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嘉定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6 09: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

D.《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4.下列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C.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缭亮地响。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女儿说出这么贴心的话,王女士泪流满面。

B.奶奶问了我在广州过得好不好、还记不记得爷爷之类的。

C.他兑现了曾经对妹妹伊丽莎白许下的诺言。

D.我爱这只小企鹅,就像爱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填空

(1),君子好逑。(《关雎》)

(2)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

(3),一览众山小。(《望岳》)

(4)浊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5),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蒙络摇缀,。(《小石潭记》)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生动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句子:,。

(9)“无私奉献”是时代的主旋律,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奉献”有关的古诗句:,。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广告陷阱。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3)赏评广告。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欣然

..曰()(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吾日三省.吾身()(4)四十而不惑.()

7)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和。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宵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敖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日:“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成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的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_____________

(2)天下无冤狱.狱: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动物笑谈》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可可被“我”收养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2.阅读训练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拉刷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3)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4)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七、作文

13.作文小练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济南的冬天》写作的一大特点,文中很多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调。如:“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请你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景物片段,做到情景交融,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窈窕淑女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会当凌绝顶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学而不思则罔

(6)参差披拂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9)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符合题意即可)三、诗歌鉴赏

7.1)D

2)B

四、综合性学习

8.(1)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2)欲刻释闻(3)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9.6)(1)高兴的样子(2)相比(3)自我检查,反省(4)迷惑,疑惑

7)(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8)融洽、欢快、轻松、文雅、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能答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就给2分)

9)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10.1)(1)愤恨。(2)案件。

2)你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去信用吗?

3)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唐太宗认为应该杀死。戴胄的理由是判案应该依据法律,这样才能保全大的信用。

4)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1)文章通过写“我”与小水鸭、鹦鹉可可之间有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由原来恐惧害怕飞行到自由飞行,活泼、神采奕奕。

3)“我”是一个痴迷科学研究、幽默风趣、喜爱动物、关心动物的人。

12.1)(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

2)结构上: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内容上: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4)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这伟大的母爱。直到临终前,却还依然牵挂着自己孩子的坚强、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形象。5)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七、作文

13.示例:我喜爱大海的静谧。夜幕降临,我独自站立在船头,凝望着在皓月下的大海,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详,这是大海睡着了。朝着远处的海面望去,映人眼帘的正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所绘之景。张开双臂,在这静谧的世界里细细感受,仿佛拥有了这世上的一切。海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让我的性情张扬,那种博大,那种广袤,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深深地嵌入了这个整体,时间仿佛都停止了,一切都是美妙的。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niǎn)暖和.(hé)绽.开(zhàn)

B.散.步(sàn)争执.(zhí)怦.怦(pīng)

C.涨.红(zhǎng)浸.满(jìn)惭.愧(cán)

D.膝.上(xī)譬.如(pì)企.盼(q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猫》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B.课文共写了三只猫,重点写的是第一只猫。

C.对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更难过得多”。

D.课文篇末“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家的牺牲品。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B.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C.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D.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要规划,不能故弄玄虚

....。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

....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

....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填空

马年初冬,我们再次打开记忆的网页,登录国学的空间,浏览平时的收藏,链接课外的网址,走进美轮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________)

(2)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段(一)、(二)完成小面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划线词

2)文段(一)中加点的两个称谓“尊君”、“家君”指的是同一人,为何叫法不同?你的理解

曾子的自省也突出了“信”的重要。(请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

4)文段(二)是《论语》中的十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如何修身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把包含修身、学习态度两方面内容的语录挑出来。(写序号)

关于修身的

关于学习态度的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次非杀蛟

荆①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③涉江,至于中流④,有两蛟⑤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⑥曰:“子尝⑦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hán)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得宝剑于.干遂于:______

(2)还反.涉江反:______

(3)弃剑以全.己全:______

(4)杀之而复.上船复: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2)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_______、______。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liè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

..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qí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莅.临(______)冷liè(______)

咄咄

..逼人(_______)池qí(_______)

2)文段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解释画线两词的意思。

造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空缺处填上能概括冬雨特点的两个词:(_____)(______)。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背着幸福上楼

许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年第3期)

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中的“幸福”指的是什么?【标题的作用】

2)文中的母亲有哪些优秀的品格?【人物形象】

3)第3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记叙顺序及作用】

4)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

...:“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5)结尾“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七、作文

13.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烈日椅子数字“1”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⑤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看红妆素裹欲语泪先流斜晖脉脉水悠悠燕然未勒归无计会挽雕弓如满月思而不学则殆谈笑有鸿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佳木秀而繁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诗歌鉴赏

7.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

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四、综合性学习

8.反复反问

五、文言文阅读

9.1)期:约定舍:舍弃相:偏指一方的代词引:拉

2)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修身:①②④⑥⑨⑩态度:⑤⑦⑧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1)在(2)同“返”,回,归(3)保全(4)又

2)(1)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2)这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

11.1)lì冽 duō duō畦

2)化了装化了妆

3)拜访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或文中指冬天南方的雨下得很少)

4)自然平静

5)比喻拟人

12.1)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另一方面指孩子对母亲的感恩。

2)善良,为孩子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不求回报;善解人意,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撒谎说自己晕高。

3)插叙,对文章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阐释了“我”要接母亲来家里住的原因。

4)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揪”字和“求告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行为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轻“我”的劳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5)既有深深的感动之情,又有对自己没能明白母亲的心的羞愧之情,表现了母子深情。

七、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q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