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20 05: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和试题说明

徐卫东 韩卫标 蔡广军 王克亮

一、 命题概况

1、命题思想

2010年高考是江苏省课改后第三次高考,高考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文理分开划线),“在稳定中变化、在发展中创新”必然是2010高考命题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根据市局领导对命题小组提出的结构、难度、内容、品质等四个方面的仿真要求,结合省、市各方面信息以及今年参加江苏高考命题的专家构成情况,我们命题小组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国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省教学要求》,认真研究了江苏和实验区(四省市)的近三年的高考试卷,仔细研摩了外市的一模、二模试卷,在一、二调命题的基础上,拟定了本次试卷命题思路,那就是“稳定中寻求突破,仿真中体现互补.”

2、试卷难度

从江苏高考数学学科近两年的难度系数看,08年均分约为89分,09年均分约98分,我们分析,今年的试卷难度应该在08年和09年之间,均分可能在90~95之间,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的区分度必然有所增强,小题的难度较去年可能有所加大(第12-14题),中档题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所以,我们在命题时呈现了较多学生易于上手,但不容易完全解对的题目,“易于上手”提高学生信心,“不易完全解答”提升区分度,做到多题把关.

3、C级分布

作为学科主干知识,立几、函数是必考内容,再根据考试说明中明确的8个C能级知识点,我们确定了6道解答题:立几、函数、数列,解几、三角向量综合题、函数三角综合应用题.

4、大题风格

对于解答题的设计,我们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布局更大胆.第一题安排立几题;第三题的实际应用题考查函数、三角、求导等;解几题后置成第19题. (2)凸显分类讨论.有三个大题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

(3)更加注重知识综合.不仅注重知识内部的综合(如第15、19、20题),还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交叉,如三角与向量、三角与函数、数列与函数、三角与不等式等.

5、小题设想

通过填空题体现知识的覆盖面.

(1)零散内容个个涉及.如命题、算法、幂函数、复数、统计、古典概率、合情推理等.

(2)C级要求再次强化.在填空题中进一步强化一些C级知识点的考查,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向量的数量积、等比数列、和角公式、直线与圆、基本不等式等.

(3)前呼后应形成互补.根据08、09江苏命题趋向,对前面一调、二调考试没有覆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 (4)努力增大区分度.把7、9、10、11、12、13全设置成中档题,有一定的运算量和思维量,以增加区分度. 二、试题分析 1.已知复数z?2i,则

1?3i的虚部为 ▲ . z容易题.此题系课本题改编,涉及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部分要求为A级,讲解时不必挖得太深,可提及实部、虚部、|z|、共轭复数等基本概念,但要以复数的四则运算为主,可适当多巩固除法运算.

2.为了抗震救灾,现要在学生人数比例为2:3:5的A、B、C三所高校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n名志愿者,若在A高校恰好抽出了6名志愿者,那么n? ▲ . 容易题.此题是统计中的实际应用题,涉及抽样和统计中的多个知识点,是前两次模拟考试的补充,讲解时不要展开,后期复习中可联系线性回归、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简单回顾.

3.若命题“?x?R,x2?(a?1)x?1?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容易题.此题涉及命题、全称量词、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命题转换,学会写命题的否定,并能复习巩固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4.已知向量a??2,1?,b??3,??,若2a?b?b,则?= ▲ .

?? 容易题.此题涉及到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垂直、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复习时,可联

系向量的平行、向量的线性表示及运算等.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向量和几何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nπ??5.已知集合A?????,n?Z,0?n?8?,若从A中任取一个元素作为直线l的倾斜角,则直线l的斜率小于零的概率

9??是 ▲ .

开始容易题.此题涉及到直线的集合、倾斜角、斜率、古典概型等知识点,讲解时要

a?5,S?1着重把概念讲清楚,尤其是倾斜角的概念,后阶段要把学生易错的概念、定理理一遍.

6.在等比数列{an}中,若a2??2,a6??32,则a4? ▲ . 容易题.考查等比数列C能级知识点,讲解时,要注意基本量法的

符号问题,可以从等差数列选一个巩固题,把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一起

a?4NYS?S?aa?a?1第8题

输出S使用,并注意回顾一下.

结束

xxsincos?22,则f()的值为 ▲ . 7.已知函数f(x)?1?82tanx2cos2x?12中档题.此题涉及到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点,后期复习时,此类内容宜由学生多练习,教师不要过多讲解方法.

8.按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运算,则输出的S? ▲ .

容易题.此题考查算法中的流程图,是A级要求,复习时要作适当补充,一是要注意前计数后计数的问题、二是要注意Y输出N输出问题,同时可适当引导学生读懂一些基本的算法语句.

9.由“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将其补成一个矩形,则根据矩形的对角线长可求得该直角三角形外接圆

22a?b的半径为r?”. 对于“若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侧棱长分别为a,b,c”,类比上述处理方法,可得该三2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 ▲ .

中档题.此题涉及合情推理、几何体中的简单计算、长方体中的外接球等知识点,讲解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形式上进行类比,更要引导学生从方法上进行类比.

x2y210.已知A,B,F分别是椭圆2?2?1(a?b?0)的上、下顶点和右焦点,直线AF与椭圆的右准线交于点M,若直线MBab∥x轴,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 .

中档题.考查椭圆的基础知识、直线方程(C能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符号运算的能力.讲解时可适当变形,如:

x2y2①已知A,B,F分别是椭圆2?2?1(a?b?0)的上、下顶点和右焦点,直线AF与椭圆的右准线交于点M,若OMab的中点在椭圆上,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 .

x2y2②已知椭圆2?2?1(a?b?0),若O点关于y?x?c的对称点在椭圆上,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 .

ab21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2,an?2?(1?cosn?n?)an?sin2,则该数列的前20项的和为 ▲ . 22?????????????12.已知直线kx?y?1?0与圆C:x?y?4相交于A,B两点,若点M在圆C上,且有OM?OA?OB(O为坐标原

点),则实数k= ▲ .

22中档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老师讲解时要总结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中档题.涉及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向量和线性运算、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多个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转化化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13.若a,b,c?0,且a?ab?ac?bc?4,则2a?b?c的最小值为 ▲ .

中档题.此题由一道高考题改编而来,考查不等式的相关内容,此题解法较多,现提供几种如下: ①令x?a?b,y?a?c,则题目转化为:已知x?y?4,求x?y的最小值. ②(2a?b?c)2?4(a2?ab?ac?bc)?(b?c)2?16.

(k?2a)2③b?c?k?2a,则4?a?ab?ac?bc?a?a(k?2a)?bc?a?a(k?2a)?

4解之即得.

222④条件求最值的一般方法——代入法.由已知,得c?4?a,代入得2a?b?c?a?b4?a?b?4. a?ba2,g(x)?x?lnx,若对任意的x1,x2?[1,e],都有f(x1)?g(x2)成立,则实数a的取14.设a?0,函数f(x)?x?x值范围为 ▲ .

难题.此题由一道高考题改编而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符号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转化化归意识和分类讨论意识,侧重于函数单调性和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考查.

15.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C11D1中,AC11?B1D1,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Ⅰ)求证:EF//平面A1BC1; (Ⅱ)求证:平面D1DBB1?平面A1BC1.

D1

A1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由于立体几何整体教学要求的降低,江苏08、09两年卷中立体C1 几何解答题的考查难度较小, 10仍然会持续这一趋势,图形的背景可能还是常规的柱形或锥形.当然,探究性问题也可能出现(位置就要后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线面垂

B1

直、面面垂直、线面平行肯定是考查的重点.

命题意图:指导思想是以直四面体内的线面关系作为出发点,不给出规则的正方体D 模型,只给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图形,考查学生整理化归、合理运用条件的能力,鉴于前几次线面平行、线面垂直、求体积等问题都有所涉及,这次从几何体形状的改变考查面C A 面垂直,弥补前几次考试留下的空缺,增加知识的覆盖面.此题是容易题,不要过多讲F E 解,可重新配置新题进行练习,尤其是探究性问题.

B

思考与建议:作为四大能力之一,对空间能力的考查是其它学科知识代替不了的,第15题 其在解答题中所处的位置(第一、二道)清楚表明数学要取得较好的成绩,立体几何这一题必须要有突破,具体的训练方法,一是熟悉常见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二是退到初始状态如何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需要的线线平行,如何从线线垂直构造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直至需要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16.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a?c)BC?BA?cCA?CB?0.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若b?23,试求AB?CB的最小值.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对三角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它与其它知识点有着广泛的联系.前几年,由于江苏高考只有五大题,三角一直处于边缘位置,而由于高考模式的改变,三角重新变成了香悖悖,考查力度加大,这一点从08、09两年的考卷可以看出,08着重在三角函数定义和和差公式,09年则是和差公式和向量结合起来,和差公式与解三角形、向量结合起来,考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有一定的运算量,此类题目值得重视.

命题意图:指导思想是考查解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的使用、向量数量积条件的落实、和差公式的运用和学生的运算能力,江苏卷近两年都是以考查和差公式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对三角最根本的考查.其第(1)问是对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转换进行考查,从向量数量积入手,再用正弦定理,第(2)问是着重对余弦定理进行考查,要求有所提高,解决方法通过余弦定理得出等式,再落实数量积,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知识点跨度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按程序逐个落实条件,不难找到解题途径.

思考与建议:在二轮的复习中,每个学校对三角题的训练力度较大,临近高考建议回归到公式的基本运用,加强在不同的情境中三角公式的选择训练,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公式,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数列?bn?满足bn?(Ⅰ)若b1,b2,b8成等比数列,试求m的值;

(Ⅱ)是否存在m,使得数列?bn?中存在某项bt满足b1,b4,bt(t?N*,t?5)成等差数列?若存在,请指出符合题意的m的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对数列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后继学习的需要.从其它省和一些地区的试卷看,对递推关系的考查突破了以往的仅写前几项的要求,但从江苏卷近几年的情况看,我们要注重等差、等比和Sn,an的关系,去年,江苏卷的数列难度有所降低,今年会不会延续这一趋势,值得重视.后期复习只要加强基本量的方法的训练,即使在高考中,数列题的难度加大,我们也能处于不败之地.

命题意图:指导思想是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本质的知识和Sn,an的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对数列最根本的考查.其第(1)问是对Sn,an的关系进行考查,容易入手,第(2)问是考查的是对数列性质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解决方法是由通项弄清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再选用合适的变形,弄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找出符合条件的项.

思考与建议:在二轮的复习中,每个学校对数列综合题的训练力度较大,临近高考建议回归到数列基本运算,对用基本量和用性质运算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清楚,Sn,an关系的多种变形要让学生理清楚.

18.某广告公司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了一种霓虹灯,样式如图中实线部分所示. 其上部分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点O为圆心,下部分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E,DF是两根支杆,其中AB?2米,

an(m?N*).

an?m?EOA??FOB?2(x0?x?. )现在弧EF、线段DE与线段DF上装彩灯,在弧AE、弧BF、线段AD与线

4段BD上装节能灯. 若每种灯的“心悦效果”均与相应的线段或弧的长度成正比,且彩灯的比例系数为2k,节能灯的比例系数为k(k?0),假定该霓虹灯整体的“心悦效果”y是所有灯“心悦

效果”的和.

(Ⅰ)试将y表示为x的函数;

(Ⅱ)试确定当x取何值时,该霓虹灯整体的“心悦效果”最佳?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江苏高考每年的解答题都有一道应用题,从划、概率、函数导数(以立体几何为载体),到08三角函数求导和09

E F ?2x A O B 最初的线性规

的不等式,考

D

第18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sw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