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图像看追及、相遇问题

更新时间:2023-05-23 13: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高中物理组组长 电话

梁娜 13811198083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 直线运动的 - 图象 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位移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意义: 变化的规律. 意义 2.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意义 (1)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 大小 . 斜率大小: 斜率大小 (2)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 方向 . 斜率的正负: 斜率的正负 3.两种特殊的 -t图象 两种特殊的x- 图象 两种特殊的 (1)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 若 -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静止 状态 状态. (2)若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 匀速 运动 若 -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运动.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直线运动的 - 图象 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意义: 变化的规律. 意义 2.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斜率的意义 (1)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加速度的大小 . 斜率大小: 斜率大小 (2)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加速度的方向 . 斜率正负: 斜率正负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3.两种特殊的 -t图象 两种特殊的v- 图象 两种特殊的 (1)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若 -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 (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若 -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 面积 的意义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 面积"的意义 (1)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 为 正方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方向 .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 - 图象 -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图象,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点的坐标值是x,v与t的一一对应,而不是物体的位置坐 的一一对应, 点的坐标值是 , 与 的一一对应 的一一对应. 标y与x的一一对应 与 的一一对应 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 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 图象 - 图象的形状由 图象, 图象的形状由x与 , 与 的函数关系决定 的函数关系决定.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 同一位置,且后 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 若后者能追上前者 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

前者 相等 时,两者相 若追不上前者, 若追不上前者 距最近. 距最近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 相向运动的物体, 相向运动的物体 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临界条件,也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临界条件, 在追及 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 在追及 (1)位移关系方程;(2)时间关系方程;(3)临界关系方程 位移关系方程; 时间关系方程 时间关系方程; 临界关系方程 临界关系方程. 位移关系方程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理解图象中的 点","线","斜率 ,"截距 的物理意义 理解图象中的"点 , 线 , 斜率 斜率", 截距 截距"的物理意义 理解图象中的 (1)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相遇. 点 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相遇 (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若为倾斜直线,则 线 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若为倾斜直线 若为倾斜直线,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则表示物体的速 度在变化. 度在变化 (3)斜率: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斜率: -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斜率 (4)截距: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初始位移,横轴截距表示 截距:纵轴截距表示 = 时刻的初始位移 时刻的初始位移, 截距 位移为零的时刻. 位移为零的时刻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2.理解分析 -t图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理解分析x- 图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理解分析 (1)从x-t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 从 - 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 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 (2)从x-t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通过任一位移所需的时间 从 - 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通过任一位移所需的时间 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通过任一位移所需的时间. (3)根据 -t图象的斜率可以判断和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根据x- 图象的斜率可以判断和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图象的斜率可以判断和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根据 并能判断运动性质. 并能判断运动性质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如图 -3-1所示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 如图1- - 所示为甲 所示为甲, 如图 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的x-t图象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象 A.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 甲 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C.乙运动的

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 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 D.乙比甲早出发 1的时间 乙比甲早出发t 乙比甲早出发 ( )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解析:由甲和乙两物体的 - 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可知 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可知, 解析:由甲和乙两物体的x-t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可知, 正确;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乙图象的斜率大, 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正确 乙图象的斜率大, 运动速度大, 正确; 运动速度大,故C正确;乙在 ~t1时间内静止在 =0处 正确 乙在0~ 时间内静止在x= 处 没动,而甲在 = 时从 时从x= 处开始运动, 正确, 没动,而甲在t=0时从 =x0处开始运动,故B正确,D 正确 错误. 错误 答案: 答案:D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理解图象中的 点","线","斜率 ,"截距 ,"面积 的 理解图象中的"点 , 线 , 斜率 斜率", 截距 截距", 面积 面积"的 理解图象中的 物理意义 (1)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点 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2)线: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 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 运动 (3)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斜率 (4)截距: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初速度,横轴截距表 截距:纵轴截距表示 = 时刻的初速度 时刻的初速度, 截距 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5)面积: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面积: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面积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2.理解分析 -t图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理解分析v- 图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理解分析 (1)从v-t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运动速度 从 - 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运动速度 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运动速度. (2)由v-t图象的 面积 速度图线和横轴所夹的面积 可求出 由 - 图象的 面积"(速度图线和横轴所夹的面积 图象的"面积 速度图线和横轴所夹的面积)可求出 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 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 (3)从v-t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从 - 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图象上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根据 -t图象可以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明确物体 根据v- 图象可以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图象可以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 的运动特征. 的运动特征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2.(2009广东高考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 -3-2 广东高考)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 广东高考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 - 所示, 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A.0~2 s内的加速度为 m/s2 ~ 内的加速度为 内的加速度为1 B.0~5 s内的位移为 m ~ 内的位移为 内的位移为10 C.第1 s末与第 第 末与第 末与第4.5 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 s末与第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第 末与第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末与

第5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解析: ~ 内的加速度 即图象的斜率)a= 内的加速度(即图象的斜率 解析:0~2 s内的加速度 即图象的斜率 = 正确; ~ 内的位移为 内的位移为x= 故A正确;0~5 s内的位移为 = 正确

=1 m/s2,

×(2+5)×2 m=7 m, + × = ,

错误; 末与第4.5 末物体的速 故B错误;从图象可以看出,第1 s末与第 s末物体的速 错误 从图象可以看出, 末与第 度都为正值,即都与所设的正方向相同, 错误; 度都为正值,即都与所设的正方向相同,故C错误;第1 s 错误 末的加速度为正,而第 末的加速度为负 所以D错误 末的加速度为负, 错误. 末的加速度为正,而第5 s末的加速度为负,所以 错误 答案: 答案:A

追及相遇问题的图像求解 以及非惯性参考系的思想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 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 讨论追及 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两个关系 画草图得到. 画草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 一个条件 追不上或(两者 距离最大 最小的临界条件, 追不上或 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 两者 距离最大, 断的切入点. 断的切入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x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