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30湄潭县城市规划简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2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2030

湄潭县县城总体规划年简介

总体发展目标中国优质茶生产交易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遵义东部片区中心城市

分项发展目标 富强湄潭——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的区域中心生态湄潭——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茶城和谐湄潭——保障有力、服务完善的宜居城市

发展战略 :文化引领战略;城乡互促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协调战略。

总则规划期限:规划期:2011-2030年,共20年。其 中:近期:2011—2015年,5年;中期:2016—2020年,5年;远期:2021—2030年,10年。规划层次及范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湄潭县行政辖区范围,即湄潭所辖9镇(湄江镇、黄家坝镇、永兴镇、复兴镇、马山镇、鱼泉镇、高台镇、茅坪镇、兴隆镇)6乡(西河乡、洗马乡、新南乡、石莲乡、抄乐乡、天城乡)的范围,总面积为18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规划范围:将湄江镇老城区及黄家坝镇区两部分包括在内,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为东抵湄潭老城区,西以团山堡、枫林坎、柏香林等自然山体为界,南及黄家坝镇新庄村,北达鱼泉镇偏岩塘,面积约为62.25平方公里。

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县城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并考虑规划管理的便利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景发展的可能,划定湄潭县县城规划区包括湄江镇、黄家坝镇、天城乡、鱼泉镇、永兴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587.3平方公里。三、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产业: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茶叶、优质大米、油菜等经济作物,促进传统农业向都现代生态农业转型。 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茶叶加工、优质米加工、油料加工、医药加工、酿酒加工等绿色产品加工为主体,优化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绿色食品交易、建材加工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和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湄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遵义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中国著名茶城,以发展绿色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花园城市。 城市职能: 1. 湄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遵义东部片区中心城市 3. 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4. 优质茶生产交易中心 5.西南地区重要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6.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至2015年规划总人口15.0万人;远期至2030年规划总人口25.0万人。 用地规模:至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806.59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112.26平方米。 规划用地中,区域性仓储物流、商贸、交通、工业等用地约为350公顷,折合人均用地为14平方米。除去以上用地,县城建设用地约为2457公顷,人均用地为98.26平方米。 空间结构规划对应城区所处的“三山夹两水”生态结构框架,用地布局从区域的生态基底着手,充

分保持城区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中心城区形成“两区两园两带七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区” 沿湄江河发展的湄江片区和沿桃花江发展的桃花江片区。湄江片区是城市中央活动区(CAZ)所在,主要以发展商贸金融、商务酒店、文化及旅游产业等为主;桃花江片区是以发展第二产业(绿色产品加工)为主的区域。“两园”即城区南部的茶山公园和中部后山坡、桐子坡、火焰山所形成的森林公园,是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背景和视觉背景。 “两带”湄江发展带和桃花江发展带。湄江发展带是中心城区城镇活动的主要区域,是城市开发建设、公共空间、城市景观最为集中的区域;桃花江发展带是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规划引导其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七组团”即在两个片区内形成多个功能组团。通过规划用地布局,分别在湄江片区和桃花江片区形成多个功能组团。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交通设施规划道路骨架:以“两环相扣,七纵八横”构建中心城区路网骨架,以方格网加自由式的道路网形式为主,并结合组团式的用地布局,在各组团形成相对独立的道路网络,形成“组团内结构完整、组团间联系有力通畅”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道路系统:两环:分别是湄江片区外部形成的环线和桃花江片区外围形成的片区环线,两个环线并在两河交汇处环环相扣,两片区的外环线融汇成一条完整的城市环线。七纵:分别由湄江片区由东北向西南纵向贯通的4条城市主干道,桃花江片区由东北向西南纵向贯通的3条城市主干组成,形成城市纵向的主要交通干线。具体是南环路(204省道改线段)、湄江大道、茶城大道、东南村—职校—黄家坝、两河口—官堰—偏谷塘道路、园区二号路、马家湾— 长岗岭—官堰。道路交通设施:1. 广场交通集散广场:规划在高速公路匝道一侧市场对面、老城区商业中心、黄家坝商业中心处、火车站前侧各布局一处;游憩集会广场:规划在老城区、县行政中心、湄江组团北侧、湄江组团南侧、黄家坝组团东侧、黄家坝组团西侧、工业园西组团各地规划一处广场,共7处。2. 公共停车场城区出入口、片区衔接处及公共设施集中区重点布局,规划布局 22个社会停车场,用地合计16.95公顷。3. 公共加油站在主要对外出入口处设置。规划布局加油站8个。公共交通规划以城市快速路及规划区环路构建规划区城乡公共交通环形通道,将两城区有机串联。并通过环线上的放射线连接较远居民点。在湄江新区中部布局城区公交枢纽站,在黄家坝西部、老城区东部、官堰组团火车站附近各设置片区公交首末站,在黄家坝西部建设汽车保养、维修场一处,占地2.85公顷。同时,客运站的设置同公共交通有效换乘。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结构: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核、一环、两带、四园、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景观规划目标在保持现有城市山水格局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资源、文化内涵、以城乡组群的方式,引入乡村田园风光特色,营造秀美宜人的城市风情,建设别具特色的“三山夹两水”的城市风貌。规划布局规划以面为主,以线为次,以点为辅,以此构成覆盖中心城区的点、线、面结合,协调布局的绿地系统。1.公共绿地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茶山公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湄潭公园、桃花江新农村示范园等。2. 生产绿地规划在杭瑞高速公路南侧区域布局园林生产绿地,以提高苗木自给率,苗圃用地面积为 26公顷。3. 防护绿地。规划在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布局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沿湄江两岸控制不少于30米的绿化带;沿桃花江两岸控制不少于50米的绿化带;杭瑞高速公路两侧控制不少于50米绿化带。城区空间发展时序近期建设:一是依托老城区沿湄江河向外围扩展,围绕湄江大道、茶城大道的延伸及新建工程,重点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同时完善老城区服务设施,启动老城更新改造和湄江河沿岸景观工程,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二是以杭瑞高速公路及站场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周边区域,重点建设工业园区道路主骨架,初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工业片区和物流片区的建设,在黄家坝居住组团内集中开发建设几处配套居住用地,打造城市开发建设的亮点工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期建设: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重视产业发展与产业配套的建设;结合工业园区和昭黔铁路建设,启动官堰组团建设,特别是铁路站前区的建设;老城区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城市功能完善,设施配置合理,旅游服务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湄江新

区建设完善,并与工业区之间交通网络畅通,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山水园林”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确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5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