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第十讲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8-24 1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哈特曼、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派 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的社会文化学派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学派之处 起源于对精神病的治疗与实践。 既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

动的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社会文化生活 文化思想渊源: 心理学思想(布伦塔诺;莱布尼茨;赫尔巴特;费希纳) 哲学思想(叔本华;尼采;哈特曼;享乐主义动机学说) 科学思想(能量守恒观;进化论) 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对精神疾病原因和治疗的看法改变: 中邪肉体惩罚;疾病加以治疗;生理病因观;心理病因观。 麦斯麦;布雷德;伯恩海姆(南锡学派);沙可(巴黎学 派)。让内的心理病因观

弗洛伊德理论

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 (Freud,Sigmund,1856-1939)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有史

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 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 之一。 犹太家庭出生,母亲为其父的 第三任妻子,他是同母所生8 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自小才 华出众,8岁能读莎士比亚著 作。精通7国语言,文学素养 高。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获 1930年哥德文学奖。

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 成名始于《梦的分析》。阿德勒

和荣格分别于1902年和1907年 加入精神分析阵营。1909年在 克拉克大学作《精神分析五讲》。 1911年荣格任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阿德勒和荣格先后于 1911年和1914年离去。 1923年患口腔癌,此后16年开 刀33次。1933年纳粹执政,著 作在柏林广场被烧。1938年不 得不移居伦敦。

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 《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 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 分析》《自我和伊底》《文明 及其缺陷》等》 在心理学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在心理学史书籍上被引注次数 最多。其名气超出心理学,文 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 法学、医学、社会学等领域, 无人不知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理论

书籍介绍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一方面

强调了梦是无意识欲望的表 达,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了这 种表达并不是肆无忌惮、直 截了当的,而是经过修饰改 装过后的表达。进而,弗洛 伊德对梦作出立体的理解, 并通过大量梦例的分析,探 讨了梦如何对愿望进行改装 的方法,即所谓梦的工作。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对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 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

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机械决定论和生物还原论思想。

弗洛伊德理论

本能论 定义:

生命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四个特征: 来源、目的、对象和原动力。 种类: 前期认为只有性和自我本能,一战后增加死 的本能。

弗洛伊德理论

人格论 三部人格结构说:伊底、自我和超我。 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口唇期(0~1岁):乐观慷慨开放活跃--依赖被动悲观猜疑; 肛门期(1~3岁):肮脏浪费凶暴无序—清洁忍耐吝啬强迫; 性器期(3~5岁):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潜伏期(5~12岁):性冲动被转移到学习体育艺术等活动中。 生殖期(12~20岁):在性、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完美状态。

弗洛伊德理论

梦论 梦具有重大意义,可对其进行科学解释。 梦是被压抑欲望(性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 隐梦如何成为显梦—

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 凝缩(几种隐意用一种符号出现) 移置(以不重要部分代替重要部分,是意识对潜意 识欲望的检查控制结果) 象征(以形象代替抽象欲望) 润饰(醒后将无条理的梦系统化以掩盖真相)

弗洛伊德理论

焦虑论 性质:早期认为是压抑的结果,后期认为焦虑体验

导致压抑。 根源:出生创伤。分离焦虑,阉割焦虑,超我焦虑。 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从焦虑论引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论 三个特点:

用于减轻消极情绪状态;大多通过歪曲现实起作用; 起作用时个体常意识不到。 八种类型: 压抑;投射;移置(对象和驱力—性本能表现为侵 犯行为);否认(将恐惧视为激动); 反向作用;认同;退行;升华。

弗洛伊德理论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最主要历史功绩:开创无意识心理研究。 开拓心理学学科的建设:性心理学、动力心

理学和变态心理学。 极大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弗洛伊德理论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一方面受到世界各地和各个领域的批评指责,

另一方面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和地位,有 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哥白尼并列为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人以弗洛伊德理 论的出现为标志将人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

弗洛伊德理论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 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坚持还原论、等同论。抹杀意

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 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泛性论。 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主观臆想和纯粹逻辑分析, 甚至用神话传说为佐证,没有事实根据和客观验证, 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分析的分裂 与弗洛伊德的刚愎自用有极大关系 其弟子的态度:钦

佩其对潜意识的探索,反感其泛

性论。 阿德勒自1902年始参加每周一次的精神分析讨论会。 很快发现弗洛伊德不能容忍他的任何批评。1911年 第一个分裂出去。 荣格于1907年加入,作为有创造性的人,不想只成 为信徒和追随者,不甘心成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守墓 人。1913年中断通信,1914年辞职离开国际精神分 析学会。

弗洛伊德理论

第十讲 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