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手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入学手册 (201003批次)

1

目 录

兰州大学概况 ···························································3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简介 ···············································7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关规章制度

1、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守则·········································10 2、兰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11 3、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学籍异动管理规定·····························16 4、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绩管理办法·····································21 5、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23 6、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学习过程考核管理办法·························25 7、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免修免考课程管理办法·····························27 8、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暂行的规定·····················31 9、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考场规则·········································43 10、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作弊处分暂行规定·····························44 11、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45 12、兰州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48 13、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51

国家教育部有关规章制度

1、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54 2、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55 3、关于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五所高校在成人教育形式当中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试点工作的批复························································60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

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61

2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00多亩,有盘旋路校区、医学校区、榆中校区、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等6个校区,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4所直属医院。盘旋路校区面积592亩,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功能以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榆中校区于2001年9月投入使用,面积2353亩,距市区42公里,处于规划中的甘肃大学城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和高速公路都从旁边经过,交通便利,环境清新,其功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部分专业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为补充。医学校区面积275亩,与盘旋路校区毗邻,目前主要功能是医学教育。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同时也是甘肃省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面积31641平方米,藏书274万多册(含电子图书37万册)。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亿元。学校大学科技园于2002年启动建设,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初见成效,已于2004年9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现有30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

国家级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6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历史学

部(省)级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校级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数学、经济学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87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民族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有化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学、数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应用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生态学、植物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磁学与磁性材料、西部环境、干旱与草地生态、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有敦煌学研究所和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中

3

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西部资源环境、现代农业、核科学与核技术),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和1个农业部牧草与草坪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新药临床前研究)和1个甘肃省西部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门类。

兰州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46025人(全日制学生32109人),其中本科生19756人,研究生6921人(博士生1258人)。在职教职工4083人,专任教师1610人,其中教授(含相应职称)347人、副教授(含相应职称)755人,博士生导师207人,两院院士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

兰州大学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和“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培养出的学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后劲足而深受社会的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成就卓著,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优秀的管理人才。中国徒步横跨南极第一人、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詹文龙、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吴云东、第十四届(2003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 1991年全国十佳青年乌力吉,“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等,就是由兰州大学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中的优秀代表。中科院院士李吉均先生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 )进行科学考察成为学术界的佳话。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重点大学参加的物理、化学专业出国研究生选拔考试中,兰州大学先后5次获得团体及个人总分第一名。九十年代以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等比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又获佳绩(特等奖、一等奖各一名,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基金的100名青年学者中,有6名是我校培养的研究生。1991年受到国家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695人中,我校培养的有10人。全国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我校校友有4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2篇论文入选。2001年和2004年,我校分别有一名在读博士生获得建昊杯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和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995年,美国《科学》周刊评出了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兰州大学位居第六。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在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及技术、磁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基础数学、力学、自然地理学、天气动力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研究中,成绩显著,有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水平。现在高寒干旱、地理地质、现代物理、有机化学、干旱农业生态、大气科学、草地科学、区域经济、敦煌学、

4

西北少数民族、生态环境建设、西北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研究保持着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学校还着眼于探索新的科研领域,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现在风沙动力、材料学、当地药材、草业科技已成为学校新的科研重点领域,已经形成了几个有特色的高水平创新研究群体。如“化学合成与化学生物学”群体和“西部环境变化”群体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计划的资助,“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力学系统”团队得到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资助。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团队作战,协同攻关,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大幅提高。近十几年来,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多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700多部,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承担了大量国家高级别项目。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学之一。从1998年到2002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用次数排名全国高校第13位。特别是1992、1993年连续2年发表论文数名列第三,被引用次数名列第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3年兰州大学国际论文被引排名全国高校第13位。

兰州大学在保持和发展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还广泛开展了包括化学化工、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核物理与技术、干旱农业生态、草业科学、药材开发、生态保护、环境评价、地质工程、矿产开发、冰川、高原大气、敦煌学、中亚问题、城市规划、以及西北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例如,针对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开展集水节水农业研究;积极开展草地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促进草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校企联合,开发西部矿产资源(纳米镍粉材料,中子在线测水仪等);利用甘肃丰富的药材资源,开发有特色的新药品(大蒜素片、美多酚);发挥传统科研优势,开发具有兰大特色的核仪器仪表(中子治疗机等);积极开展政府绩效评价、环境治理与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水土保持、沙尘暴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政府部门提高管理绩效、加强环境治理、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些应用研究,立足西北,独具特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学校为地方服务的能力,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日、英、法、加、德、澳等国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与交流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开展科研合作等。近年来,先后有中青年教师500多人出国进修和攻读学位,有130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接受各国留学生400多名。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世界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穆斯堡尔等多次来学校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李政道先生被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并设立了“君政奖学金”。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兰州大学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确立了“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以来,学校确定了“十五”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探索解决人类发展中面临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基地。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加强管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