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6 18: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余干县

余干县是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万年接壤,西连南昌、进贤,南与余江、东乡毗邻,北邻鄱阳、都昌县。全县通行赣语。

余干县位于东经116°13′45〞-116°54′24〞,北纬28°21′36〞-29°3′24〞。县城余干镇位于余干县的中心,陆路距南昌56公里,景德镇市100公里,鹰潭68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167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

余干,古称干越,秦始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处在南昌、景德镇、鹰潭三角区中心。余干县国土面积2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万亩,水面96.5万亩,山林79.1万亩,草洲21.8万亩,余干县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辖27个乡镇场,372个村委会,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6万人。县城驻玉亭镇。特产主要有余干辣椒、红毛鸭、卢家肉鸽、瑞洪乌鱼、瑞洪神口香猪等。[1] 目 录 1历史

2区位 3自然

3.1 气候 3.2 地形地貌 3.3 水文

3.4 地质

4资源

4.1 土地资源 4.2 水资源 4.3 能源

4.4 矿产资源

1历史

余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讫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

余干县政区图[1]

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初年)改名治干县。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南朝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复名余汗县。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公元1296年(元元贞二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明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民国时期,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1968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2]

2区位

余干县处南昌、景德镇、鹰潭三角区中心,素有“八省通衢”

余干

之称,是环鄱阳湖公路圈的“咽喉”地带。周边有南昌、景德镇两个机场以及在建的上饶三清山机场,有浙赣、皖赣、鹰厦、京九四条铁路,有上海至瑞丽、北京至福州、济南至广州、南昌至德兴四条高速,县境有206、320、昌万公路等国省道通过。余干县已基本形成铁路、高速、水运、出境通道与县乡公路配套健全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城至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周边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经南昌乘航班去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大城市2小时之内均可抵达。[1]

3自然 气候

(1)气温: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

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 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十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1]

(2)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总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 (3)降水、蒸发:年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4、5、6月为降雨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57.7毫米,7-1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显的伏旱和秋旱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4)风: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 本地属赣东北较多大风区,57%的大风出现在4、7、8三个月。1964年曾出现过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12级以上),对县城造成严重破坏。[1] 地形地貌

余干县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海拨高度一般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岭海拨高度290米,最低点在北部皇帝帽,海拨13米左右。余干县辖区的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地表结构大体分为四水、三山、

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县城处于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东山岭地势较高外,县城其他地方地势都较为平坦低洼,湖泊众多,周围多为良田、菜地。 水文

信江为流经余干第一大河。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东北麓平家源,经玉山、上饶、贵溪、鹰潭、余江等县市,再由县东南炭埠入境,至潼江滩分两支。一支由东向北,经过县城马背咀入珠湖,称东大河,另一支向西经瑞洪入鄱阳湖,称西大河。另外县城边缘还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兴水利时被堵塞,今已成为无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s,98年最高梅港水位为29.84米(吴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为60立方米/s,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为50.8立方米/s,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频率为5%(以上数据来源于1993年余干县城总体规划设想)。 县城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在余干县内信江河谷的松散岩孔隙水区中部,即枫港——县城——保安山煤矿一带覆盖岩溶水,县城-杨港一带,含水层汇水面积达68*106平方米,覆盖型裂隙水开采资源量为31.4万吨/日,地下水位3——6米,可做县城供水源地。地表水有信江东大河,流经县城,多年平均径流量175.6亿立方,县城周围河段为二类水质。[1] 地质

余干县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可分为社庚至五雷复背斜,余干镇至枫港复向斜,瑞洪至康山坳陷带等构造带。

余干县城无沉陷、坍落、滑坡、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福建江西地震列度图》余干地震列度为6度。县城属二级阶地冲积平原区,地面土层较厚。城中心市湖一带结构不稳定,属山前冲积扇,有纵横交错沟塘,沉积时间短暂,土层大体分为: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细砂层,分层无明显界线,并有尖灭现象。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的承载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为天然的地基持力层。县城外围干越大道一带土层结构较稳定,大体为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园砾层,粉质粘土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1]

4资源 土地资源

余干县地域总面积为233636.35公顷,其中耕地为69360.25公顷,园地1029.65公顷,林地为38871.04公顷,水面有64023.6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5.13亩,人均耕地0.93亩。余干县水域辽阔,适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1]

水资源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量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79亿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亩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国排列中属丰水区,地下水位高,潜力大,能为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1] 能源

余干县自产能源有生物质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种,理论蕴藏1495万吨标煤,人均占有量6175公斤标煤。[1] 矿产资源

勘探资料表明,能源矿有煤、石油;金属矿有钛、铁、砂金、岩、赤铁矿和锰矿;非金属矿有瓷土焦宝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1] 生物资源 水产

余干县可养殖水面34.9万亩,已养殖面积16万亩,这些水域水草丛生,浮游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生产的良好基地,余干县现共有鱼类25科113种,有鲤、鲫、鳊、鲶、青、草、鲢、鳗鲡、河豚等种类,还有甲鱼、湖虾、湖螺、天鹅、白鹤、大雁、银鱼、

象形珍珠等珍贵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等,可充分发挥水面优势,采取多品种,多层次,高密度养殖。[1] 草场

余干县各类草场理论产草量为62.22万吨,可载畜20.2万黄牛单位,常见牧草品种有10科41种,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 森林

余干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为20.5%,余干南部为低丘山区,林木种类属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余干中部地形起伏不平,属经济林地;余干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属平原防护林地,有枫杨、水杉等。[1] 鸟类

余干县管辖的鄱阳湖地区是各种鸟类的良好栖息场所,被省列为候鸟保护区。[1]

5文化 名胜古迹

余干风光秀丽,独特的山水风景和动人的历史传说,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水乡风情。有“古代水上战场、今日候鸟天堂”的鄱阳湖景区,有松海环绕、碧波荡漾的木溪水库,有显庐山之秀的东

山岭,兼西湖之美的琵琶湖等名胜景点,令众多慕名来访者倾倒陶醉,流连忘返。文物古迹有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等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 风土人情

据旧志载:余干县人民“汉民淳朴,俗尚道德,崇信义。”“唐民强悍,好勇喜利。”“宋民立名节,饬行谊,俗多礼鬼信巫。”“明民厚悫质朴,俗重道修礼。”“清民习俗我自重,然喜以议论相交。”近代较明清无何变异,惟有西北好斗,东南好讼之说。 衣着方面。过去惟富民较奢华,群众自纺棉纱织布,俗谓家机土布,以作衣被之用。国外机织布输入后,城乡居民多服洋布,有钱人则服绸缎毛皮。建国后,城乡居民衣着改穿国产咔叽、纱咔、线布、毛士林。尤为灯芯呢甚是喜欢。随着轻纺工业大为发展,化纤、呢子、毛料充溢市场,绦咔、绦纶、的确良风化一时。至于服式,明清时不详。民国时期,城镇居民多穿便衣,读书人外加长衫,青年妇女喜穿短裙和旗袍,公务人员常穿中山装,号称制服。建国初,城乡居民无异样,但长衫旗袍逐步取消,妇女喜穿列宁装,尤其是女干部。七十年代,青年人爱穿黄军装,一般男人穿中山装、解放服,女人穿春秋装。颜色主要是灰、兰、黑、白。在引进了外式服装后,男人变化不大,不过青年改穿直筒裤为多,女人服装式样翻新,使人眼花缭乱,竞穿时髦服装的人越来越多。

饮食方面。每逢时节喜用秈米伴糯米磨米果吃,又喜欢用米磨成细粉拌菜和猪肉,下放芋头、南瓜、白菜等用火蒸熟,农村请客时常用这种菜。此外自制各种酱菜,俗谓晒酱,还有腌菜、咸菜之类。

居住方面。一般用杉木构成平房,用土墙围成院落。以前豪富人家造成前后二进或三进,中开天井以透光。现多用砖和钢筋水泥建造楼房。室内摆设高低床、挂衣橱、沙发等新式家俱。 节日习俗。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建国前后,每逢这日,早起鸣鞭炮开门,供奉祖先,迎接天地之神。全家男女穿新衣,朋友亲邻踵门相互道贺,谓之“拜年”。在外遇着相识,也作揖说吉祥话。从初二起,凡属亲戚各备果肉往来交拜,并招待饭点。如有丧家,戚友至初三日必具素烛、草纸,叫“拜大年”。初七俗称“上七”,各家具酒食相庆。十五日为上元日,又叫“元宵”。夜晚各家门前悬挂灯笼,在市镇上进行各种彩灯表演,商店居民以鞭炮迎接,俗称“闹元宵”。三月清明日,各家携香烛酒馔,到郊外祖坟上祭扫,并对坟土作一番修整,俗称“扫墓”。有的还合众具酒肴聚餐,谓之“吃清明酒”。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俗称“五节”。各家以艾叶、菖蒲挂门前以辟邪。这日合家设宴,饮雄黄酒,并吃面条、棕子、蛋、包子,还用雄黄酒涂小孩额以解毒。午饭后,男女老少结伴去河边看龙舟竞赛,族戚处都要揭竿挂红布具礼相赠,谓之“赏标”。十三日为“关皇日”,是三国关

羽的生日,各户家翻晒衣被,加餐设宴,这日也有龙舟竞赛。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这日午后,各家设酒馔于中堂,烧纸钱,享祀祖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各户购买月饼和其它食品,中午合家设宴聚餐,月夜各家在堂前对月亮摆设月饼及其它果品,叫做“赏月”。儿童则搭瓦塔,用柴焚烧,谓之“烧塔”。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民家用糯米酿酒,叫“重阳酒”。有的读书人结伴登高闲游。十一月冬至日,各姓都到自己的宗祠内祭祀祖先,谓之“祭冬”。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做酒、腌鱼、熬糖,以备春节之用。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合家设宴,送灶神(来年元宵接回)。这日前后宰年猪,做年果,办年贷,到亲戚家送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最后一天为除夕,家家打扫卫生,贴春联和门纤纸,中堂悬字画,晚上摆酒宴,鸣鞭炮,敬祖宗,献毕,合家团聚欢饮,谓之“吃年饭”。饭后,家长给小孩散压岁钱。事毕三更时放鞭炮关门,叫做“封门”。这夜,有些年老家长通夜不睡,叫做“坐岁”。阳历节日和全国一样,机关单位张灯结彩,开庆祝会,设宴鸣炮相庆。[4] 方言

余干县通行赣语,即赣语鹰弋片,鹰弋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的鹰潭市、贵溪、余江、万年、乐平、景德镇市(部分)、余干、鄱阳、彭泽、横峰、弋阳、铅山等地。[1]

6旅游 概况

余干县境内河道纵横,湖汊棋布,是名副其实的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水乡泽国”。春有碧波银浪,夏有百里荷香,秋有鱼虾满仓,冬有万鸟齐翔,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梦里水乡”。县城襟山带湖,湖光山色辉映,风光旖旎,堪称全国一绝。境内朱元璋大战鄱湖修建的忠臣庙、鄱阳湖候鸟观察站、北宋摩岩石刻、干越八景等名胜景点。[1] 东山岭

东山岭位于县城中心,面积0.11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山上东有峰,状如羊角,旧名羊角山,又名羊角峰。747年(唐天宝六年),敕改为余干山。宋时以山平地崛起,巍然如冠,得名冠山。明知县古青高改羊角峰为龙角峰。清时以山居县治东,称东岗山,俗称东岗岭。建国后,改名东山岭。

山东峰羊角峰,相传古有梁肃王恺别业,久废。峰上多奇树怪石,前瞰市湖。北宋文学家杨亿誉为天下绝景,谓:“长洲茅屋,曲水渔罾,楼阁差参,峰岚远近。或白云,或返照,或残雪在树,或微雨弄晴,朝暮掩映”。羊角秋风为“干越八景”之一。今羊角峰上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旁巉岩有纪念亭、浩气坊。亭下巨石重叠,为唐陆羽茶灶。明《一统志》载:“羽尝品越水,故居思禅寺,凿灶煮茶。”仙人茶灶为“干越八景”之一。中峰略低,空旷处新辟花圃。南侧稍下为东山书院故址,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并注《离骚》处,今建县委招待所。东旁干越亭,为历史名亭,有唐刘长卿、张祜,宋米芾、王十朋等名家留诗。北面山腰绿荫深处,有烈士公墓。西峰之巅有龙池,池水渗自山崖,久旱不竭。相传朱熹曾临池洗砚,并取池水磨墨作书,故亦称墨池。每当晴夜,皓月临空,池水熠熠,平静如镜。龙池夜月

为“干越八景”之一。池畔有乘风亭,南宋枢密使抗金英雄张浚尝携子登此游览。西侧山腰,新建电视差转台。环山公路经此蜿蜓上山。东峰东南侧及中峰南北两侧均有石级上下。[5] 憩园

憩园位于东山岭南麓通琵琶洲的曲堤上,和东山岭中峰的干越亭遥相呼应,于1997年建成向游人开放。

憩园大门,紧挨沿湖路,面向东山中峰,为仿古式牌坊建筑,钢筋水泥构架,重檐庑殿顶,四柱三门,高约6米,宽约9米。门旁庑房错落,白粉墙、琉璃白簇拥着大门。正门一幅楹联云:“市列琳琅车水马龙开闹市,湖光潋艳云章履绮簇平湖”,坊额正中为镏金、颜体楷书“憩园”二字,镶以彩色霓虹灯管。大门及园中亭廊,轩榭房顶均以彩色霓虹管镶边。大门正面,越过宽阔的公路,是一座新建的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圆形大喷池。喷泉四周有台阶和环形人行道,供游人游览观赏。[6] 李梅岭

李梅岭在县城东南33.8公里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390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峰。相传白水真人吴丹在此修炼。曾建有清溪观。隐士章嵩故居云峰斋、铁心庵俱废,岭上东有罗汉崖,西有龙泉井,南北有石径上下,沿途凉亭四座,遗址可寻。此山嵯峨雄伟,白云缭绕。岭上林木茂密,

初中 港初中 湖农中 初中 初中 滨学校 源初中 丰初中 资料来源于政府官网[17]

民办学校建设蓝天实验 新时代学校 沙港初中 瑞洪镇私立高级中学 余干县古埠九同辉小学 都小学 启航小学 育才学校 余干县黄埠雏飞双语实验学校 清华学校 春泥实验小学 蓝天中学 中英文学校 前程学校 余干县黄埠明珠小学 金星小学 乌泥创新学怀远中学 余干县黄花实验小学 资料来源于政府官网[17] 幼儿园:余干县幼儿园[17] 10区划 列表 乡镇名乡镇名称 面积 人口 称 面积 人口 玉亭镇 52平7.37方公里 余万人 黄金埠镇 149.73平方公里 10万 人 古埠镇 119平6.4万石口镇 方公里 人 124平约4 方公里 万人 洪家嘴乡 64平7781方公里 8人 鹭鸶港乡 27.8平3.3方公里 万人 东塘乡 31.4平方公里 约2三塘乡 万人 132平8.1方公里 万人 康山乡 220平1056方公里 7人 白马桥乡 62平方3.8公里 万人 杨埠镇 73.3平方公里 32965人 社庚乡 116平4.1方公里 万人 大溪乡 96平3460方公里 9人 枫港乡 85平方5万 公里 余人 瑞洪镇 300平8万乌泥镇 方公里 人 19平方1.06公里 万人 江埠乡 75平5万大塘乡 方公里 余人 278平961方千米 3人 梅港乡 152平5.6万 九龙镇 方公里 99平方3万 公里 余人 信丰垦殖24平1002场 方公里 峡山林场 18平8000方公里 余人 8人 李梅岭林场 18平方 公里 康山垦殖场 42平方110公里 00人 禾斛岭垦17平1万渔池湖殖场 方公里 余干县国约1平1258营良种繁方公殖场 里 人 余人 水产养殖场 3700余100亩 0余人 资料来源于 沿革

1984年,恢复瑞洪镇、黄金埠镇。1985年4月18日,设立信丰、峡山乡。

1995年9月29日,撤销黄龙乡,设立黄龙镇。1996年3月19日,撤销古埠乡、石口乡,设立古埠镇、石口镇。1997年12月19日,禾斛岭垦殖场改制设立禾斛岭镇。 1999年,余干县辖6个镇、25个乡。

2000年6月27日,古埠镇长里村委会划归万年县齐埠乡。 2001年12月3日,撤销信丰乡,划归石口镇;撤销峡山乡、杨埠乡,合并组建杨埠镇;撤销禾斛岭镇、九龙乡,合并组建九龙镇;将华林岗乡的流芳等6个村委会划归余干镇。

2003年4月7日,撤销华林岗乡,成建制划归余干镇管辖,并将余干镇更名为玉亭镇。

2003年10月21日,撤销邓墩乡,成建制划归社赓乡管辖;撤销梅溪乡,成建制划归瑞洪镇管辖;撤销五雷乡,成建制划归黄金埠镇管辖。2003年底,余干县总人口84.9万人。

2004年6月15日,《关于余干县设立乌泥镇的批复》:(1)将石口镇的乌泥、港背、铜鼓包村、以及常山村、的赵家析出,设

立乌泥镇。镇政府驻乌泥村。(2)调整后,乌泥镇辖迎康居委会和乌泥一、乌泥二、乌泥三、港背、铜鼓包5个村;石口镇辖永安居委会和石口、常山、渔池、五菱、刘埠、吴家、詹家7个村,镇政府驻石子口。2004年底,余干县辖6镇19乡。

2005年,余干县辖6个镇、19个乡:玉亭镇、瑞洪镇、黄金埠镇、石口镇、古埠镇、乌泥镇、康山乡、古竹乡、东塘乡、东源乡、大塘乡、新生乡、鹭鸶港乡、三塘乡、金山嘴乡、洪家嘴乡、白马桥乡、江埠乡、禾山乡、枫港乡、大溪乡、杨埠乡、九龙乡、梅港乡、社庚乡。

2006年1月20日,撤销新生乡、东源乡,成建制划归瑞洪镇管辖;撤销余干县古竹乡,成建制划归石口镇管辖;撤销余干县禾山乡,成建制划归枫港乡管辖;撤销余干县金山嘴乡,成建制划归三塘乡管辖。[1] 上饶市 行政区划

? 德兴? 广丰? 鄱阳? 上饶? 万年市

? 婺源县

? 信州? 玉山? 铅山? 横峰? 弋阳区

县 县 县 县

? 余干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u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