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华研究2010、2011、2012、2013汇编本(索引版) - 根据2014年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9:2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瑞华研究

(2010~2013)

汇 编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1

目 录

前 言 ..................................................................................................................... 21 第一章 资产、负债类业务问答 ................................................................................... 22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相关问题 ...................................................................................... 22 问题1-1-1(子公司进行改制并按评估值进行账务调整时,在合并报表层面对尚未实现

的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 22 问题1-1-2(特定固定资产在建成后的使用期间内按规定需逐年支付的补偿费的会计处

理) ................................................................................................................................. 23 问题1-1-3(拆除旧房并建造新房时,旧房原账面价值的处理).................................... 24 问题1-1-4(通过支付补偿取得旧房并将拆除时,对所购入旧房的处理) .................... 27 问题1-1-5(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能否计入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成本) ........................ 28 问题1-1-6(经营租赁的相关成本是否应当计入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中) ................ 28 问题1-1-7(“上大压小”中人员安置成本的处理) ......................................................... 32 问题1-1-8( “上大压小”中将被关停的机组的折旧和减值测试问题) .......................... 33 问题1-1-9(委托其他公司代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 34 问题1-1-10(绿化支出的会计处理) ................................................................................. 35 问题1-1-11(具有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 36 问题1-1-12(具备法律上认可的产权,是否为会计上确认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 ...... 37 问题1-1-13(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及其附属

设施何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 38 问题1-1-14(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分阶段完成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

适用状态的判断) ......................................................................................................... 40 问题1-1-15(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试验用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的判断) ......................................................................................................................... 43 问题1-1-16(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配套设施未完工对主体固定资产

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的影响) ................................................................. 45 问题1-1-17(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已通过检测但尚未取得检测报告

的事实对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判断的影响) ..................................................... 46 问题1-1-18(相关支出在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成本之间的归属划分,以及陆续发生

时的归集方法) ............................................................................................................. 47 问题1-1-19(临建费形成资产的处理) ............................................................................. 48 问题1-1-20(自购房屋首次装修费用的处理) ................................................................. 49

2

问题1-1-21(会所外购工艺品、收藏品的会计处理) ..................................................... 50 问题1-1-22(搬迁过程中机器设备重新安装发生的“安装基础款”的处理) .............. 51 问题1-1-23(购入带租约房产初始确认问题) ................................................................. 52 问题1-1-24(开办期发生费用的处理) ............................................................................. 53 问题1-1-25(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 54 问题1-1-26(票据贴现利息资本化问题) ......................................................................... 56 问题1-1-27(政府规定的停工整顿期间仍继续施工,相关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 ...... 57 问题1-1-28(关联方借款的利息支出资本化问题) ......................................................... 58 问题1-1-29(集团统贷统还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 59 问题1-1-30(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对利息资本化的处理问题) ..................................... 60 问题1-1-31(借款置换后的利息能否继续资本化) ......................................................... 61 问题1-1-32(外币专项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在满足资本化条件时是否可以资本化处理)

......................................................................................................................................... 63 问题1-1-33(出售已使用一定年限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 64 问题1-1-34(出售前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列报为持有待售资产及其核算问题)

......................................................................................................................................... 66 问题1-1-35(关停生产线的减值准备计提及其原址用地由划拨转为出让性质的账务处理

问题) ............................................................................................................................. 70 问题1-1-36(关于自建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 ................................................................. 71 问题1-1-37(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涉及相关事项的处理) ...................... 73 问题1-1-38(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问题) ............................................................. 75 第二节 无形资产和研究开发支出的相关问题 ............................................................. 77 问题1-2-1(外包的开发活动的相关支出的资本化问题) ............................................... 77 问题1-2-2(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否可以选择费用化,并将其作为一项会计政

策) ................................................................................................................................. 79 问题1-2-3(关于委托开发的技术能否资本化的问题) ................................................... 80 问题1-2-4(外购研发中项目以及后续研发支出的处理) ............................................... 81 问题1-2-5(研发过程中领用材料和形成可对外销售的产品的账务处理) .................... 82 问题1-2-6(受托开发软件的支出如何核算) ................................................................... 83 问题1-2-7(IPO审计中能否将前期已费用化的开发支出重新资本化) ......................... 84 问题1-2-8(缴付的土地闲置费用如何入账) ................................................................... 86 问题1-2-9(支付划拨土地的各类补偿费用问题) ........................................................... 87 问题1-2-10(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子公司或对子公司增资的问题——以账面价值为

零的无形资产出资) ..................................................................................................... 87

3

问题1-2-11(用借款收购采矿权,在该矿达到商业开采之前的利息是否可以资本化)

......................................................................................................................................... 89 问题1-2-12(用于建造自用房屋的土地出让金借款利息、建造期间土地使用税资本化问

题) ................................................................................................................................. 90 问题1-2-13(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费的会计处理) ................................................. 91 问题1-2-14(山西省煤焦企业产能容量指标的列报) ..................................................... 92 问题1-2-15(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确认问题) ................................................................. 94 问题1-2-16(在《企业会计制度》下,无形资产摊销是否可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 94 问题1-2-17(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商标权能否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

无形资产) ..................................................................................................................... 95 问题1-2-18(划拨土地是否属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97 第三节 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 .................................................................................... 100 问题1-3-1(由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形成的递延收益余额在资产减值测试中的考虑)

....................................................................................................................................... 100 问题1-3-2(采用现金流折现法等估值技术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 .............................. 101 问题1-3-3(基于某个技术进行生产的产品已停产时该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 .......... 103 问题1-3-4(对于按“上大压小”政策即将关停的发电机组减值的考虑) .................. 105 问题1-3-5(在建工程预付款项的减值问题) ................................................................. 106 问题1-3-6(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 ................................................................................. 107 问题1-3-7(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坏账准备政策的理解).................................. 107 问题1-3-8(合并范围内各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 111 第四节 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相关问题 .................................................................. 112 问题1-4-1(辞退福利折现率的确定原则) ..................................................................... 112 问题1-4-2(辞退福利的预提问题) ................................................................................. 115 问题1-4-3(资产负债表日年终奖预提问题) ................................................................. 132 问题1-4-4(企业负担的职工工伤医药费的处理) ......................................................... 133 问题1-4-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问题) ..................................................... 135 问题1-4-6(股份支付的判断1) ...................................................................................... 137 问题1-4-7(股份支付的判断2) ...................................................................................... 139 问题1-4-8(股份支付的判断3) ...................................................................................... 139 问题1-4-9(股份支付的判断4) ...................................................................................... 143 问题1-4-10(法律法规对特定企业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需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要求对股

份支付授予日的确定的影响) ................................................................................... 144 问题1-4-11(取消股权激励计划的处理) ....................................................................... 145

4

问题1-4-12(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模式进行会计处理时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 147 第五节 生产成本归集与分摊的相关问题 .................................................................. 149 问题1-5-1(研究开发过程中试制产品的成本归集和相关核算问题) .......................... 149 问题1-5-2(生产不饱和期固定费用分摊的问题) ......................................................... 150 问题1-5-3(联产品共同成本分配问题) ......................................................................... 151 第二章 利润类业务问答 ............................................................................................ 153 第一节 收入确认以及建造合同相关问题 .................................................................. 153 问题2-1-1(租售结合的合同是否适用建造合同会计模式) ......................................... 153 问题2-1-2(垫资建设项目的收入确认问题) ................................................................. 154 问题2-1-3(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收入确认问题) ......................................................... 155 问题2-1-4(软件开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收入确认问题) ......................................... 159 问题2-1-5(建造合同的分拆问题) ................................................................................. 161 问题2-1-6(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的确定) ..................................................................... 164 问题2-1-7(大型成套设备完工进度确认问题) ............................................................. 164 问题2-1-8(合并范围内两公司承接同一项目不同部分的收入确认问题) .................. 165 问题2-1-9(拆迁安置房BT项目收入确认问题) ........................................................... 167 问题2-1-10(合同变更收入的确认问题) ....................................................................... 169 问题2-1-11(不同销售模式下带安装设备收入的确认时点) ....................................... 169 问题2-1-12(带安装的定制设备收入成本的确认) ....................................................... 172 问题2-1-13(海运方式出口不同价款条件下或不同收款方式下出口收入的确认时点)

....................................................................................................................................... 174 问题2-1-14(特许权使用费的确认问题) ....................................................................... 176 问题2-1-15(需要提供后续技术设计和支持服务的技术使用权授权收入确认) ........ 178 问题2-1-16(广告代理行业的收入确认) ....................................................................... 179 问题2-1-17(不能办理产权证的地下车位销售的处理) ............................................... 182 问题2-1-18(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属于人防工程的车位费的收入确认问题) ................ 183 问题2-1-19(免征的增值税是否确认为政府补助) ....................................................... 184 问题2-1-20(图书出版服务企业在不同业务模式下的收入确认问题) ........................ 185 问题2-1-21(带有价格调整条款的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 187 问题2-1-22(销售价格未获得购买方确认时收入的确认) ........................................... 189 问题2-1-23(收到货币资金以外的对价时的收入确认问题) ....................................... 191 问题2-1-24(通过销售业务员(非本公司员工)销售产品的收入确认问题) ............ 192 问题2-1-25(存在居间人情况下的收入确认时点) ....................................................... 193 问题2-1-26(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收入的确认) ........................................................... 195

5

问题2-1-27(含度假公寓使用权的会籍收入确认问题) ............................................... 197 问题2-1-28(在甲供材料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 ........................................... 199 问题2-1-29(企业为客户用于支付货款的借款提供担保时的收入确认、坏账准备计提问

题) ............................................................................................................................... 201 问题2-1-30(卖方为买方用于支付货款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时的收入确认问题) .... 202 问题2-1-31(赠送商品视同销售的问题) ....................................................................... 204 问题2-1-32(合作制作和发行电视剧的相关问题) ....................................................... 205 问题2-1-33(毛坯房和装修分开签约时的收入确认) ................................................... 206 问题2-1-34(连同固定资产一并处置的存货应作为营业收入还是营业外收入) ........ 208 问题2-1-35(实物返利的会计处理) ............................................................................... 209 问题2-1-36(会计上确认收入的时点早于税法上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时,在确认收入时

是否需对对应的税款进行预提处理) ....................................................................... 210 问题2-1-37(带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承诺的种子销售收入的确认)............................ 212 问题2-1-38(客户具有回购选择权的重型装备销售收入确认) ................................... 213 问题2-1-39(代收货物港务费业务的会计核算) ........................................................... 216 第二节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和其他财政资金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 ............................. 218 问题2-2-1(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 ................................................................................. 218 问题2-2-2(公司收到的企业创业扶持基金确认时点) ................................................. 220 问题2-2-3(“863”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 ..................................................................... 221 问题2-2-4 (企业集团内部的农产品买卖交易产生的额外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合并

财务报表中的列报) ................................................................................................... 222 问题2-2-5(减免房产税的会计处理) ............................................................................. 224 问题2-2-6(企业收到创新基金的会计处理) ................................................................. 225 问题2-2-7(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之前收到政府补助,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

日之后收政府补助文件相关账务处理问题) ........................................................... 227 问题2-2-8(境外合作区政府补助相关问题) ................................................................. 228 问题2-2-9(顶峰发电奖励的处理) ................................................................................. 230 问题2-2-10(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 ........................................................... 231 问题2-2-11(预计预缴土地增值税将返还时的处理) ................................................... 232 问题2-2-12(中外合资企业收到政府补助时的考虑) ................................................... 233 问题2-2-13(财政部节能车补贴暂停发放并政策调整情况下已确认的应收节能车补贴的

会计处理) ................................................................................................................... 235 问题2-2-14(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政府补助) ........................................................... 236 问题2-2-15(“鼓励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款处理) ......................................... 237

6

问题2-2-16(收到母公司拨付的资本性财政资金的处理) ........................................... 238 问题2-2-17(上市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拨付的资本性财政资金的处理) ........................ 239 问题2-2-18(政府拨付科研资金时相关文件规定的账务处理政策与会计准则规定存在差

异的问题) ................................................................................................................... 241 问题2-2-19(公司通过不同方式取得科研专项经费会计处理问题)............................ 244 问题2-2-20(政府搬迁补助在合并报表中的列报) ....................................................... 246 问题2-2-21(已被政府征用拟拆迁地块上的房产、设备在收到拆迁补偿款但尚未实际拆

迁时应如何处理) ....................................................................................................... 247 问题2-2-22(收到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的处理) ....................................... 251 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的相关问题 ................................................................................. 253 问题2-3-1 (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考虑的

因素) ........................................................................................................................... 253 问题2-3-2 (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已抵销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适用税率) ................................................................................................... 256 问题2-3-3(关联方内部未实现损益抵销影响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258 问题2-3-4(当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是否应对未来可税前弥补的亏损确认递延所

得税资产) ................................................................................................................... 259 问题2-3-5 (能否就已计提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形成的专项储备余额确认递延所得税

资产) ........................................................................................................................... 262 问题2-3-6(由确认一组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净资产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能否确认递

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264 问题2-3-7(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能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266 问题2-3-8(职工教育经费是否可以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 267 问题2-3-9(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问题) .......................... 268 问题2-3-10(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权益成分对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影响) ............ 269 问题2-3-11(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对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的影

响问题) ....................................................................................................................... 270 问题2-3-12(西部开发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问题) ....................................................... 272 问题2-3-13(获批税收优惠的企业对于可退回或可用于抵顶以后年度税款的已纳税款的

处理) ........................................................................................................................... 274 问题2-3-14(中期财务报告中的所得税适用税率问题) ............................................... 275 问题2-3-15(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导致的退税是否需要追溯调整) .................... 276 问题2-3-16(未申报未交纳的税金的会计处理) .............................................................. 277

7

问题2-3-17(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与所支付的非货币对价相关的所得税问题) .... 278 问题2-3-18(同一控制下合并中所得税的确认) ........................................................... 279 问题2-3-19(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 280 问题2-3-20(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时完成的分步交易合并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 282 问题2-3-21 (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相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 ........................................................................................... 282 问题2-3-22(对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在合营、联营企业亏损中所占份额,能否确认递延所

得税资产) ................................................................................................................... 284 问题2-3-23(对境外子公司实现的利润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286 问题2-3-24(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问题) .................... 287 问题2-3-25(房地产开发企业就预收账款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费的列报) .... 289 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业务问答 .............................................................. 291 第一节 股权转让损益确认和长期股权投资确认问题 ................................................ 291 问题3-1-1(以土地使用权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处理) ............................................. 291 问题3-1-2(以开发的房地产对外投资的处理) ............................................................. 292 问题3-1-3(投资成本的确定) ......................................................................................... 293 问题3-1-4(PE对外投资的核算) .................................................................................... 294 问题3-1-5(以无形资产出资设立子公司及后续处置部分股权丧失控制权的处理) .. 296 问题3-1-6(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时,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的处理)

....................................................................................................................................... 298 问题3-1-7(以分公司净资产出资设立子公司的处理) ................................................. 299 问题3-1-8(股权转让后受让方以股权增资的会计处理和合并报表编制) .................. 301 问题3-1-9(股权收购中的或有对价问题) ..................................................................... 304 问题3-1-10(收购联营公司股权同时授予使用商标事宜的会计处理) ........................ 305 问题3-1-11(收购少数股东代持股份的处理) ............................................................... 306 问题3-1-12(由被投资企业的控股股东承诺给予保底收益和保底转让价款的长期投资)

....................................................................................................................................... 307 问题3-1-13(股权比例确定前收到出资款的会计处理问题) ....................................... 308 问题3-1-14(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 ........................................... 312 问题3-1-15(参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收回股权投资的处理) ....................................... 314 问题3-1-16(母公司向子公司注入资产业务包) ........................................................... 315 问题3-1-17(政府无偿划拨股权的会计处理) ............................................................... 316 问题3-1-18(无偿受让股权时的会计处理问题) ........................................................... 316

8

问题3-1-19(集团内一子公司按收益法评估值对另一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交易性质判断

和适用的会计处理模式的确定) ............................................................................... 317 问题3-1-20(重组中约定由原股东承担债务的处理) ................................................... 319 问题3-1-21(资产重组中关于同一控制下合并、无偿划转等问题的处理) ................ 320 问题3-1-22(国有企业重组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 ....................................................... 322 问题3-1-23(子企业公司制改建资产评估增值时,母公司原对其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

值准备的处理) ........................................................................................................... 325 问题3-1-24(改制企业调账时点问题) ........................................................................... 326 问题3-1-25(公司制改建时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评估值调整后与其享有子公司账面

净资产之差的处理) ................................................................................................... 327 问题3-1-26(企业改制评估调账中的具体问题——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 328 问题3-1-27(子公司公司制改制根据评估值调账对母公司及合并的影响) ................ 329 问题3-1-28(投资民间非营利性机构该如何核算) ....................................................... 330 问题3-1-29(设立基金会的相关会计处理和关联方认定) ........................................... 331 问题3-1-30(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投资是否要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 333 问题3-1-31(能否基于被投资方的盈利状况确认本年度的股利收入) ........................ 333 问题3-1-32(成本法下由于子公司减资导致的持股比例变动,是否需要调整长投账面价

值) ............................................................................................................................... 336 问题3-1-33(对持股比例不到20%,但派一名董事的参股公司能否按权益法核算) 337 问题3-1-34(权益法核算中对被投资单位权益性交易的“视角调整”问题) ............ 339 问题3-1-35(增持联营企业股权但增持后仍为联营企业的处理)................................ 340 问题3-1-36(对超额亏损的联营企业未同比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的处理) ............ 342 问题3-1-37(对小股东分配固定红利的相关问题) ....................................................... 344 问题3-1-38(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之间的股权收购和处置交易)................................ 345 问题3-1-39(股权转让时转让方承担或有支出时的处理问题) ................................... 347 问题3-1-40(股权转让损益的确认时点及其对原出售方合并报表范围确定的影响) 347 问题3-1-41(国有股权转持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 ....................................................... 349 问题3-1-42(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交易完成日的确认) ................................................... 353 问题3-1-43(股权转让中涉及的代管资产权益由原股东享有时的处理) .................... 354 问题3-1-44(股权转让后取得股利的会计处理) ........................................................... 355 第二节 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问题 ........................................................... 357 问题3-2-1(收购“单一资产实体”是否购成业务合并) ............................................. 357 问题3-2-2(在被购买方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购

买方的会计处理) ....................................................................................................... 359

9

问题3-2-3(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问题) ......................................................................... 362 问题3-2-4(家族内成员之间转让股权形成的企业合并是否可以认定为同一控制下合并)

....................................................................................................................................... 364 问题3-2-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 ................................................................. 366 问题3-2-6(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基础问题) .......... 367 问题3-2-7(新设合并中新设公司的账务处理) ............................................................. 369 问题3-2-8(合并日或股权转让日的判断) ..................................................................... 370 问题3-2-9(“付款超过50%”条款对合并日或购买日确定的影响问题) .................... 372 问题3-2-10(合并范围内各公司之间交换股权的会计处理) ....................................... 374 问题3-2-11(合并范围内公司股权架构调整的处理) ................................................... 376 问题3-2-12(上市公司向母公司增发实现同一控制下合并时各方的处理) ................ 377 问题3-2-13(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或清算子公司并接收其全部资产和负债)在个别

报表层面和合并报表层面的一般处理原则) ........................................................... 379 问题3-2-14(公司吸收合并非公司制全资子企业的处理) ........................................... 380 问题3-2-15(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账务处理) ........................................................... 382 问题3-2-16(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问题) ........ 383 问题3-2-17(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报表中关于恢复被合并方留存收益、专项储备的

处理) ........................................................................................................................... 385 问题3-2-18(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的其他综合收益的恢复问题) ............ 387 问题3-2-19(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被合并方评估价值增资时的账务处理)

....................................................................................................................................... 389 问题3-2-20(同一控制范围内母子公司颠倒重组的处理) ........................................... 390 问题3-2-21(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交易中相关税费的处理)................................ 392 问题3-2-22(同一控制下合并中合并报表比较数据追溯调整的期间范围) ................ 392 问题3-2-2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原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处理)

....................................................................................................................................... 394 问题3-2-2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净资产为负数时的处理) .................... 396 问题3-2-25(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

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 ........................................................................................... 397 问题3-2-26(同一控制下合并完成后,被合并方注销的后续处理)............................ 398 问题3-2-27(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时完成的收购少数股权交易) ........................ 399 问题3-2-28(购买少数股权,或者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相关

的交易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 402 问题3-2-29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已发生的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关的直接交

10

易费用如何进行衔接处理) ....................................................................................... 404 问题3-2-30(如何区分企业合并的直接交易费用哪些应当费用化,哪些应当计入作为合

并对价所发行的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 405 问题3-2-31(IFRS下集团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 ............................................................ 406 问题3-2-32(不直接支付购买价款的企业合并成本确认问题) ................................... 408 问题3-2-3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系列问题) ........................................................... 408 问题3-2-34(如何区分一项收购少数股权的交易与企业合并是否存在关联,因而应当作

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 ....................................................................................... 412 问题3-2-35(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如何将购买价格分摊到被购买方对其合营、

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 414 问题3-2-36(非同一控制下收购药品企业中对被购买方持有的药品批文等特许资质的处

理) ............................................................................................................................... 416 问题3-2-37(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商誉问题) ....................................................... 418 问题3-2-38(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 419 问题3-2-39(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确认问题) ........................ 420 问题3-2-40(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日公允价值确定问题)............................ 422 问题3-2-41(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专项储备在合并报表时如何处

理) ............................................................................................................................... 424 问题3-2-42(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购买方账面上的递延收益或专项应付款的处

理) ............................................................................................................................... 426 问题3-2-43(反向购买相关会计问题) ........................................................................... 428 问题3-2-44(通过共同投资设立公司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相关问题) ................ 429 问题3-2-45(通过分步购买实现的企业合并,被购买方原为购买方的合营企业) .... 430 问题3-2-46(通过分步购买取得被购买方100%股权时,被购买方能否评估调账问题)

....................................................................................................................................... 432 问题3-2-47(分步购买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433 问题3-2-48(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购买日公允价值确认

问题) ........................................................................................................................... 435 问题3-2-49(分步收购股权并有选择权的处理) ........................................................... 437 问题3-2-50(联营企业变为间接持股的子公司) ........................................................... 437 问题3-2-51(与企业合并同时发生的对购买方、被购买方之间原先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

的结算,在购买方合并报表层面应如何反映) ....................................................... 439 问题3-2-52(取得国企资产并承接其人员的处理) ....................................................... 444 问题3-2-53(以子公司控股股权对被购买方增资实现对被购买方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处

11

理) ............................................................................................................................... 446 问题3-2-54(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完成后,对被购买方的可辨认净资产能否按照后续日期

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 449 问题3-2-55(重要性原则在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时的应用)................................ 451 问题3-2-56(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 ................................... 455 问题3-2-57(股东拥有被投资公司半数以下股权,但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时,是否可

控制该被投资公司的判断) ....................................................................................... 456 问题3-2-58(城镇集体企业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 458 问题3-2-59(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人能否将私募基金纳入合并范围)

....................................................................................................................................... 459 问题3-2-60(合伙企业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 460 问题3-2-61(子公司引入信托参股对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影响)

....................................................................................................................................... 462 问题3-2-62(关于同一控制下合并范围问题——被合并方曾经有子公司,但在合并日前

处置) ........................................................................................................................... 467 问题3-2-63(子公司清算期间的合并报表问题) ........................................................... 468 问题3-2-64(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纳入合并报表的相关合并抵销) ........................ 469 问题3-2-65(通过变更子公司公司章程实现控制导致合并范围变更的处理) ............ 470 问题3-2-66(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轮换约定) ........................................................... 471 问题3-2-67(交叉持股下合并报表问题) ....................................................................... 472 问题3-2-68(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之间交叉投资及持股的合并抵销处理) .................... 474 问题3-2-69(与合营、联营企业之间的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 476 问题3-2-70(被收购公司收到原股东相关补偿款的会计处理) ................................... 480 问题3-2-71(合并报表中对合营、联营企业所持子公司股权的处理问题) ................ 481 问题3-2-72(当母公司已经以承担股东贷款的坏账损失的方式承担了子公司的部分超额

亏损时,应如何确定应冲减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 ............................................... 482 问题3-2-73(子公司计提和使用专项储备在合并报表中的列报)................................ 484 问题3-2-74(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权的合并抵销问题) ............................................... 486 问题3-2-75(子公司出售母公司股份的处理) ............................................................... 488 问题3-2-76(母公司从子公司购入固定资产,子公司清算注销后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如

何处理) ....................................................................................................................... 489 问题3-2-77(处置子公司时逆销交易标的资产价值在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调整问题)

....................................................................................................................................... 490 问题3-2-78(下属上市公司被重组时,作为原控股股东如何处理)............................ 491

12

问题3-2-79(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但仍保留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理) ................ 493 问题3-2-80(因放弃增资丧失对原子公司控制权时的处理) ....................................... 496 问题3-2-81(全部处置子公司股权时,在合并报表层面原因购买少数股权调减的资本公

积是否需要恢复) ....................................................................................................... 498 问题3-2-82(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或被母公司吸收合并后,母公司收购其少数股权时形

成资本公积的处理) ................................................................................................... 498 问题3-2-83(处置唯一子公司后的报表列报) ............................................................... 499 问题3-2-84(处置子公司股权后原有商誉的处理) ....................................................... 500 问题3-2-85(涉及配股和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情况下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计

算) ............................................................................................................................... 501 第四章 特殊业务问答 ............................................................................................... 502 第一节 金融工具和套期会计的相关问题 .................................................................. 502 问题4-1-1(远期外汇合约是否可以采用套期保值方式核算)...................................... 502 问题4-1-2(黄金T+D持仓盈亏的处理) ......................................................................... 504 问题4-1-3(不满足套期保值准则规定条件的期货买卖业务)...................................... 506 问题4-1-4(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 ......................................................................... 507 问题4-1-5(远期结售汇提前平盘汇兑损失部分是否应该全部计入当期) .................. 509 问题4-1-6(以人民币定期存款质押从银行取得外币借款的账务处理问题) .............. 511 问题4-1-7(控股股东授予子公司少数股东看跌期权(卖出期权)的处理) .............. 514 问题4-1-8(购买关联方股票的列报问题) ..................................................................... 521 问题4-1-9(母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子公司流通股份的处理) .............................. 521 问题4-1-10(母子公司之间的无息或低息贷款在双方各自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523 问题4-1-11(买断式回购债券卖出后的账务处理) ....................................................... 529 问题4-1-12(可转换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问题) ........................................................... 531 问题4-1-13(财务公司对于客户长期存放且期末未支取的通知存款是否应该按权责发生

制预提利息支出) ....................................................................................................... 533 问题4-1-14(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能否在贴现期间进行分摊) ....................................... 535 问题4-1-15(融资融券业务的账务处理) ....................................................................... 536 问题4-1-16(购入不良债权及其后续处置问题) ........................................................... 538 问题4-1-17(持有限售股的估值和核算问题) ............................................................... 539 问题4-1-18(非公开发行限售股的划分类别问题) ....................................................... 541 问题4-1-19(公司持有的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账务处理问题) ................................... 542 问题4-1-20(银行理财产品的列报) ............................................................................... 544 问题4-1-21(证券公司购买的自己发行的集合计划产品的列报、计量及承担亏损的处理)

13

....................................................................................................................................... 545 问题4-1-22(理财产品的核算与披露) ........................................................................... 547 问题4-1-23(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终止确认的问题) ................................... 549 问题4-1-24(关联方之间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后能否终止确认应收票据) 551 问题4-1-2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列报) ........................................................... 552 问题4-1-26(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抵销列报问题) ................................................... 554 问题4-1-27(应收、应付票据能否按抵销后的净额列报的问题)................................ 557 问题4-1-28(无限期次级债券(永续债)或者优先股的确认问题)............................ 558 问题4-1-29(或有结算条款:考虑各类条款以确定其是否在主体的控制范围内) .... 562 问题4-1-3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 566 第二节 租赁会计的相关问题 .................................................................................... 568 问题4-2-1(期租业务是否作为固定资产租赁业务披露) ............................................. 568 问题4-2-2(股权收购后一定期间再回购被收购公司全部资产有关的会计问题) ...... 570 问题4-2-3(提供数据处理终端是否属于租赁业务) ..................................................... 573 问题4-2-4(无形资产、许可使用协议和可产生特许权使用费的资产) ...................... 577 问题4-2-5(广告经营权应作为租赁还是特许经营权的判断)...................................... 578 问题4-2-6(售后回租构成融资租赁的情况下,卖方兼承租人支付的手续费的会计处理)

....................................................................................................................................... 580 问题4-2-7(以在建船舶“售后回租”方式融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 582 问题4-2-8(租赁农村集体土地的会计处理) ................................................................. 587 问题4-2-9(经营租赁收入、成本计量问题) ................................................................. 587 问题4-2-10(承租显示屏设备并支付数据传输服务费的处理) ................................... 589 问题4-2-11(节能减排服务中用能单位的会计处理) ................................................... 591 问题4-2-12(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处理) ....................................................................... 592 问题4-2-13(出租物业招商代理费的会计处理) ........................................................... 595 第三节 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 ................................................... 596 问题4-3-1(合作开发项目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应满足的条件)...................................... 596 问题4-3-2(项目公司以所开发的房产进行实物分红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 598 第四节 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相关问题 ............ 599 问题4-4-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是财政部于2008年8月颁

布实施的,其中第五条仅对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对于建设移交(BT)、受让经营移交(TOT)方式,是否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 ............................................... 599 问题4-4-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规定“建造合同收入应当按照收取或应

14

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一般而言,基础设施的建造由项目公司出资,运营期内收取的费用一方面弥补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弥补前期的建造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中所指的“收取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建造收入应如何确定?) ....................................... 602 问题4-4-3(在一项污水处理厂项目的BOT合同中,该合同对于污水处理的保底水量、

水价均有明确规定,即实际污水处理量未达到保底水量时,按照保底水量结算收入。但各期的污水处理量也可能存在超保底现象,超过多少无法预计。另对于水价的期后调整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公式中的参数如:某年的工业用电价、职工平均工资等均为变量。由于水量、水价的不确定,是否能确定应适用无形资产模型?)602 问题4-4-4(《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规定“项目公司未提供实际建造服务,

将基础设施发包给其他方的,不应确认建造服务收入。”若基础设施的建造承包商为发包方(项目公司)的关联公司,是否也适用此项规定,不确认建造服务收入?)....................................................................................................................................... 602 问题4-4-5(《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中规定“对于基础设施发生的后续支出,

应按照或有事项的规定处理。”实务中特许经营期通常较长,很多为25~30年,因期限较长,对未来资产的重置、维修支出很难合理预计,且每项资产的剩余年限均不相同,预计期后30年的情况,操作非常困难。应如何确定预计负债的金额?对于已经确认的预计负债,是否需要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以确定预计负债的对应科目是无形资产还是成本费用?) ............................................................... 603 问题4-4-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规定“按照特许经营权合同规定,项目

公司应提供不止一项服务(如既提供基础设施建造服务又提供建成后经营服务)的,各项服务能够单独区分时,其收取或应收的对价应当按照各项服务的相对公允价值比例分配给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此规定是否意味着将期后的运营收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为建造收入和运营收入,应如何操作?与前述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建造收入是否矛盾?外包的建造工程是不是不适用此项规定?) ....................................................................................................................... 603 问题4-4-7(部分已签订TOT运营协议的公司,期后进行了二期扩建或提标改造,性质

同BOT运营方式,是否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 603 问题4-4-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最后提到的减值测试是否只针对无法进

行追溯调整的企业?整篇规定均提及公允价值的概念,是否意味着无形资产每年只需进行减值测试,无需摊销?) ............................................................................... 604 问题4-4-9(企业代建市政道路的会计处理) ................................................................. 604 问题4-4-10(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模式) ............................................... 606 问题4-4-11(供热企业建造供热设施并从开发商收取款项的处理)............................ 607

15

前 言

《瑞华研究2010-2013汇编本》主要总结了我们在2009~2012年报审计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在执业过程中参考。使用中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下案例中所给出的结论和解答,是完全基于相关的特定背景信息的,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形的一般性指引。因此仅供相关项目组在实务中作为专业判断的参考,不可替代对相关准则原文的查阅,也不可替代项目组的专业判断。在实务中运用时请注意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量,必要时应履行本所的技术咨询程序。

2. 下列各案例所涉及的会计报告主体,除有特别说明者外,均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财政部令第76号修订)、于2006年2月15日及其后颁布和修订的41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以下统称“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或“新准则”)。

3. 使用中如有疑问和问题,请与管理总部技术与标准部联系。

21

第一章 资产、负债类业务问答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相关问题

问题1-1-1(子公司进行改制并按评估值进行账务调整时,在合并报表层面对尚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问题:

集团内部固定资产处置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相关子公司进行改制并按评估值进行账务调整时,是否应当认为已经实现,从而在以后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无需再作为未实现损益予以抵销处理?

背景:

2006年,A子公司将一项固定资产出售给同属同一集团的B子公司,A子公司相应在其个别报表层面于2006年当年确认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因此自2006年起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一直抵销上述固定资产出售的内部未实现收益,并调整未实现收益对应的累计折旧。

子公司B原为非公司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于2008年度,子公司B以2008年6月30日为改制基准日,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财企[2005]12号文等相关规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根据有关规定在改制实施日对账面资产按评估值进行账务调整。上述内部交易所涉及的标的固定资产也在改制评估范围内,评估结果为增值(与该标的资产在B公司的改制前原账面价值相比较)。

截至B子公司的改制实施日,集团公司合并报表层面就该项标的固定资产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仍有部分尚未实现。

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十条规定:“企业引入新股东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以改制时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核算的结果并入控股股东的合并财务报表。改制企业的控股股东在确认对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为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相关费用之和”。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2008年1月21日)》第四条规定:“国有企业经批准进行公司制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国有企业经批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据此,B子公司应当在改制实施日,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账务调整,将其各项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从原账面价值调整为以2008年6月30日(改制基准日)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公允价值)。同时,在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层面,如果被投资企业(B公司)在改制中按照评估值进行账务调整的,则其母公司(集团公司)在合并报表层面

22

也应当体现该评估增值。

鉴于在改制完成后,B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其中包括作为上述内部交易标的物的固定资产)在其个别报表层面和集团合并报表层面均已经采用了新的计量基础,即以改制基准日的评估值(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金额,而在确定改制基准日的公允价值时,是采用重置成本法、市场法、收益现值法等方法估算确定的,其中并未考虑原先是否存在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因素。因此,通过B子公司在改制实施日的账务调整,集团公司应当认为原先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已经通过相关资产计量基础的调整而在集团公司合并报表层面相应得以实现,自B子公司的改制实施日起,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无需再对原先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继续进行抵销和恢复处理。

在集团公司编制2008年度合并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将原先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于B子公司的改制实施日尚未实现的金额转为合并报表层面因资产评估增值形成的资本公积:(注意:此处假定B子公司改制为集团全资子公司,未引入少数股东;且为了简化举例,未考虑评估增值的相关递延所得税影响)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截至2008年初尚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

贷: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自2008年1月1日至B公司改制实施日期间就上述未实现利润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对折旧的调整)

贷:资本公积

自子公司B的改制实施日起,集团公司在合并报表层面不再对原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进行抵销处理。

问题1-1-2(特定固定资产在建成后的使用期间内按规定需逐年支付的补偿费的会计处理)

问题:

对某些特定固定资产(如水电站大坝)在建成后的使用期间内按规定需逐年支付的补偿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背景:

根据经主管部门批复的《某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淹没耕地长期补偿安置方案》实施细则之规定,该水利枢纽的开发建设单位——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对库区实施防护工程后淹没的耕地按耕地的净产值进行长期补偿,补偿期限从2007年7月1日起,到电站报废为止,即为电站的运行期限内。每年的补偿费用由A公司在每年的6月10日及12月10日前,分两次把每年的补偿费用拨付给有关地区的移民管理机构。

2007年及2008年按照旧的土地年均产值基数标准计算,每半年支付长期补偿费及管理费、培训费合计700万元;2009年度根据新的土地年均产值基数标准计算,每半年支付长期补偿费及管理费、培训费合计900万元。

23

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九条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本案例中,补偿费的支付虽然需要延续到电站完工后的整个运行期间,并非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即支付完毕,但是就补偿费的金额确定方式和支付方式形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方案或协议是A公司建造该项固定资产的基本前提(仅仅是支付方式上采用了递延方式)。因此,可以将未来支付补偿费的义务理解为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建造水电站大坝这一特定固定资产)所导致的、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即已存在的一项现时义务,并且该义务是与该项资产的购建直接关联的,应认定为“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故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水电站大坝)的成本中,并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相应地将尚未履行的以后年度支付补偿款的义务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

鉴于补偿款的支付周期较长,A公司应当将以后期间需支付的长期补偿费按照适当的利率(例如,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折算为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将以后期间需支付的长期补偿款的总额计入长期应付款,总额与现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补偿款支付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由于补偿标准可能需每年根据该年的土地产值基数进行一定调整,因此在对以后年度需支付的补偿款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基于当前的状况作出合理的估计(“需作出估计”这一情况本身并不表明不满足确认预计负债所需满足的“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条件)。可以按照项目基期(例如2009年度)的补偿标准为基础预估以后年度的应付补偿金额并予以折现,计入工程成本,作为以后年度计提折旧的基数。以后某一年度实际支付的补偿标准与原先暂估的标准存在差异的,则据实进行调整,建设期内的调整金额调整工程成本,并相应对以后年度运行期内应支付补偿款的估计数进行调整(也即调整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运行期内的调整如涉及对以后年度运行期内应支付补偿款的估计数进行调整的,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第一条关于“因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发生变动”的处理原则处理,如调整的影响金额较小也可直接计入当期的电力生产成本。

问题1-1-3(拆除旧房并建造新房时,旧房原账面价值的处理) 问题:

当拆除旧房并在该旧房原占用的土地上建造新的房屋建筑物时,被拆除的旧房于拆除时的账面价值是否可计入新房屋建筑物的成本中?

24

背景:

1、外购土地使用权上原有的房屋建筑物

A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该土地上原有一幢房屋,A公司计划拆除该现有房屋(该房屋可能已经不能使用,或者任何在目前状况下购入该房屋的企业都会考虑将其拆除,总之在该房屋被拆除前,A企业不会使用它),在该地块上建造一幢新的房屋。该新的房屋根据不同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可能属于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自用房产(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范的固定资产); (2) 为在A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出售之目的的房地产开发产品(属于《企业会计

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存货);

(3) 为赚取租金的目的而持有(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

范的投资性房地产)。

2、原为自用房产的房屋建筑物

1990年,A公司购置了一处房地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及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自用固定资产使用。2005年,A公司决定于2007年内拆除该幢房屋,在原址建造一幢新的房屋。该新的房屋根据不同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可能属于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自用房产(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范的固定资产); (2) 为在A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出售之目的的房地产开发产品(属于《企业会计

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存货);

(3) 为赚取租金的目的而持有(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

范的投资性房地产)。

解答:

情形1、(1)和1、(3)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要求“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但是在这两种情形下,购入的土地使用权上原有旧房已经无法使用,或者任何在目前状况下购入该房屋的企业都会考虑将其拆除,因此可以确定A公司并非为了使用的目的而将旧房购入,而是为了建造新的房屋建筑物之目的取得该项土地使用权,附带取得其上所附着的旧房。因此,为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旧房所发生的支出应全部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分配到该旧房的成本相应为零。

情形1、(2)

由于系为了开发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之目的而取得该项土地使用权和旧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故A公司应当将为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旧房所发生的支出均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中。

25

金属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第16(b)段中所指的直接可归属成本。该段指出,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成本包括“可直接归属于使资产达到为了能以管理层意图的方式运作而所需处于的场所和状态”(“costs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bringing an asset to the location and condition necessary for it to be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the manner intended by management.”)。特别是,在情形2中,房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租金是自建房屋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必需的增量成本,因为如果没有该项土地出让(即租赁),则A公司不可能在其上进行建设。

再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由于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是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包括取得合法的所有权)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工程项目所占土地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在该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实体建造阶段内所发生的摊销,以及本案例中实体建造期间内每季度支付的租金,应作为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必要、合理的支出,计入在建工程的建造成本中,即借记“在建工程”,贷记“累计摊销——土地使用权”和“其他应付款”,待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一并转入固定资产,在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计提折旧计入损益或产品生产成本。实体建造阶段开始之前发生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及租金和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及租金应计入当期损益。

可接受的替代性处理意见

可参考上述情形1中“可接受的替代性处理意见”的支持理由,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九条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第16(b)段规定,建设期内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和租金并非“直接可归属成本”,因为无论是否在该土地上建造房屋建筑物,以及建造的进展情况如何,相关的出让金和每季度的租金支出总是要发生的。因而,相关的出让金摊销额和租金支出均不计入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中。

在上述情形1、2中,上述两种方法,无论选择哪一种,一旦选定即成为企业的一项会计政策,应确保一贯地运用于所有同类和类似交易的会计处理中。

情形3

与情形1、2类似,参照上述情形1、2中对“倾向性意见”和“可接受的替代性处理意见”各自的支持和反对理由,理论上,对于情形3,也是既有论据支持资本化处理方式,也有论据支持费用化处理方式,因此这两种做法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在情形3中,有额外的理由支持将改良工程建设期间内的租金支出于发生时予以费用化处理:

在情形3中,支付租金是为了取得现有房屋建筑物本身的使用权(而在情形1、2中,相关的房屋建筑物在建设期内并不存在)。企业使用该房屋建筑物的方式(例如,是在进行改良后再使用,还是直接基于租入房屋建筑物的当前状态使用该房屋建筑物),并不影响为了获取该使用权而需发生的相关租金的金额。如果按照这一观点,则公司应当在相关经营租

31

赁的租金支出发生时即将其予以费用化处理。但是,在本案例的情形3中,前面“背景”部分中提到“在该改良工程施工期间内,该租入房屋必须处于空置状态,在改良工程完工后,A公司方可迁入”,这一事实可以为该房屋建筑物因实施改良工程而不使用的期间内的租金资本化计入改良工程成本(长期待摊费用)提供一定的支持性证据。

问题1-1-7(“上大压小”中人员安置成本的处理) 问题:

为“上大压小”之目的而新建的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基建成本中,是否包含与被关停的原有小机组相关的人员安置成本?

背景:

根据《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要求,“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关停机组人员。关停部分机组的企业,要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原则上应在本企业内部安置;关停全部机组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好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相关问题。改造项目和新建、扩建电厂应优先招用关停机组分流人员。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分流人员安置工作”。

企业提供了以下外部证据,以证明关停人工成本与“上大”项目基建成本的相关性: 1、国发[2007]2号文规定:“企业建设单机3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80%的项目,单机6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70%的项目,单机10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60%的项目,可直接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建设”。

2、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约定:本公司原有的2座全资小电厂“拆二建一”异地建设2台百万千瓦煤电机组。

3、电力规划总院认可执行概算列支相关补偿费用:(1)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出具的《关于当前火电工程估概算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电规技经[2008]5号)明确上大压小替代容量费用,暂计入项目计划总资金前,动态费用之后。待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汇报后确定是否计入工程本体费用。(2)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于2009年内出具的《××电厂(2×1000MW)超临界工程执行概算书(审定版)》明确在项目计划总资金前,动态费用之后计入一定金额的上大压小机组补偿费和老厂职工转岗培训费。

4、律师认可该项补偿费用列支概算的相关程序:某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在“上大压小“项目工程概算中列支相关员工安置补偿款的法律备忘录》指出:①根据国发[2007]2号文规定在“上大压小”项目中,分流安置的员工依法可得到相应经济补偿。但是,目前尚缺乏直接在工程概算中列支员工安置补偿款的法律依据及财会处理准则,因此,该项补偿款在“上大压小”项目中属于非常规费用。②该项“上大压小”项目机组补偿款须专款专用。③如该企业已就上大项目概算履行相关内外部审批程序,则无须就该等“上大压小”项目机组补偿款的具体使用安排履行内外部审批程序。

32

同时,企业提供了项目执行概算、《容量补偿费用用于关停机组人员安置费用明细表》等内部证据,以证明关停人工成本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性。

解答:

与被关停的原有小机组相关的人员安置成本不应作为 “上大压小”之目的而新建的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基建成本的组成部分而计入新建固定资产的价值。

人员安置成本中的转岗培训费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损益;其余部分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企业重组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结论基础:

上面“背景”部分所列的内部、外部证据仅表明将关停人工成本计入项目概算是合理的(这里的“项目”应作广义理解,不能仅仅理解为会计上的在建工程项目,而应理解为包含老机组关闭、人员安置和新机组建造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项目),以及相关的计提标准是符合规定的,但并不表明该类支出是为了与新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直接相关的、必要的支出。因为这些支出本身并不改变新建资产的状态。同时,关闭老机组并不意味着必须建造新的大机组,实务中部分老机组关停以后向其他发电企业转让发电量指标和机组容量取得收益,而不再建造新的机组。在不再建造新机组的情况下,被拆除的老机组的人员安置费用还是会发生的,但此时没有在建工程项目,就只能计入损益了。因此,人员安置费用更多地与旧机组的拆除有关,而不是与新机组的建造相关。

就该费用本身的性质而言,更多地接近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所规范的企业重组费用,应当在企业作出不可撤销的重组决定并使受影响各方产生了很可能进行重组的预期时予以计提并计入当期损益。当然要区分具体明细项目分别讨论,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211页规定,职工转岗培训费不属于重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

问题1-1-8( “上大压小”中将被关停的机组的折旧和减值测试问题) 问题:

如下文“背景”资料所述,“上大压小”政策中将被关停的机组如何计提折旧?如何进行减值测试?

背景:

某公司生产经营4台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按照“上大压小”的战略规划,计划对这4台机组从2012年开始分期关停,该公司初步计划与当地省发改委签订一揽子机组关停协议。关停机组能获得替代电量(一般是获得3年替代电量)。但是,关停机组的替代电量和电价在机组正式关停后才能确定。因此,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对于本年度已关停的机组可确定其替代电量;但对于尚未关停的其他机组,未来的替代电量尚未确定,同时机组还在正常发电。

解答:

33

1、关于“上大压小”项目的转让上网电量指标的预计收入在计提减值准备时是否应予以考虑的问题,可参考问题5-4-2“转让上网电量指标的收入的性质认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五条第(五)项规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是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之一。对于尚未关停的其他机组,由于提前退出使用也是一项减值迹象,因此也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根据前段所述问题解答,公司认为可以在减值测试中考虑转让上网电量指标可能带来的收入,则公司应当根据类似机组关停的历史经验,对目前尚在使用中、即将关停的机组未来剩余使用寿命内的预计现金流量和退出使用后预计可获得的上网电量补偿款作出最佳估计,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并不能仅仅因为目前尚在正常发电中,就认为不存在减值迹象。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据此,公司可以在获悉将实施“上大压小”并明确现有小机组的关停时间表之后,调整这些小机组的折旧年限,以使将来实际关停时该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预计净残值(包括预计可从转让上网电量指标中获得的收入)。但是,缩短折旧年限并不能代替减值准备的计提,因为折旧年限的缩短并不能改变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测数,并且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是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另外,由于减值准备的计提减少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后续剩余使用年限内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也会产生影响。

问题1-1-9(委托其他公司代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问题:

委托其他公司代建固定资产,收到对方由于延期交货而支付的赔偿款时是否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

背景:

A公司委托B公司建造一艘船,因B公司延期交付,其同意核减船价130万美元。 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讲解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

A公司委托B公司建造的船舶属于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因B公司未按合同期限交船,按照双方约定的违约处理方式处以的罚款,无论是对方以实物形式支付还是在最后一期船款

34

中扣减,不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可以作为营业外收入。

在实务中,如果价格调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部分原因是对原先合同设计的变更,部分原因是对方的违约罚款等),难以将总的价格调整金额合理分摊到各项价格调整因素的,则可以简化处理,即按照最终调整后的固定资产建造成本,作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问题1-1-10(绿化支出的会计处理) 问题:

公司发生金额较大的绿化支出,包括主要厂区内及周边绿化、景观支出,包括树木、花草、水池及地下管道等。对这部分绿化支出能否确认为资产?

解答:

资产的一项基本特征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能以货币计量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判断这些绿化支出是否可确认为资产,需从以下角度考虑:

(1)企业发生这些绿化和景观支出,是否系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例如,对重污染工厂的绿化覆盖率要求达到一定标准,以吸附粉尘和有害气体等),并且达到该强制性要求是该厂区获得生产许可的必要前提;还是在没有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由企业自愿发生的非强制性的绿化支出。

(2)企业购置的绿化、山石等,是否系具有投资、收藏价值的名贵树木、奇石等。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绿化支出,企业可将其确认为资产:

(1)该绿化支出系为了满足法律法规对环保的强制性要求而必须发生的最低限度的绿化支出,并且达到该强制性要求是该厂区获得生产许可的必要前提。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的相关表述:“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等,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见原书第68页),这类为了满足强制性的环保要求而必须发生的最低限度的绿化支出,在性质上类似于安全设备或环保设备,可比照同一原则处理。

(2)以投资增值为目的购入的名贵树木、奇石等。这类资产主要是为了投资增值的目的持有,其性质上属于投资资产,可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报。对于奇石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投资资产,可不计提折旧或摊销,采用“成本-减值准备”的后续计量模式;对于名贵树木,应当在一个适当的年限(最长不超过该类树木取得时的预期剩余寿命)内摊销,采用“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的后续计量模式。上述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其他绿化支出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费用化处理。

35

问题1-1-11(具有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问题:

具有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不采用BT、BOT等模式),这些基础设施在这些公司账面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1、这些基础设施能否在融资平台公司财务报表上确认为资产? 2、如果基础设施符合资产定义的,则应当列报为什么资产项目? 3、对这些基础设施资产如何进行后续计量? 背景:

目前一些地方的新区建设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通过设立具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如“开发区开发公司”、“建设投资公司”等),以这些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完成的,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这些融资平台公司账面上,反映了较大的建造基础设施的支出。这些基础设施都不向社会公众等使用者收费(如一般市政道路),政府也没有明确的将其建造支出予以补偿的安排,因此这些资产本身不能给这些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直接的现金流入,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条中BT、BOT等会计处理的应用条件。目前,这些融资平台公司都已陆续改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但在转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如何处理过去账面上遗留下来的由基础设施建造支出形成的资产,以及以后仍将不时形成和增加的此类资产?

解答:

1、这些基础设施能否在融资平台公司财务报表上确认为资产?

这些基础设施是由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建设主体投资建设的,法律上的产权归属于作为建设单位的融资平台公司。但会计上是否可以将这些基础设施确认为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并不是看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产权,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条件的规定。

如果这类基础设施属于不能为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但其建造成本已经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按照实际成本全额负担,只是以融资平台公司的名义投资建设,后续的管护、改扩建、重建等支出也可以由政府全额负担的,则融资平台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代建和代管,这些设施本身不符合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定义。此时,融资平台公司仅需在账面上反映出收到财政拨款和从拨款中支出建造款项的过程,而无需在账内将该设施确认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也无需将拨款确认为资本公积,只需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按规定程序核销该拨款即可。融资平台公司的会计核算不应导致固定资产和资本公积两者同时虚增。

在实务中,某些融资平台公司往往兼有区内土地一级开发(可从政府对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拍挂收入中按一定方式获得分成)职能,甚至其本身或其子公司直接从事区内房地产项

36

目开发。在此情况下,虽然这些基础设施本身不能直接通过向使用者收费或者从政府取得补偿的方式为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但鉴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区内的土地价值,增加一级土地市场上的招拍挂分成收入和二级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出租等收入,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基础设施实际上也是可以间接为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因此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其确认为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最高不能超过预计可收回金额。

除前段所述情形外,如果不能对公益性基础设施给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和该等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金额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则公益性基础设施不能确认为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

2、如果基础设施符合资产定义的,则应当列报为什么资产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由于这些基础设施本身并不是直接由这些融资平台公司使用,如前所述,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提升周边地块的价值间接实现的,因此不建议列报为固定资产,建议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3、对这些基础设施资产如何进行后续计量?

任何基础设施都是有设计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期满后可能需要拆除重建,届时此类支出很可能将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并且融资平台公司还需要承担其日常维修、保养等支出,因此这些基础设施能够为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年限也是有限的(不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关于“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的规定,该等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通常应当在其设计使用寿命内摊销。

问题1-1-12(具备法律上认可的产权,是否为会计上确认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 问题:

具备法律上认可的产权,是否为会计上确认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 背景:

1、A公司有两处房产,该两房产均租赁给其他公司使用。由于该两处房产均系违章建筑,故均无房产证。

2、B公司在租赁的土地上建设厂房,租赁土地合同中约定租赁期满后,企业(承租方)建设的厂房无偿归属于出租方所有。

解答:

确认固定资产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而是看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并能够控制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1、A公司的无产权房屋,尽管没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如果在其使用年限内,其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企业,并且本企业在使用期内对该等房屋的使用权益预期能够得到合理的保障,则可以认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理论上确认为固定资产更为合适。

A公司在考虑与该房屋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本企业,以及对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时,应当谨慎地考虑该房屋系违章建筑,可能随时被责令拆除且不能获得补偿的事实的可能影响。另外,如果A公司很可能因该处违章建筑而被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的,A公司还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相关规定对该或有事项予以谨慎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

2、B公司建立在租赁土地上的厂房,尽管没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如果在土地租赁年限内,其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企业,并且本企业在租赁期内对该等厂房的使用权益能够得到合同条款的保障,则可以认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理论上确认为固定资产更为合适。鉴于其使用年限将超过土地的剩余租赁期限,且租赁期满后将无偿归出租人所有,因此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当是土地的剩余租赁年限,且预计净残值为零。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当明确披露该等固定资产无法取得法律上的所有权(及其原因),不能转让和用于抵押的事实。

在实务中,也有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无产权证房屋或者建造在租入土地上的房屋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严格来说是不恰当的,但鉴于其在实务中被普遍使用,而且更为符合评估机构的需要,所以也可接受。如果采用此做法,则除了列报所在的报表项目为“长期待摊费用”外,其余涉及确认、计量的具体处理与前述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情形相同。

问题1-1-13(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及其附属设施何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问题:

在“背景”部分所述的案例中,固定资产并非单项资产,而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及其附属设施。如何判断该固定资产是否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背景:

A公司于2010年10月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2011年7月1日正式生产。 2011年1~3月期间,有关A公司试生产期情况如下:

该期间内,A公司的其中一条生产线试生产产成品共计6.6亿元,产品合格率在60%~80%之间,已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共计5亿元,产生销售净亏损1200万元,同时与之相关的生产设备及其附属设施与厂房等均未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未计折旧。另外A公司

38

发生的所有相关经营费用全部不论与是否与工程项目相关全部记入“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A公司认为:生产线尚未正式验收,公司其他生产线尚未全部完工,整个公司应当还处于一个大的“试生产阶段”,所有的开支损益应当全部记入在建工程,完工后在各工程之间分摊。

解答: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十三条规定: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二)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或者生产要求相符或者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合同或者生产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或者销售。

(三)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需要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在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转或者营业时,应当认为该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

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本案例的具体情况,本案例可能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讨论: 1、该生产线自身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这可以考虑以下各因素进行判断:

(1)该生产线的实体建造(包括设备安装等)是否已经基本完成? (2)该生产线目前是否已经基本达到正常的设计产能?

(3)目前的产品合格率与设计要求的合格率之间是否仍然存在重大差异?

(4)在目前的过渡期间,是否仍然在进行大量的根据试生产情况调试设备、检测问题、排除故障的工作?相关整改是否仍须发生大额的支出?

(5)按照行业惯例,通常此类生产线建成后需经历多长时间的试生产?目前的试生产持续时间以及试生产期间的产量是否已经明显超出为了测试固定资产技术状况之目的的必要限度?该行业生产线的转固条件有无行业内公认的标准?

另外,如果该生产线可以独立运行,不受其他生产线状态的影响(即使这样做可能不经济),则该生产线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与其他生产线的状态无关,其他生产线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影响该生产线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

2、其他相关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一般情况下,该生产线所在的厂房应当是一项单独确认的固定资产,其达到预定可使用

39

状态与生产线的状态应无直接关系。其他附属设备如果可以脱离该生产线独立使用的,则应当根据这些附属设备自身的状态独立判断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受生产线转固状态的影响。

3、企业发生的所有相关经营费用全部不论与是否与工程项目相关全部记入“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的做法是否合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九条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项目应当是为了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合理的支出。

即使企业处于基建期,基建活动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活动,但企业总是需要发生一些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无直接关系的日常管理费用性质的支出,以维持其作为一个法人的日常运转。这类一般管理费用并不能直接改变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项目的状态,因此不能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费用化。

问题1-1-14(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分阶段完成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适用状态的判断)

问题:

分阶段改造的固定资产是否可以分别在每个阶段完成时将形成的资产转固? 背景:

A公司共有两条玻璃生产线,分别称为1号生产线和2号生产线。现在A公司对其2号生产线进行分阶段改造,以生产在线镀膜玻璃和超白玻璃。为了满足生产这两种玻璃产品的需要,原先的2号生产线需要彻底拆除重建。

2号生产线的改造工程于2009年9月底开始做拆除等准备工作,主体开始改造于2010年7月份开始,至2011年1月结束,于2011年1月18日点火调试,调试生产线和产品同时进行,2月底生产出玻璃,3月达到稳定产出。

由于较其他普通玻璃而言,生产在线镀膜玻璃和超白玻璃在原料、工艺参数、精度、生产控制上有区别,在锡槽处加装CVD在线TCO镀膜装置,除此之外其他生产流程都是一样的。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