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集

更新时间:2023-12-20 05: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集

一、 单项选择(合计34道)

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D)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抗战 C.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D.为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D) A.对日态度的区别 B.战略技术的区别 C.抗战决心的区别 D.阶级属性的区别 3.“七七事变”是全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贴切的是(D)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4.以下对1938年10月前国民党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C) A.消极抗战导致大片国土沦丧 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利 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 D,努力奋战保住大片国土

5.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是(B) A.国共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C.利用中国的战争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抗战

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其实质是:(C)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C.削弱和限制农村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7.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B ) A.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 B.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 C.中国军队武器落后 D.中国军队战术失当

8.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B )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削弱国内地方军阀的力量 D.害怕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

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B ) A.逼迫蒋介石下台 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0.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C)

A.中共的努力工作 B.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C.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D.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1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南京大屠杀

12.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经历了多少年(C) A.六年 B.七年 C.八年 D.九年

13.中共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D)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业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14.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1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D) A.英美支持其抗战 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C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 D.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

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籍,其目的是( D) A、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B、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

C、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课 D、妄图以此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17.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D )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18.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就在运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 B )

A、哟暖和感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19.下列有关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根本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日军集中兵力向正面战场发动进攻 B、国民党的军事装备落后于日军

C、大批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D、国民政府推行错误的内外政策

20.我们所说“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C )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目的不同于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主要在于(D)

A.满足日本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待 B.排挤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

C.灭亡中国,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 D.摆脱经济危机,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

22.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这表明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是(D)

A.加强外交方面的努力 B.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C.不对国联寄予希望 D.仍主张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

23.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始于(B)

A.七七事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西安事变 D.苏联对日宣战

24.八路军、新四军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质是(A) A.开辟新战场 B.收复失地

C.协助正面战场 D.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25.在抗战初期,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的根本出路在于(D) A.开展游击战争 B.建立抗日根据地

C.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26.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根本区别是(B)

A.要不要抗战 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

C.抗战应走怎样的路 D.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7.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英美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战场

28.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B) A、是否抵抗日本 B、是否依靠人民 C、是否坚持抗战 D、是否合作抗战

29.日本政府曾表示:“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这段话表明日本(B) A、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政策 B、侵华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C、向国民政府承认其过去的政策错误 D、主张国民党亲日派与亲英美派讲和

30.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中共作出这一决策的最主要目的是:(B) A、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恢复发展农村经济

D、调动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

31.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D)

A、宣传法西斯主义 B、培养和训练反共人员 C、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D、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32.抗战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D)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C)

A、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侵略者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国民党是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34.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C)

A美英支持抗日 B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C人民反对投降 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二、 多项选择(合计13道)

1.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D)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初步形成的标志 B. “八一三”事变加快了形成进程

C. 八路军、新四军的组建是正式形成的标志 D.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ABCD)

A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B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 C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 D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3.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日本实行速战速决的方针 B.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抗战的主力在国民党正面战场

D.八路军、新四军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4.下面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叙述正确的是:(ABC)

A发生在1937年底 B屠杀平民和被俘士兵30多万人 C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 D导致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AD) A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B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D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20世纪30年代,英、美对蒋介石有时支持其抗日,有时劝降,其目的是——( BCD )

A削弱中国革命力量 B避免日军南下太平洋 C维护英、美在华利益 D推动日军进攻苏联

7.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由于( ABCD ) A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凝聚力 B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的方针

D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同情和支援 E中国是大国、强国,日本是小国、弱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w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