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更新时间:2024-01-04 0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毕业作

课题名称: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

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2月

内容摘要

2008 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使各 国经济遭受重创,在恢复本国经济过程中各国纷纷采取各种刺激措施,其中增强出口能力及份额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也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出口额,而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现实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形成原因及存在问题和相应政策建议。本文从不同性质企业出口情况、按贸易方式分类的出口情况以及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情况三个角度分析我国近年来的出口贸易情况。

在深入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演变的基础上,利用LA-VAR模型,在包括出口结构变化、出口总量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4变量系统中,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广义(Generalized)脉冲响应函数等工具,实证分析出口及其结构变化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效应,得出了无论是工业制成品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还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不同视角;分析;出口贸易;现状

目录

1绪论............................................................................................................................. 4 2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 .............................................................................................. 5 3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 .......................................................................................... 6 4按贸易方式分类出口 .............................................................................................. 8 5政策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支持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改变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拉动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贸易发展方式、主体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的基本现状,旨在为优化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基本上实现了由封闭型模式向开放型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形成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4倍。

改革开放后,在理论界国际贸易“引擎”说和一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成功发展的事实的诱导下,我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在20多年的外贸促进过程中,我国始终将出口鼓励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量,一系列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外贸体制改革无不是为此而进行。虽然国家并没有明确说明采取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走的基本上就是竭尽全力促进出口的路子。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仅仅关注出口总量的增长是不够的,出口结构也是影响我国获取贸易利益,实现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倘若现阶段要继续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不应拘泥于出口总量的高低,而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出口总量背后深层次的贸易结构问题,切实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推进出口区域结构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外贸发展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最大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确保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现状

我国出口企业按企业性质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其它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三大 类,2006 年以来三类企业出口情 况如表1 所示。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三类企业中的外资企业出口额比例一直 保持在一半以上,国有企业的比 例呈现下降态势,同时其它性质企业出口份额增长迅速;在出口增速时,私营企业和集体企对我国出口增速贡献比较大,相反出口出现下滑时国有企业的贡献比较大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三类企业出口具有显著差异,外资企业中外商投资建厂,生产产品后销往 国外造成的出口比例很大,其出口可能是母公司为进行利润转移或出于其他战略目的二进行的,对诸如汇率变动等反应较小,其出口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国有企业出口近年来基本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其出口额占比及 其对出口总量增长的贡献均保 持在增长的态势,但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由于其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小,规避风险能力较低其出口增速有所下降。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提供较好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大力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现状

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 括美国、日本、欧盟,另外对香港 从不同视角 华南理工大学 薛永刚 表1 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 年度 总出口额及增速 不同企业占比: 出口增速: 对总体增速贡献: 出口额国有外资其他,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2010年为上半年数据。单位:亿美元、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国内外市场 表2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 年度 总出口额及增速 出口额占比: 出口增速: 对总体增速贡献: 出口额 增速 欧盟 美国 日本 欧盟 美国 日本 欧盟 美国 日本 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2010年为上半年数据。单位:亿美元、% 表3 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现状 年度 总出口额及增速 出口额占比: 出口增速: 对总体增速贡献: 出口额 增速 一般 贸易 加工 贸易 其他 一般 贸易 加工 贸易 其他 一般 贸易 加工 贸易 其他 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2010年为上半年数据。单位:亿美元、% 特区出口量也很大,但是我国对 香港的出口大多是经过香港而最 终出口到其他国家地区,因此这 里重点分析我国对美国、日本、欧 盟三个贸易伙伴的出口。2006 年 以来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 出口情况如表2 所示。 对这三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占 我国总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其中 对美国出口占比较稳定,对日本 的出口近年来有所下降,对欧盟 的出口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对 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增速近年来 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对美国的 出口增速下降高于对欧盟和日本 的出口增速,主要原因之一是2008 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外需求下 降,而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而后 才波及欧盟和日本。对总体出口 增速的贡献对美国出口和欧盟出 口均为

20%左右,对欧盟出口的 贡献逐渐增加,而对美国出口的 贡献近年来有所下降;对日本的 出口贡献较小。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近年来 增长缓慢,同时占中国对外出 口的比例下降。日本对华贸易 政策具有显著的贸易保护主义 色彩,如关税壁垒方面;同时中 国对日本出口商品竞争力水平 不高,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 品出口不多,这就造成了虽然 出口量很大,但是出口额并不 高的局面。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近年来 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其所占比例 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中美两 国的贸易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 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同时也有政 治性的、经济性的问题干扰双边 贸易的发展,如关于贸易不均衡 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美国对 我国出口美国的一些商品采取 进口限制政策,这些都限制或者 阻碍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 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呈现增长 态势,我国对欧盟出口以农副土 特产品、轻纺产品、工艺品为主, 其对我国技术设备出口及技术转 让等方面限制较少,比美国和日 本要开放宽松,这促进了双边贸 易的发展,使得欧盟成为中国的 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同时应注意到我国出口市场 过于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 贸易伙伴,这给我国带来了不利 之处。首先贸易风险加大,因为 一旦这些主要市场发生重大政治 和经济突变,则我国对外贸易会 由于缺少可替代市场而发生巨大 波动;其次,出口过于集中增长 幅度过快容易引起这些贸易伙伴 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 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 如近年来美国及欧盟对中国出口 的限制措施;第三,会引起国内 出口企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市场 内自相竞争、恶性低价,不仅损 害了出口企业利益,也会使我国 宏观经济效益受到不利影响。 我国政府不仅要协调与美国、 欧盟等现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 关系,同时也应该注重引导企业 发展其他市场,如同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往来,如利用我国的地缘 优势,拓展周边国家市场等措施, 因为我国出口贸易与贸易伙伴之 间地理距离远近具有很强的关联 性,与邻国更容易开展双边贸易。

4按贸易方式分类出口现状

我国将货物贸易一般分为一 ECONOMIC S RELATI ON AND F RE I GN PRACTICE I N TRADE 国内外市场 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三 种贸易方式。按照贸易方式分类 的出口情况如表3 所示。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在开发 初期以加工贸易为主,但是随着 发展应该以一般贸易为主。从 表3 种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出口 额占总出口额的一半左右,而一 般贸易出口所占份额虽然近年 来有所增加,但是增长不大。但 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一般贸易出 口增速有所增加,而且对出口总 体增速贡献增长较快;同时加工 贸易增速近年来有所下降,对出 口总体增速有所下降,这也是近 年来我国政府意识到调整贸易 方式而实施的相关引导政策的 结果。 我国贸易方式目前存在一定 的不合理性。我国改革开放已 经30 多年,但是在出口贸易中加 工贸易仍然占有主要份额,这与大量引进的外资企业多数从事 的是加工贸易有关,我国的二元 经济结构下,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配置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使得许多 外资企业愿意在我国设厂。同 时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也是比较优势理论在我 国的体现,我国劳动力丰富,通 过参与国际分工,换取相对稀缺 的资源类产品、技术与资本密集 型产品,这虽然有诸如解决国内 原材料和能源不足、开拓海外市 场、利用国内的加工能力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低附加值、企 业处于被动地位等劣势。另外,加工贸易对中国贸易规模的扩 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容易由此引起贸易摩擦等。

5政策建议

通过多角度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5.1支持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国政府首先应该支持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发展,比如在对这类企业中居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给予合理政策,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地位,加强国有及民营集体企业在出口贸易中的主导权,降低出口贸易中的外资企 业依赖程度。

金融危机主要是对低端产品产生影响,而对于中高档的影 响相对来说就比较小,因此应该鼓励出口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开发或者引进先进技术、招揽 优秀人才,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贴牌生产向建立自主品牌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限制 “三高”的低附加值产品,从而避免仅仅凭借价格优势的竞争 优势。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较大,有着明显的产业梯度,通过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 转移,可以实现中西部经济发展,延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周期,为东部地区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5.2改变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现状

其次,改变我国出口市场过 于集中的现状,积极通过地缘优 势,发展同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 积极开拓同一般发展中国家市 场,大力拓展新的目标是市场, 优化出口市场结构,降低对国别 市场的依赖程度,防止和缓解外 部需求演变对我国外贸及国内 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我国可 以通过提升与新型经济体及发 展中国家的贸易水平,提高拓宽 贸易层次与贸易领域,积极参与 国际政策协调,利用WTO 规则 等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 壁垒、标准性贸易保护手段等贸 易保护主义。 最后,我国目前应该大力发 展一般贸易的出口方式,防止地 方政府为了 GDP 增长而过度发 展的加工贸易,同时实施加工贸 易转型升级,限制高污染、高能 耗、技术含量低的加工贸易项目, 提升我国在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 地位。同时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 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

合作 开发等形式自主创新,推动加工 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向上 游延伸。

6结论

(1)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结构问题困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不断攀升,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多种产品输出的世界工厂,可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中国改革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出口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出来,成为今后制约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隐忧,而且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贸易的动态利益,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出口结构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问题;②出口方式上过分依赖加工贸易的问题;③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导致未来扩大出口的脆弱性问题;④国内不同区域出口的巨大差距问题等。

(2)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型十分重要伴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升级,目前,工业制成品已经占据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强劲,成为促进工业制成品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包括工业制成品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的4变量系统内,基于L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增长不是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但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的变化却是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且,在短期,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的提升却引起了总产出的下降,这证明了相对于工业制成品出口数量的增长,应该更关注工业制成品的结构升级,以及获利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在包括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4变量系统内,出口依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但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变化却是我国经济增长和TFP提升的原因,且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方向显示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提升促进了我国总产出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

(3)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形式加工贸易结合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等资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我国适应世界贸易形态的变化,积

极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推动,以及我国在加工贸易中的分工地位等问题,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有利,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这些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工贸易增值率问题;②技术引进效率问题;③贸易摩擦问题;④国内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等。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结果揭示,中国经济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全要素生产率等5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在短期,加工贸易进口对我国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比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但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而加工贸易进口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今后,我国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不能仅看重微薄的加工费用,而要更多地关注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能力和进口替代能力,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以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转型。

(4)不同出口市场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影响各异对于1994-2004年中国出口国际区域结构的考察表明,近年来,我国商品出口的区域分布,无论是在各洲间、各洲内部,还是各国家地区之间,集中度均有所下降,说明了中国政府1991年部署并实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对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一般认为,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但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需要付出各种经济、政治等成本,出口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地促进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实证分析显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国向某一区域的出口波动,很难通过与世界其他区域的贸易来加以抵消,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影响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从各洲来看,我国出口地主要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但亚洲和北美洲对我国出口不稳定的影响低于其所占份额,而欧洲对我国出口不稳定的影响大大超出其所占份额。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目前占我国出口的份额非常小,而且相对其所占份额,其对我国出口不稳定的影响很大,显示了对这些市场的开拓具有较高成本和难度。从单个国家和地区来看,以美国、香港和日本为代表的我国前10大出口国家和地区,对于我国出口不稳定的贡献低于其份额,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之中,相对

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份额,日本对我国出口不稳定的贡献最低,其次是新加坡、香港、英国和美国等。

(5)东、中、西部出口的增长效应各异我国出口的内部区域结构非常不平衡,无论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还是出口依存度来看,省份间出口的巨大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又主要是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造成的,从发展趋势看,在1994-2004年的考察期内,这种差距并无扭转的迹象。区域间出口贸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贸易利益,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实证分析揭示,各省的出口与各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也就是说,不同的省份间,出口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省份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而且,出口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各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部最大,西部次之,而东部最低。

7致谢

在XX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父母、亲人们、同事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学校给了我在大学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给我留言给我指导。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本篇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我家人、同事以及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8参考文献

1 2 3 4 5

裴长洪;彭磊;;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现阶段我国贸易战略调整[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石磊;中国农民在经济结构变动中的边缘化趋势[J];产业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廖宁;以纺织品为例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J];福建轻纺;2002年06期

吕剑;;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研究——运用三元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0期

欧元明 ,王少平;汇率与中国对外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李广众,Lan P.Voon;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1998年平行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佟家栋;人民币汇率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其条件限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赵慧秋;谷粟琨;;河北省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徐殿利;;全国耐火原材料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A];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国际家禽产品贸易现状、应对措施与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禽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杨静;;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乳品生产与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陈洁;张新民;张建伦;;我国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田刚;董博文;;东北亚区域木材进出口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松刚;陈业渊;谢子四;;中—印(尼)自由贸易后对我国热作产业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永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八角产业的发展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郭凡生;;慧聪国际网CEO郭凡生先生在第六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四届亚洲农机峰会上的演讲[A];第六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四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杰

6 谢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对比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1年04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出贡献单位表彰大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文集[C];2006年

20 ;宁德市商业总公司[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