确保论文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专家评阅,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举行答辩。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等握研究产业经济问题的方法,鼓励研究生承担或参加导师或其他老师主持的科研项已使研究生逐步具有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 2.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术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限内,必须在公开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后的第一作者的身份至少发表2篇论文。

八、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分工负责制。

九、参考书目

(一)必读专著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及其七篇序言。

2、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哥达纲领批判》 3、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法德农民问题》、《反杜林论·三版序言和第三篇》

4、列宁《土地问题与马克思的批评家》、《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第一编;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农业》、《国家与革命》、《论粮食税》、《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论合作制》。

5、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8、陈 云:《陈云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二)参考书目:

《许涤新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孙治方经济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于光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朱剑农《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研究》、《土地经济原理》、《中国经济问题论集》;

张培刚《农业工业化》、《新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经济学》; 林子力《社会主义经济论》; 杜润生《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夏振坤等:《夏振坤选集》、《发展经济学新探》、《发展经济学概论》《改革:大国通向发展之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中国县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夏振坤、陈文科等著:《金灿的曙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模式与城乡关系趋向》;

廖丹清:《廖丹清选集》、《资本论讲义》;

廖丹清主编:《中国南方湖区经济开发研究》、《供销合作社所有制性质考察与研究》;

廖丹清、陈文科主编:《水体经济原理》、《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研究》; 陈文科:《陈文科选集》《走出“怪圈”——大国的改革变形及矫治》,《中国现阶段农业家庭经营问题》、《经济改革的纵横思维》;

陈文科、林后春、朱建中:《古老而年青的课题——大国农民问题研究》; 陈文科、李享章等:《大国发展的十大困惑——大国发展经济学难点探讨》; 李享章、熊维明:《搏斗与协调——大国水灾害经济问题研究》; 陈文科等:《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

邹进泰:《清江开发之路》,《中国水利技术经济》; 邹进泰、熊维明:《绿色经济》;

阳小华、曾建民:《中国民营经济问题研究》

9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西方经济学(微观) 数量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发展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产业经济学 学分 2 6 3 3 2 3 3 3 2 2 2 2 2 2 2 3 2 2 2 学时 48 96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6 36 开课 教学 学期 方式 1 讲授 考核 方式 考试 1, 2 讲授 1 1 1 2 2 2 3 3 2 3 3 2 3 2 1 2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备 注 公必修共课 专必修业课必须修满8 学分 学

10

位讲授 课程论文 讲授 课程论文 选择7-9讲授 课程论文 门计讲授 课程论文 18-20学分 讲授 考试 讲授 课程论文 讲授 课程论文 讲授 课程论文 讲授 课程论文 讲授 课程论文 选择2-4门计4-9讲授 课程论文 学分 讲授 课程论文 不记学分 课研 究方向必修课产业经济理论 产业政策与实务 合作经济 技术经济学 经济学前沿问题 环境资源经济学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 程选 修课补修课 区域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经济论文写作 科研调查方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政治学、行政学和党建理论研究、教学和公共管理实践的专门人才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务等管理工作,以及新闻出版系统编辑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优良的思想品质,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和研究工具,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和独立承担科研、教学、行政及社会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研究方向

1.政治学原理研究; 2.行政学研究; 3.地方政府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6个学期)。其中:课程学习3个学期左右,科研实践与调查研究1个学期左右,撰写学位论文两个学期左右。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位课程是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学位 课修满计37学分。选修课包括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详情见课程计划表)。 2.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 干课程。补修采取自修为主,并须通过硕士点的基础课考试。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3.研究生的所有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75分为合格。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为38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程计28分,选

11

修课程计10分。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方可毕业。

六、学位论文

1.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完成课程论文5篇,学年论文1-2篇。其中

至少应有1-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少应在第四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拟定学位论文题目阶段,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3.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理论价值。(2)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据确实充分,具有逻辑性和创新性。(3) 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文献索引引用规范。 学位论文的具体撰写过程:(1)第四学期听取导师关于学位论文选题的启发报告,征得导师同意确定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后,应在进行资料收集与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拟定调查提纲,交导师审定。(2)第五学期应在系统调查与综合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此后期间,可外出进行学术交流和向院内外专家学者请教。(3)第六学期,继续收集、补充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论文,定稿,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七、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分工指导责任制与研究生办、硕士点和导师三结 合的管理模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教学与个人自学、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八、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克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8.《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9.卢光福等:《中国共产党建设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1.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2.N·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约翰·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4.R·Y·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2

1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商书馆1981年版; 16.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7.Y·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8.尼采:《权力意志》, 19.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0.亨利·列菲费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 21.A·M·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 22.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 23.罗纳德·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25.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6.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7.徐大同等:《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9.朱熹:《四书集注》, 30.荀况:《天论》, 31.贾谊:《过秦论》, 32.柳宗元:《封建论》, 33.欧阳修:《朋党论》, 34.黄宗羲:《明夷待思录》; 35.邓牧:《吏道》; 36.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37.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十批判书》; 38.张慰慈:《政治学大纲》; 39.李剑农:《政治学概论》; 40.邓初民:《政治科学大纲》; 41.孙中山:《五权宪法》、《民权主义》; 42.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 43.周谷城:《中国政治史》; 44.许崇德:《中国政制概要》; 45.王松:《政治学基础理论》; 46.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47.刘怡昌等:《行政责任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8.陈兆纲:《行政学导论》,宁夏人民出版社 49.张晋藩等:《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0.董建萍:《外国政治制度简史》,东方出版社 51.顾准:《西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2.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53.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4.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55.罗豪才:《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6.陈安明、沙奇志:《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 57.王名杨:《法国行政法》、《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989

13

年版;

58.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59.欧内斯特·霍尔盖恩等:《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0.刁田丁:《中国地方机构概要》,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61.陈嘉陵:《各国地方政府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 62.刘其发主编:《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史论》,华夏出版社1986年版; 63.吴祖明等主编:《中国行政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4.吴越主编:《干部的选拔与监督》; 65.田穗生等著:《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6.胡盛仪等著:《中外选举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7.张艳国著:《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8.胡盛仪等著:《地方政府原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69.娄成武:《实用人事管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70.夏禹龙等:《领导科学基础》,广西人民出版社。

14

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行政学原理研究 宪法与行政法研究 政治学比较研究 学分 2 6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学时 48 96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开课 学期 1 1, 2 1 1 1 2 2 2 3 2 2 2 2 1 2 3 2 3 3 3 2 3 教学 方式 讲授 讲授 考核 方式 闭卷 闭卷 备 注 共8学分 公必修共课专必修业课 学讲授、讨论 笔试 必须修满6讲授、讨论 笔试 学分 讲授、讨论 笔试 讲授、讨论 论文 闭卷 每研讲授、讨论 论文 生讲授 位究必修

位研 课究方向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 地方政府研究 政府经济学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领导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研究 中国政治思想史 课 程讲授、讨论 论文 须满14讲授、讨论 笔试 学分 讲授、讨论 论文 讲授、讨论 笔试 讲授、讨论 论文 1. 可交2. 选修西方政治思想史 选 修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史 中国行政区划概论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研究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 公共政策理论与政策分析 第二外国语 补修课 讲授、讨论 论文 叉选修; 讲授、讨论 论文 内容由讲授、讨论 论文 研究生与导师讲授、讨论 论文 共同商讲授、讨论 笔试 定;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论文 3. 每位研究生论文 应修满论文 10-12笔试 学分 政治学基础 行政学基础 不记学分

15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情况见课程计划表。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以自修为主,并须通过硕士点的基础课考试。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限内至少应修满35个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8个学分,专业必修课15个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12个学分,选修课4-6个学分。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向导师组提交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导师组通过开题报告方可正式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选题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翔实,文字通畅,有新见解。

论文的写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提交答辩的论文,应由院内外专家评审。论文答辩需在研究生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论文通过院内外专家评审、研究所审查合格并同意答辩之后进行。

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7名专家组成。答辩程序包括导师介绍研究生情况、研究生报告论文概况、答辩委员提问、研究生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是否通过论文并授予学位进行评议和表决、宣布表决结果等项。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研究生应在教育管理中心、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各研究方向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的科研和社会实践,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协助工作等。

八、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以研究生自学为主,自学与讲授、研讨相结合;以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为主,其他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辅。导师和导师组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要通过课程学习、实践锻炼、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21

九、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1960. 列宁. 列宁选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1-3卷. 人民出版社,1994.

江泽民.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田子渝,曾成贵. 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卢光福等. 中国共产党建设八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邓剑秋,陈文科,金德万等. 新阐发 新概括 新贡献——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庄福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 人民出版社,2004. 段浩文等. 中国社会主义进程史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高齐毅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中国人事出版社,1989.

庄福龄等.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人民出版社,1999.

李崇富,姜辉等. 马克思主义150年. 学习出版社,2002. 郭德宏. 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萧萐父等. 中国哲学史. 人民出版社,1982. 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1980.

王戎笙.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华文明. 重庆出版社,1991.

张腾霄,张宪中.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许苏民. 人文精神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佘金成. 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现代形态. 上海三联书店2005.

周宏. 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3.

赵家祥,丰子义.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张琳.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语境.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毕宪顺,张子礼,仪坤秀,张术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论.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曾乐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雍涛.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民出版社,2003.

汪青松. 马史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何萍,李维武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 人民出版社,2002. 陈岸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 人民出版社,2005. 肖巍.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熊启珍.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2

丁俊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王新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杨奎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唐宝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修订版).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孙景峰,苏全有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学分 学时 2 6 3 3 3 3 3 3 3 3 3 2 6 2 2 2 2 2 2 2 2 2 2 48 96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9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开课 教学 考核 学期 方式 方式 1 讲授 考试 1, 2 讲授 考试 1 1 2 2 2 1 2 1 2 2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讲授 考试 必须修满12学分 必须修满15学分 备 注 公必修共课 学专必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态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研究

修位业课 课研究方向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资源研究 中国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沿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的人文精神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专题 政治学原理 宪法与行政法 程2,3 讲授 考试 2 1 2 2 3 2 3 3 3 3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讲授 考查 自学 考查 自学 考查 自学 考查 不少于2门,不记学分 选择2-3门计4-6学分 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研究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 中共治国方略论 文化哲学专题 历史哲学专题 经济学研究前沿 第二外国语 修课补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24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专门史(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培养,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史学理论;对楚文化、汉唐文化及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及基本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古汉语基础;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地研究楚文化、汉唐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素质。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外事、旅游、文化图博等部门从事宣传教育、管理、规划设计、国际交流等工作。

具体要求是:

德育方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要重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明素质;有爱国主义信念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自觉地遵纪守法。

智育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和整体功能,要培养学生有比较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比较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比较精深的楚文化及汉唐文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有运用知识和追求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和翻译外文书刊,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译、写能力。

体育方面: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能以充沛的精力担负未来繁重的工作任务。

二、研究方向

1. 先秦荆楚文化 2. 汉唐文化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25

(一)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

学位课程是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详情见课程计划表)。 (二)补修课程

对入学前后专业跨度较大的少数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补修必要的基础课,硕士点采取限期考试的方式来认定该生的基础是否达到要求。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的所有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75分为合格。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须修满34学分,学位课加上选修课的总学分需达到40学分以上,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性较强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要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课程或对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理论或应用价值的课题。

论文选题应与导师议定,开题报告须经论文指导教师详细审定后提交导师组集体评议,导师须定期对论文的写作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学生改正,导师要对论文的初稿、定稿严格把关。论文答辩前须请1-2名专家评阅,导师也应对论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议,答辩程序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通过安排研究生参加本科生教学和本院所重大调研课题,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教学和其他工作的实践能力,并尽可能多的为研究生创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工作的条件。

八、培养方式

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指导教师教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要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以保证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时次,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严格管理,不仅对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考评标准,对其他培养环节如社会实践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考核办法。要高度重视对研究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并有相应的措施。

26

九、参考书目

《楚学文库》,张正明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史》,张正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哲学史》,涂又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国经济史》,刘玉堂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艺术史》,皮道坚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文学史》,蔡靖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国的城市与建筑》,刘玉堂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系墓葬研究》,郭德维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楚文化史》,张正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季羡林总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长江流域服饰文化研究》,刘玉堂,张硕,湖北教育出般社,2005年版; 《长江流域的岁时文化》,夏日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长江流域美术史》,邵学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长江文化史》,李学勤主编,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地域文化》,蒋宝德等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化通史》,柳诒徵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民族关系简史》,翁独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版; 《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胡寄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哲学史》,萧箑父等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商周考古》,《商周考古》编写组,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湖北简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辞源》,商务印刷书馆1984年出版;

《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10出版; 《汉语大辞典》;

《左传》,中华书局出版;

《史记》、《汉书》,中华书局出版;

《全上古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9年版; 《十三经注疏校记》,孙诒让著,1983年9月出版;

27

《诸子集成》,中华分局1986年版;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82年版; 《初学记》,徐坚著; 《北堂书钞》,虞世南著; 《廿二史札记》,赵翼著;

《十七史商榷》,王鸣盛著,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出版。

28

专门史(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学分 2 6 2 3 3 3 3 6 3 3 3 3 3 4 2 2 2 学时 48 96 48 48 48 48 48 96 48 48 48 48 48 96 36 36 36 开课 教学 学期 方式 1 1, 2 3 1 2 1 1 3,4 2 2 3 2 3 3,4 3 3 3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核 方式 考 试 考 试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备 注 公必修共课第一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 学 专必 历史哲学 比较史学 史籍举要 楚文化研究概说 必须修位修业课课程论文 满9学分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选择4-6课程论文 门,计15-21学课程论文 分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考 试 课程论文 选择2-4门,计

29

课研 楚学专题研究 考古学概论 长江文化史 汉唐文化史 汉唐史籍选读 荆楚历史地理 究方向必修课 选 修 课 程补 修课 第二外国语 楚文化考古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民族史》 《中国文化通史》 《中国通史》 《古代汉语》 课程论文 4-8学分 课程论文 不少于2门, 不记学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专门史(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奉献精神,面向21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基本的研究史料,具备独立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听、说、读、译能力,能够直接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并利用外文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现实性,并具有创见,显示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方向

1. 20世纪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 2. 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化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个别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可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详情见课程计划表)。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考核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行笔试、专题学术报告、读书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等形式,综合评定成绩,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史学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学位课程每门满分为100分,75分合格。凡是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进展报告一次不合格,允许在规定时间内二次报告,二次报告仍不合格,不再继续培养。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学位课程需修滿36个学分以上(含36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