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更新时间:2023-07-20 08: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 胜利历史概述:与苦难悲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历史相比,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30年,却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扬眉吐 气的30年。经过中国人民30年的浴血奋战,先后消灭了北 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 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 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新文化运动(广义与狭义) ◆新文化运动 ◇内容与性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个性解放, 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的旧文化,其性质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意义与反思: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猛烈冲击,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与思想解放运动,为 西方的现代民主与科学等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对“西化”与传统的态度? (“西化”是不是现代化?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西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还要不要保持历史与民族传统?怎样保持 历史与民族传统?)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西化”,但不能“全盘西 化”。传统文化有糟粕,但也有精华。而西方文化中有精 华,也有糟粕。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而不是简单的“全盘西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五四运动 ◇内容与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新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意义与反思: 五四运动不仅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更重要的是涌 现出了一批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促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工人阶级走 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 干部准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怎样看待五四运动中“救亡压倒了启蒙”? 在评价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问题上,有人赞扬五四 学生爱国运动而反对新文化运动(如蒋介石的《两个中国 之命运》),有人则认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来说, 实在是一个挫折”(胡适语)。海内外也有人因为五四运 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而试图贬低五四运动。其中就 提出了“救亡压倒了启蒙”的问题。 救亡与启蒙都是中国所必须的,而五四运动发生后确 实是救亡压倒了启蒙。虽然中国很需要启蒙,但当时的中 国更迫切需要的是救亡,因为启蒙是发展问题,而救亡却 是生存问题。在生

存与发展问题上,发展理所当然要让位 于生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播过程 五四运动前的初步传播(1899-1918) 传教士→留日学生→资产阶级革命家(盲目性;批判 性)。 五四运动中的广泛传播(1918-1921) 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 、蔡和森等); 成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组织; 创办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 翻译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传播原因? ◇客观原因: 第一,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各种新思潮的涌入。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打压。 ◇主观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革命性与科学性。 第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迫切需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与广泛宣传。

◆历史启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开放、比较中被人们所认同和选择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批评、斗争中逐渐取得革命指导地位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中共创立的历史背景(必然还是偶然?)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农民阶级 → 地主阶级与官 僚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呼唤着新型革命政党的 诞生。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 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五四运动的爆发。现 实提供了新型革命政党创立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2、中共创立的过程、意义与特点 ◆过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从此 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方向;速度;保障)。

◆历史特点:◇积极方面:中共一创立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的指导,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改良主义的错误影响;比较注 重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消极方面:理论准备不足;小资产阶级影响较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 要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 及其政党来领导(如英法美等)。但中国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却不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性与妥协 性,无法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先 进阶级为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 政党。 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中国革命的新面貌1、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

与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一)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 、工人运动的发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 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共与孙中 山的转变;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破裂: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 一 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 历史启示:

第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二,在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政党利益应 服从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应让位于长远利益。

第三,在政党合作中,要学会团结、妥协、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一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思考题:1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 2 、怎样认识中共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及其对中国 革命的危害? 3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 2、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 (节选) (1931 年2月)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7日) 4、毛泽东:《论新阶段》 (节选) (1938年12月)

5、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节选)(1945年4月20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背景

1、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理论: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极力主张 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但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后,他们强调无 产阶级要采取各种斗争手段,包括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同资产阶级 作斗争。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要看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形势。 因此,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向各个资产阶级政府声明:“ 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 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2、国际经验:苏联十月革命道路的胜利。 3、国内背景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对 外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民族独立;内 部长期遭受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没有民主自由 。 ◆民主党派的救国方略:实业救国、科技救国 、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等。这些主张无一例外都 遭到了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八七会议”与各地

工农武装起义◆“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选举了以 瞿秋白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国共破裂后,中共在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大 大小小一百多次武装起义,但大多数起义都遭到了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抗 日战争时期基本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 。 ◆主要内容:(1)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 展的原因与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共 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3)首先占领农村,然后逐渐形成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3、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

说,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 从实践意义来说,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指明了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理论思考 :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一,这是中国的国情(专制统治;发展不平衡)决 定的。 第二,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民的土地 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_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1、“左”倾错误的危害 ◆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第二次是以李立三(原名李隆郅 )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是以王明(原 名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 “左”倾错误的危害: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几乎将 中国革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6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