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档

更新时间:2023-09-09 17: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堃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091195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虽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自身接触发现的及了解到的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基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和调整来探讨改善景区的管理对策。

[关键字] 旅游景区 景区管理 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强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经过20余年的广泛实践与探索,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困扰着当前旅游景区的管理。

作为一名学生,还没有很多的旅游经历,只粗略观赏过长城、武夷山及自己家附近的一些景区,发现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环保、安全、卫生、秩序等,管理欠科学,在这里结合上课内容及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资料,谈谈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主体不明确,政府调控乏力 如村级旅游区是直属村里还是镇里管理呢?

旅游景区的管理存在管理权限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 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各个景区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如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已由林业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而这些景区已在区域位置上往往又相互重叠、交叉。造成了旅游发展中管理混乱,互相制约,缺乏协调统一,具体表现为管理滞后,管理体制与模式落后,制约了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其综合性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捷,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

此外在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环境破坏,景区人数超限,景区物品被损坏等,经常发现某某到此一游的独特“景观”,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

3、 规划与实施的背离

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都先后编制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但是在具体管理中,不按规划或违反规划的现象经常发生,违章建设随处可见。规划是一套,实施又是另一套。

自1980年代初以西湖、桂林为代表的 城市风景区受到违规高层建筑的破坏,1990年代初大搞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风景区内建了大批的宾馆、培训中心和别墅,到近几年来一些风景区超载开发,建

设失控,人口增加,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使一些景区处于“濒危”状态。由于规划与实施的背离导致风景区屡遭劫难,人们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4、 忽视游客体验,产品过于雷同

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旅游主题公园重大投资失误的项目屡见不鲜,其中代表是投资十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查,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这些具体案例都说明了,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我国的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也试图在为游客提供一种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参与性,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产品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像武夷山的茶文化,茶旅游,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所以得发掘、坚持自己的特色,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二、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1、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缺陷

当前旅游景区机构和体制存在的缺陷有三处。一是除政府型 管理机构外,大部分景区设立的机构缺乏法律地位,是事业单位性质却行使行政职能。二是规划管理和监督缺乏程序化,常常出 现事后论成败的尴尬局面。 三是管理机构政企不分,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混同,致使统一管理职能弱化。政企不分使景区管理机构混同于一般

经营机构,失去了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严格公平执法的地位,客观上削弱了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

2、相关法规政策衔接和协调不够

旅游景区管理中实现统一管理的难点主要是规划和管理权属存在重叠交叉,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规政策的衔接和协调不够。尤以与自然保护区、城市和村庄集镇之间的相关法规政策衔接和协调不够表现得最为突出。

三、改善景区管理的对策

1、建立明确的行政主体,切实加强统一管理

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

确立确定的管理机构,对景区拥有绝对的领导、管理的权利,并有景区保护、合理利用的责任。旅游景区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层面的产权关系,第一层面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第二层面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对资源性资产可以交付企业进行非完全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化经营,对经营性资产则可以转让给企业实行完全产权关系下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可以解决旅游开发及保护过程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及资金不足问题,从而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2、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在管理中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具体的行政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给付

等,有效的发挥自身行政的职能。

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政策的制定迫切而必要,尤其要依据相关法规和具体实际,制定适用于行政所辖范围内的行政监督和处罚规章,有针对性的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真正落实到奖惩有度,对故意破坏风景区资源这给予严重处罚,对景区保护、利用做出贡献者可以给予恰当的奖励,如免费门票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以强化景区管理建设。

3、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

开展管理人员和干部的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景区保护知识与专业技术教育。

合格的管理人员是旅游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管理层次的关键。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要的或业务性强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景区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和保护景区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景区管理部门自身队伍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景区的管理工作,使景区更加完善的发展。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明确管理主体,及在游客的素质提升的同时,旅游景区的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排队有序,安全卫生,资源利用合理,游客能够得到更加舒适的服务,使旅游景区真正体现其意义,令顾客畅游其中。

参考资料: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蔡立力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我国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永丰 现代经济信息 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以及保护建议 谢凝高风景名胜, National Park of China

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陈飞 石磊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n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