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与犹太教上帝观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3-11-16 06: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基督教与犹太教上帝观的区别

【摘要】:犹太教与基督教作为关系十分密切的两大宗教,在教义上有着很大的传承性与区别。犹太教以犹太民族对唯一神亚威的信仰为主,而基督教则以耶稣为基督,信仰三位一体上帝,主张因信称义。本文将通过对犹太教关于唯一神亚威的信仰,基督教关于耶稣基督的信仰以及三位一体教义,和两大宗教关于救赎理论的比较阐明两大宗教在上帝观上的区别,特别是基督教关于耶稣救世与犹太民族关于唯一神亚威以及弥赛亚理论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基督教 犹太教 上帝 耶稣

基督教与犹太教是关系十分密切的两大宗教。基督教是在犹太教关于弥赛亚救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基督教源于犹太教,因而两大宗教在上帝观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如都信仰上帝创世,都信救赎与末日审判等等。但是基督教作为独立于犹太教的另一宗教,在上帝观上与犹太教也有很大的不同。犹太教信仰的上帝是唯一神亚威,是自有永有,永恒完美的神,犹太人拒绝除上帝以外的其他一切偶像崇拜;而基督教虽然也信仰上帝,可是其关于上帝的观念却相对复杂的多。基督教的上帝表现为三位一体神,既是父,又是子,又是圣灵,救世主耶稣也被赋予与上帝等同的地位,这是犹太人所不能接受的。表现在救赎上, 犹太教中的上帝还只是派下一位先知弥赛亚来拯救与上帝立约的犹太民族;而在基督教中,则是上帝以耶稣的方式显现,亲自参与了对世人的救赎。如此种种,表明了基督教与犹太教在上帝观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两大宗教在上帝观上的区别,对于我们认识这两大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犹太教关于上帝观的教义

犹太教关于上帝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希伯来《圣经》和其他的拉比文献里,大致概括有以下的几点: 1神存在

在整个拉比文献中,正如在《圣经》中一样,上帝的存在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无须提供任何证据去说服犹太人上帝一定存在。因为,既然宇宙自然存在,那么上帝就一定存在。在《米德拉西》对法老与摩西和亚伦第一次见面的描述中,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位埃及国王问他们:?你们那位我必须要倾听其声音的上帝是谁??他两回答说:?世界在被创造之前他已存在,世界终了之后他仍将存在,他使你成型并把生命之光注入你体内,他撑开了天,筑起了地。他的声音如火焰,能断山碎石。他的弓是火种,箭是火苗。他的矛是火炬,盾是云彩,剑是闪电。他移山改岭,使绿草丛生,他降下甘霖使草木萌芽。他还让胎儿成型与母体,使生命诞生与人间。?(《大出埃及记》,5:14) 上帝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整个宇宙的秩序都无时不仰赖于他的意志。创造万物不仅仅是已经过去的行为,而是在绵延不断的进行着。万物的繁衍生息表示神的创造仍在无休止的进行着。?每时每刻主都在按照他们的需求为所有降临世上者备足供应。他仁厚慷慨地满足众生,其恩宠不仅仅泽及善良正直的人,也施予恶人和异教徒。?(Mech。to 18:12,59a) 犹太教关于上帝存在的教义,不单单是理智上的承认,还包含了道义上的责任。犹太人每天早晚祈祷时要诵读的?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唯一的主!?意思就是臣服于神圣的律条。 2神唯一

犹太教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神论。对?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唯一的主!?这句经文有如下的评论:神圣的主,功德无量,曾对以色列说,我的孩子们,宇宙中我创造的一切都是成双成对的,例如天和地,日和月,亚当和夏娃,今生和来世,但在宇宙中我是独一无二的。(《大申命记》,2:3)

犹太教强调上帝的唯一性以抗击两种倾向。第一是偶像崇拜,这被拉比们认为是不道德的生活,偶像崇拜被认为是打碎了上帝律法对他们的约束,也就是说没有过有道德约束的生活。禁止偶像崇拜与《托拉》中其他的律法同等重要;“偶然崇拜非同小可,摒弃了它也就意味着接受了全部《托拉》”。拉比们还必须去捍卫一神论的观点以反击早期基督徒试图从希伯来《圣经》中寻求三位一体的证据。关于这一问题有一段颇为重要的文字:“弥尼姆(Minim)问拉比希姆莱(Simlai),?多少个神创造了宇宙呀??他回答说,?我们来看看历史吧,因为经文上写着,“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来”(《申命记》,4;32)。 “造”这一动词在文中不是复数形式,而是单数,所以其主语也就是单数。?这一答复也适用于《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 3神无形

与上帝独一无二这一学说密不可分的是上帝没有形体这一教义。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无形的上帝在宇宙中的住所,拉比们借用灵魂这一无形的东西作了一个类比。正如神圣的主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一样,灵魂也盈满了整个肉体。正如神圣的上帝能够看见,而不能被看见一样,灵魂也是只能看见而不能被看见。同样,没人知晓灵魂在何处,正如没人知晓神圣的上帝在何处一样。 4神无所不在

从上帝没有形体必然导出上帝无处不在,一个有限的存在必定有一空间的位置。但是对于无限的圣灵来说,空间便失去了意义。关于神无所不在,《塔木德》又这样的论证:?上帝的信使不同于人的信使。人的信使必须回到派遣他们去执行使命的人身边而上帝的信使只需回到原派遣地就行了。《圣经》上写着,你能发出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约伯记>38:35)文中写的不是?他们回来?而是?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也就是说,无论他们走到哪,上帝都与它们同在,所以由此得出神无处不在。?

如此强调神无处不在这一点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提醒世人要意识到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上帝的监督之下。拉比犹大曾教导人们说,有三点不要忘记,这样就不会陷入罪恶之中——有眼在看,有耳在听,你的一切行为都记录在案。 5神无所不能

很自然,上帝被认为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并经常被称之为全能。总的来说,神的能力是无限的。人与上帝有截然不同的特点,人不能同时说出两件事,而神圣的上帝却能同时说出十戒;人不能同时倾听两种呼喊,而神圣的上帝甚至能同时倾听全世界人的呼喊。 6神无所不知

上帝的的智慧和上帝的能力一样也被认为是无限量的。“凡见到人群者,都应该说出这样的祝福,神圣的主在冥冥中感知万物。虽则千人千面,万人万心,但上帝对众人的心了如指掌。”在上帝面前,一切都显现,上帝无所不知,正如《圣经》上所说的一样,?他知道黑暗中所有,光明与他同居?(但以理书,2:22)

与上帝无所不知这一属性密切相关的便是上帝的先知先觉。上帝不仅仅知道现在和过去,他还知道未来。“万事均被感知”既是拉比阿基吧的格言,也是《塔木德》的教义。“在神圣的主面前,一切都被感知”“上帝感知未来”(Sanh,90b) 7神是永恒

时间对于上帝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宇宙的创造者,在时间上他必然是第一,同时也是最后,其他的一切都消逝了,他的存在仍绵延不止。有位拉比提起上帝时宣称,“万物俱腐烂,唯你却不朽。”(《大利未记》,19:2) 8公正与慈悲

最初的希伯来先祖将神称之为“审判全地的主”(《创世纪》,18:25),《塔木德》也将上帝作如是观。作为世界以及人类的创造者,上帝让他所创造的万物都为各自的行为负责。他的审

判永远是公正的。“上帝绝不偏心,绝不遗忘,绝不势力,绝不受贿”(Aboth 4:29)。 上帝的裁决也不是武断任意的。

上帝的公正与仁慈之间的冲突贯穿与整个拉比文献之中,几乎每一段提到上帝担当法官的文字都要涉及他的怜悯之情。确实,只因为创世时充满了仁慈,人类才得以应运而生。如果说仁慈是创世的决定性原因,那么世界之所以面对邪恶而得以绵绵不绝也是因为仁慈压倒了严肃的公正。 9神之父性

造物主与其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被视如父亲与孩子一般,这一观念贯彻于犹太哲人们的言谈之中。上帝总是被称之为“天上的父”。例如,有一条拉比格言规劝人们说:“为了按你天父的旨意行事,你要像豹子般强壮,雄鹰般轻盈,公鹿般矫捷,猛狮般强劲。”(Aboth 5:23) 这种亲情关系的存在并使之知晓于人类乃是神恩非凡的标志。“以色列人是受宠爱的,因为它们被称之为无所不在的上帝的儿子。不过,这一点是凭借一种特殊的爱才让他们知道的。正如《圣经》所说,?你们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儿女?(《申命记》,14:1)。”(Aboth 3:18) 虽然这是针对以色列人讲的,但是鉴于他在《圣经》之中有根有据,因此神的父性这一点并不仅限于某一个民族,它推演到整个人类

上帝的父性与他对人类的爱是同类的。每一个生物都活生生的证明众生之父就是慈爱的上帝。拉比阿基吧的一句格言把这一观点阐释的淋漓尽致:“人是可爱的,因为他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正如《圣经》上所说,?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Aboth 3:18) 10神圣与完美

拉比们认为上帝这一观念并不是玄奥抽象的,而是人类正当生活的根本基础。因为犹太教强调偶像崇拜与道德沦丧是同义的,并且是生活准则的破坏。反过来讲,信仰上帝则是高尚情操的源泉,从这一观点来看,使神卓尔超群的一个典型的词汇就是神圣。这个词不仅表示它与亵渎格格不入,还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缺。拉比时代的犹太人总认为上帝是神圣的主,这是对上帝最通用的称谓。

但是,神圣以此用之于上帝时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具有一种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完美。经文中说,因为他是圣洁的神。(《约书亚书》,24:19) 拉比们不仅相信上帝这种最完美的圣洁,他们还坚信维护这种圣洁使之不受堕落行为的亵渎乃是犹太人的首要责任。上帝所拣选的犹太民族大家庭在这个世界上是上帝名誉的卫士,他们以高尚的行为给上帝增光是上帝之名成为神圣。而恶劣的行为会使上帝之名遭到亵渎。 犹太教的上帝观念突出表达了其唯一神上帝的一神性。上帝作为犹太人的神,其本身不仅具有以往宗教主神的神性,还具有很多人性的因素,如上帝被比喻为父,上帝会因为人行善而赐福,也会因为人不信神或作恶而降罚,上帝会因为对人的憎恶而降下大水等等。此外,上帝作为犹太民族的神,对犹太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拣选了犹太民族作为他的选民,要赐福给它们,要派下弥赛亚拯救在苦难中的犹太人,在末日审判时,犹太民族会和上帝一起进入上帝之国等等。

基督教关于上帝观的教义

犹太教的上帝观念包含有更多的宗教伦理色彩,而缺少高深的教义。基督教的上帝观则包含有很复杂的教义思想,它的上帝观念更加复杂,虽然还是敬奉上帝这个唯一真神,但是在对上帝的解读上,却增加了耶稣基督,三位一体等新概念。 1上帝是父

犹太教的上帝还只是有着父性的神,而基督教则因为耶稣的关系,明确的认为上帝是父,使徒信经开头便宣称,我信上帝,全能的父。这句陈述旨在表明,基督教相信的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无位格的概念。

奉上帝为父,还意味着我们来源于上帝,上帝关心我们就像父亲关心孩子一样。中世纪杰出

的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父”这一比喻应理解为“上帝像人的父亲”。也就是说可以将上帝比拟为人的父亲。 在某些方面上帝与父亲相似,在某些方面则不然。二者具有真正的相似性。上帝关心我们正如父亲关心他的孩子一样。也就是说,上帝是在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观念和形象中将自己向我们显现出来的。 在上帝是父的观点上犹太教和基督教并没有根本的分歧,二者都承认上帝是父一样的神,我们来源于他,正像我们的父亲生育了我们一样。他会赐下荣耀给我们,因我们的罪而降下惩罚,并最终拯救我们。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上帝如何向世人显现自身以及如何拯救世人上。

2耶稣也是上帝

耶稣是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出现的,正如前文所讲的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历史传承,耶稣作为弥赛亚,应该只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其地位应与其他的天使或先知相似。但是在基督教教义中,耶稣的身份不仅仅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耶稣被赋予了与上帝同等的地位。换句话说,耶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督教中的上帝。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拥有一个重要的头衔“主”。虽然这或许只是一种尊称,如当马大称耶稣为主时,她所表达的仅仅时一种尊敬。但同时,“主”也在另一意义上被使用。保罗明确的把“耶稣是主”这个命题看做福音书的本质特征,基督徒就是那些求告主名的人。 然而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也就是在犹太教的传统中,人们倾向于用主这个词来指称上帝,就是那位在西奈山上向犹太人显现自己并于他们立约的上帝。犹太人不愿意用这个词称呼上帝以外的任何人或事物。如果使用这个词,就意味着这个人或事物具有上帝一样的地位。新约的作者们毫不犹豫的使用这个神圣的词语来称呼耶稣,他们完全知道这个词的含义,但是在他们看来,关于耶稣的证据,特别是关于死而复活的事实,都使他们觉得耶稣就是那位自由永有的存在在人间的显现,耶稣就是人们的上帝。

有时,新约的作者们故意将旧约论说“主”(上帝)的段落直接应用于“耶稣”,或者将“主”换成“耶稣”。如“凡求告主耶和华的名就必得救”(珥 2:31-32),就是说,凡求告上帝名的人就必得救。而在新约中则有彼得在步道结束时宣称:“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 2:21)在其下文中清楚地谈到,这里所说的“主”就是“拿撒勒人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此外,新约中有很多段落明确的指称耶稣就是上帝。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 1:1),“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以称颂的神,阿门!”(罗 9:5),“真是真神,真是永生”(约一 5:20)。其中最著名的段落莫过于记述多马对耶稣已经复活这件事的怀疑如何被消除(约 20:24-29)。多马对耶稣已经复活这件事感到怀疑,但是复活的耶稣给他看了在十字架上被钉的伤痕,多马的疑虑消除了,多马相信耶稣已经复活了。然后他表达了对耶稣的信心,用这样的称呼称颂耶稣说:“我的主我的上帝”(约 20:28)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基督教里,耶稣基督已经不仅仅具有救世主身份,他已具有与上帝等同的身份,甚至就是那不可见的,全知全能的上帝。在犹太教的救赎理论中,上帝还只是派下一位先知弥赛亚来拯救与上帝立约的犹太民族。至于上帝自身,则是不可言说,不可见也不可思议的。而在基督教中,由于耶稣被赋予神性,以神子的身份出现于基督徒的面前,从而使耶稣具有了与上帝同等的地位。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教是不会同时把上帝和基督立为主的,所以可以断言耶稣就是上帝,至少是上帝的一部分或是那不可见的存在在人间的显现。那么基督教中的上帝与耶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涉及到基督教的另一重要教义——三位一体。 3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教义的发展是与基督教对耶稣身份和意义的理解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耶稣与上帝本质相同,而不是本体相似,这个共识在基督教中越来越明确。 可是如果耶稣也是

上帝,这对上帝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耶稣是上帝,那不就有两个上帝了吗?或者,是否应该对基督教关于上帝的属性进行彻底的重新思考呢?从这些问题出发 ,就要考察基督教关于上帝的三位一体的教义理论。

三位一体教义是基督教最具特色的教义之一,同时也是其最难理解的教义之一。新约中并没有对这一教义的明确教导,有两个段落确实指向上帝的三位一体解释,就是马太福音28:19,和哥林多后书13:14.“耶稣进前来,对他们(门徒们)说,天上天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19)“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格林多后书 13:14)然而,无论合在一起还是分开来看,都很难说这两节经文已经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义。 三位一体教义的圣经基础应该是新约所见证的上帝遍在的模式,父神是通过圣灵在基督里将他自己向世人显现出来的。在新约作品中,圣父,圣子,圣灵具有最紧密的关系,一次又一次的新约段落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看做一个更大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的上帝的拯救的临在和大能 ,似乎只有同时包含这三者,才能表达出来,如:“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哥林多前书 12:4-6)“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就是神。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格林多后书 1:21-22)。

在旧约中上帝有时也会以三个面目呈现,上帝的三个主要的“化身”:智慧,上帝的话,上帝的灵。它们在创世时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智慧被表述为创世的积极力量;上帝的灵指上帝在创世时的临在和大能;上帝的话出现的较多,往往被看做一个实体,给人们以指导,审判与救赎等。犹太教中上帝这三个化身并不等于严格意义上的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教义,基督教中三位一体教义是对这三个化身的发展。使徒教会后期的神学家爱任纽在其作品《对使徒布道的说明》中这样宣告:父神上帝是非受造的,是不能被包含的,是不可见的一位神,是宇宙的创造者… …还有上帝的道,即上帝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 …无时不在,集万事万物于一身,取了人的样式来到人间,败坏了死权,带来了生命,恢复了上帝与人类的关系,还有圣灵,以新的方式向我们人类浇灌下来,在全地更新我们,使我们可以接近上帝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表明:上帝是一个存在的共同体,在其中所有一切都是共享的,合一的,相互交流的。圣父,圣子,圣灵并不是像跨国公司的三个子公司那样是一个上帝的三个孤立的分离部分。更恰当的说,他们是同一位上帝之中的三个分别,在救赎计划和人类关于救赎,恩典的经验之中显明出来。三位一体教义断言,在救赎史复苏的表面下,在我们对上帝的经验中,有一位上帝存在,并且只有一位上帝存在。

基督教的上帝观与犹太教的上帝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基督教对上帝观念的三位一体解读。基督徒认为在犹太教中也有关于上帝三个位格的描述 ,但上帝的三个化身,智慧,上帝的灵,上帝的话,只是应不同的需要而表现上帝的临在和大能而已,旧约中也并没有关于这三个化身与上帝关系的描述。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则是将圣父,圣子,圣灵作为同一个上帝的三个位格来看待,此三位是一位神上帝的三位;此一神是具有三个位格的神。新约中曾提到过这三个位格同时出现的情景:“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般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 3:16-17)。这个段落也被用于说明耶稣是道成肉身,即圣父以圣灵的方式进入圣子体内,道成了肉身,也就是耶稣基督。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耶稣就是上帝,更确切地说,是三位一体上帝的肉身显现。耶稣与上帝的统一,就意味着将救赎也归于上帝。基督教中的上帝除了创世,向世人传递信息,对世人奖惩,与世人立约外,还承担了对世人的救赎。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的上帝比犹太教的上帝更完满。 救赎中的上帝观

基督教与犹太教上帝观的区别,也可以看作犹太人对唯一神亚威与基督徒对三位一体的上帝的信仰之间的区别,正如前文曾论述过的,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很强的历史渊源与继承关系。而二者教义之间的不同,自然离不开其历史传承的原因。基督教是在犹太教关于救世主弥赛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耶稣基督进而对三位一体上帝的信仰。这一信仰与犹太民族关于唯一神上帝的信仰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救赎理论——使其基督教诞生的理论。而上帝在救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则是两大宗教的根本不同之处。在犹太教中,上帝对犹太民族的救赎是将派下一位弥赛亚,由这位先知来拯救犹太民族,一如摩西之于在埃及受苦的以色列人一般,上帝赐先知以权柄,但是却不亲自参与救赎。而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上帝则直接参与了救赎。负责在人间救赎的耶稣,是上帝的道成肉身,他向世人传道,遇难,三天后复活,用他的血与世人立约,直到末日审判时再度降临,审判活人死人。在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知道,在基督教中,耶稣基督具有与上帝等同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就是基督教中的上帝。同时,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表明,圣子耶稣是圣父上帝在人间的道成肉身。因而,我们可以说,在基督教的救赎里,是上帝直接参加了救赎。

犹太教中,上帝预言将派下一位先知弥赛亚,来拯救犹太民族。而基督教与犹太教关于弥赛亚的纷争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弥赛亚是否已经降临?(2)弥赛亚是人还是神?(3)耶稣是不是弥赛亚?在这三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两种宗教的根本分歧。 对于弥赛亚是否已经降临这个问题,基督教的回答是肯定的,而犹太教则认为弥赛亚尚未降临,他的降临是未来的事情。在弥赛亚是人还是神的问题上,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基督教中,弥赛亚就是耶稣,而耶稣是神性人物。照基督教神学的解释,耶稣是上帝借圣母马利亚而肉化成人、成为上帝之子的,即所谓“道成肉身”。不仅如此,这位圣子又是与圣父上帝和圣灵同一的。也就是前文中所说的三位一体教义。三位一体和道成肉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耶稣的神性,也就是说,耶稣等同与上帝,在基督教的救赎中,弥赛亚由上帝来扮演,至少是上帝的化身来扮演。犹太教则坚决反对把弥赛亚看作神。犹太教中的救赎是通过上帝派下的先知弥赛亚来完成的,这里的弥赛亚只是上帝的使者,是上帝派给犹太人的王,但却不是神。而耶稣基督是不是弥赛亚这个问题则是两大宗教在弥赛亚观上的根本区别。基督徒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就是弥赛亚,而犹太人坚决反对。两教的根本分歧在于对耶稣身份的不同解释。基督教把耶稣看做救世主,看作神,看作与上帝等同的存在。而这正是犹太教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在犹太经典中,预言将到来的弥赛亚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 他将拥有世俗中的权力,成为犹太人的王。而耶稣作为一个在世间的神,他更多的表现他施以神迹的能力,通过他的死而复活,向世人宣告他的身份,并以神的身份来救赎所有信他的人。包括犹太民族,也包括其他的一切民族。 基督教与犹太教在救赎中的上帝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上帝在救赎中的行为上。正如前文所述。在犹太教中,上帝只是派下一位弥赛亚,赐予他权柄,使他成为犹太人的王,来救赎犹太民族。而在基督教中,上帝则直接参加了救赎,因为耶稣就是主,就是基督,就是上帝。 结语

如前所述,基督教与犹太教上帝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犹太教关于上帝的唯一性信仰与基督教关于上帝的三位一体信仰,犹太教关于上帝的信仰与基督教关于耶稣基督的信仰,犹太教关于弥赛亚救世与基督教关于圣子耶稣救世这几点上。 在历史上,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教义论争曾激起种族仇恨,而种族仇恨又加剧了宗教纷争。自从1965年梵蒂冈会议发表声明,主动表示和解并谋求与犹太教的“相互理解”和“兄弟般的对话” 以来,平等对话,谋求理解已成为两教关系中引人注目的倾向,彼此的关系也有了相当的好转。然而,两教的教义上的分歧并没有消除。耶稣是弥赛亚或救世主,关于上帝的三位一体理解,耶稣就是神乃是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只要这一宗教存在就不会在这一点上作任何改变。犹太教则坚持认为,彻底的一神教除了上帝以外不应信仰任何别的神,否则,就是

偶像崇拜。因此,犹太教似乎也不可能认可基督教所谓为凡人所生的耶稣是弥赛亚,是神,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教义。看来,可行的解决途径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不咎既往,面向未来。1993年秋,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大会,和其它各教代表一起发表了题为《全球伦理》的著名宣言,发誓共同为一个充满仁爱、正义与和平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一个以共同的理想目标为基础的新型的基督教——犹太教关系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主编《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5月版

2. (德) 利奥?拜克著 《犹太教的本质》傅永军 于健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版 3. 亚伯拉罕?柯恩著 《大众塔木德》盖逊等译.傅有德校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版 4. (英) 麦格拉思著《基督教概论》 马树林 孙毅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 月版 5. (英) 约翰?德雷恩著《旧约概论》许一新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版

6. (英) 约翰?波尔金霍恩, (德) 米夏埃尔?韦尔克著《关于上帝信仰的对话》刘光耀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7. 傅有德著 《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及其与基督教的分歧》 原载《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2期

8. 赵敦华著 《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 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9. 吕大吉著 《宗教学通论新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10.《圣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2h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