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文中加入细节描写

更新时间:2023-07-17 11: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给作文中加入细节描写

兰州市中山小学 张明欣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是十几年了,作文教学同样困扰、探索了十几年。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好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在小学就定型了。我经历了几届高年级的教学,发现通过中年级的仿写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生动。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细致。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篇作文只有把事情写具体了,别人读了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只写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写事情的梗概,缺少细节的描写,都不会感动人。有人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把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这个比喻非常绝妙,要引导同学们从生活中提炼并在作文中描写出典型的细节,才能使作文丰满,内容充实,才能把作文写好。这几年我也尝试了一些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在这里想和同行交流交流。

一、从教材中学细节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有细节描写的典范之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关注、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更深刻地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我从课文入手,在平常的教学中时时学习“细节描写”。我们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些细节描写较精彩的文章:《窃读记》《松鼠》《慈母情深》《草原》《金色的鱼钩》《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刷子李》

《金钱的魔力》《彩色的非洲》 ……这些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通过反复地朗读、比较,让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好处和技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了《草原》《彩色的非洲》后知道了在写景的文章中离不开比喻和拟人等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了《窃读记》《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刷子李》等课文后知道了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二、从积累中抓细节

虽说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光是明白了细节描写的概念和好处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因为他们还缺乏大量的语言积累,还须从大量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我专门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录本,自己选择一些所学课文的细节描写的句和段摘录或从读过的课外书中去摘录,我还经常推荐一些分类的成语,名诗句让学生抄写背诵,用摘录的方法继续训练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判断力,而且日积月累摘抄得多了,诵读的多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启迪。因为我始终坚信这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了大量的语言的奠基,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三、从指导中悟细节

我们的作文教学当然要面对全体学生,到了高年级,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差距,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不管给什么题目,都已经做到了下笔如有神,说实话他们已经不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去指导了。而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还只能写出个大概。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出在细节描写上。这一部分学生是我作文教学的主要帮扶对象。我们学校每年国庆节前都要召开趣味运动会。那么激动人心又趣味横生的比赛在一些同学作文上精彩绝伦,在一些写作能力弱的哪里却索然无味,总是写不出那份精彩。原因是这些同学几乎没有描写比赛场面的精彩词句,又怎能把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写出来呢?我想,好句当然离不开好词、为此,我专门指导这些同学给自己的作文加细节描写 ,黑板上出示了十个和比赛有关的成语:分秒必争、一决

胜负、棋逢对手、不甘示弱、奋起直追、垂头丧气、摩拳擦掌、震耳欲聋、一触即发、危在旦夕。我请同学们以那场十人接力赛为改写目标,先回忆当时的情景,再抓住一些自己认为值得挖掘的细节来写。灵活在适当的地方加入黑板上出示的成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至少再创造性的运用五个成语或谚语或名言等。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同学们要以原有的学习和积累为基础,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作。结果,这些原本能力弱孩子们的写作智慧和独特的视角让我折服。他们有的是亲身参与到比赛中去的,就主要从自身来写,写了自己在跑道上驰骋的感受,写了看到自己班级落后时的焦急以及最终胜利的喜悦,甚至还写了耳边刮过的风声和欢呼声;有的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从动作、神情勾画了一个或者几个运动员的飒爽英姿;还有的从解说员的角度写了比赛时最扣人心弦的起起落落,还写了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不管写什么,他们都是在对细节进行一番刻画,和以前的写作简直天壤之别。也饱尝了一次细节描写成功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a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