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1-23 08: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峡》说课稿

蚌埠慕远学校 滕化淝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蚌埠慕远学校,我叫滕化淝,我说课的课文是郦道元的《三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出自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多彩四季”,由一组精美的写景名篇组成,春夏秋冬,各有韵味。本文是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准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了三峡一年四季的壮丽风光。全文仅155字,却能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动与静相结合,正面与侧面相照应把三峡的山水、草木尽辍笔端,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三峡人民生活的同情。本文语言干净利索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二、说学情

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四课文言文,本文是第三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加上他们刚步入中学不久,对中学生活还充满好奇,学习的热情很高,因此通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也不是大问题,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抓住特征写景上。难点是对语言的品析(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思考的深度都决定了他们在语言品味上很欠缺)。鉴于此,我在教学上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教学时,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而在吟哦讽诵中培养语感,感悟文字的韵味和文章的意蕴,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进而主动成为课堂学习和创新活动的主角。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赏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其中2、3是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教与学的方法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力求突破以往古文由教师一句一句教的窠臼,从繁琐的文言串讲中走出来,从见文不见人的教学中走出来,把学生当做鲜活的生命去教,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及人文精神。据此本课拟采用如下方法:①诵读法,课堂上指导学生

听读、自读、齐读、自由读、研读、品读、悟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②讨论、交流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品析语言,揣摩写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其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由课题让学生思考汉字“峡”的内涵,思考感悟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从而引出本课对三峡山和水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通过播放文章录音,让学生由听读初步了解文章的美;教师再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一读正字音,易读错的字借助多媒体提示学生。二读理节奏,重点句子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由多媒体出示并稍加讲解。三读顺文意,这一环节围绕一些重点字词、句子,采用小组合作、竞答等方式,让学生熟练翻译并以卡片形式积累。通过初读不仅整体感知了文意,还对学生加强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信心。以上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3、诵读课文,领略胜景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分层次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同的景物特征,读出来的感觉也不同,因此根据男女生声音的不同特点,我适时安排诵读内容,力求在读中理解内容,领略美景。通过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能概括说出本文写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请同学讨论交流抓住景物特征,分别说出:山——怎样的山,夏水——有什么特征,春冬——景色如何,秋景——给你什么感觉,从而领略到三峡四季及山水之美。通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适时点拨,不难概括出山的连绵、高峻,夏水的迅疾、凶险,春冬的清净、幽美,秋的凄凉、肃杀。

4、感悟课文,揣摩写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文章的感悟揣摩也在诵读中完成。比如,对于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而且生动传神,其笔法令人叫绝,通过诵读让学生加以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揣摩写法,提高学生鉴赏优美散文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围绕首段写山的内容去合作探究描写的角度,得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等。

5、背诵课文,再现美景

本文属于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篇目,因此本环节的目的不仅实现美文的当堂背诵,而且力求让学生在背诵中,再次领略三峡美景。教学时,我采用减字背诵法的方式,全班学生一起齐背全文。(由于前面第三教段已经有了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因此学生能够很快地完成背诵任务。)背诵之后优美的三峡风光图片再次呈现,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对三峡之景感受也会更为深刻。

6、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结合三峡的今昔景物变化或体味作者的感情等方式,延伸思维,自由质疑。

(以上环节指导学生诵读了文章,揣摩了写法,品析了语言等,为了有效巩固这些教学成果,我准备这样设置作业。)

7、布置作业时以读促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依据文本为三峡写篇解说词并现场解说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该目的。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三峡的壮丽风光,还揣摩领会了写景的方法同时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同情百姓的美好善良品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动积极,合作愉快,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的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三峡的山与水是浑然一体的,三峡的美是山和水的共同结晶,所以我依据文章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如下板书。

(板书大致过程为,学生领悟出“峡”字的内涵后,我先分两行板书“山”和“水”,然后随着教学的推进,补充为“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

附: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 因 水 而 雄

水 因 山 而 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y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