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要点二十四点

更新时间:2023-11-28 0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艺设计要点之一:物性数据

某些工程设计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听说某资深工程师在现场转一转,瞄着一根管线和旁边流量计的读数,就能估算出其压降来,不超过5%误差;不要做什么复杂的计算,就能目测出容器的大概尺寸;向裸管上吐一口唾沫,能估计出其表面温度;这些专业特技绝活非一日之功,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体会摸索得来的。

除了已经定式的一些概念、数据之外,肯定还有一些简便的算法、规则在其脑海里。但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经验公式只是用于估算,在某些场合下不能替代严格设计计算。它只适用于远离设计本部的施工现场,手头又没有严格正规的设计计算程序、手册。这时,凭经验和这些设计要点可以省却很多时间。

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是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到资深工程师的转折点。对一个化学工程师来说,实际工程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估算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要比严格计算更加实惠、便捷。

在以后不定期刊发的“工艺设计要点之...”系列选辑中,将汇编一些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数据、图表和关联式。希望广大设计人员,尤其是工艺系统工程师们搜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体会,贡献出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的技能。

本期从几个方面陈列一些常用的工程数据,供化学工程师参考。 常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数据 物性 热容 密度 潜热 导热系数 粘度

单位 kJ/kg-oC kg/m3 kJ/kg W/m-oC cP

水 4.2 1000 1200~2100 0.55~0.7

有机物液体 1.0~2.5 700~1300 200~1000 0.1~0.2 随温度变化

蒸汽 2.0

0.025~0.07 0.01~0.03

空气 1.0 1.29@STP

0.025~0.05 0.02~0.05

有机物气体 2.0~4.0 见下式

0.02~0.06 0.01~0.03

1.8@0oC 0.57@50oC 0.28@100oC 0.14@200oC

普兰德数

1~15 10~1000 1.0 0.7 0.7~0.8

Prandtl数表示流体物性对传热的影响。 有机物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联式:

ρL∝(Tc-T)0.3

有机物气体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ρG=(MW×P)÷(Z×R×T)

水的沸点是压力的函数:

Tbp(oC)=(压力MPa×109)0.25

其他常用的工程常数: 在空气中的声速= 346 m / s 光速= 3.0×108 m / s

重力常数=980.665 gm cm / gf s2 阿佛迦德罗常数=6.02×1023 /mol

普适气体定律常数R= 1.9872 g cal / g mol K =8.31434 J / mol K =8.31434 m3 Pa / mol K 质-能关系=8.99×1016 J/kg =913.5 MeV / u

介电常数=8.85×10-12 F / m =1.26×10-6 H / m

普朗克(Planck)常数=6.63×10-34 Js =4.14 x 10-15 eVs 波尔兹曼(Boltzmann)常数=1.38×10-23 J / K =8.62×10-5 eV / K 元素电荷=1.60×10-19 C 电子静质量=9.11×10-31 kg 质子静质量=1.67×10-27 kg

玻尔(Bohr)半径=5.29×10-11 m

玻尔(Bohr)磁子= 9.27×10-24 J / T =5.79×10-5 eV / T 其他常见的无因次数群:

雷诺数(Reynolds)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 普兰德数(Prandtl)表示流体物性对传热的影响; 施密特数(Schmidt)表示流体物性对传质的影响; 努塞尔数(Nusselt)表示给热系数; 欧拉数(Euler)表示压差;

马赫数(Mach)表示线速与声速之比; 施伍德数(Sherwood)表示传质系数;

史坦顿数(Stanton)表示传递热量与流体热容量之比; 韦勃数(Weber)表示惯性力与表面张力之比; 弗鲁德数(Froude)表示重力对流动过程的影响; 伽利略数(Galileo)表示重力与粘滞力的关系; 格拉斯霍夫数(Grashof)表示自然对流对传热的影响; 路易斯数(Lewis)表示物性对传热和传质的影响; 彼克列数(Peclet)表示总体传热量与扩散传质量之比。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精馏塔和管壳式换热器 精馏塔

1。填料塔:

(a)根据每米填料层高度的压降,来判断是否会液泛。 通常每米填料的液泛压降为0.017~0.025 Kg/cm2

(b)而在载点以下操作,则是正常稳定的操作条件。 通常每米填料的载点压降为0.0043~0.009 Kg/cm2 在此操作条件下的填料等板高度HETP是最低的, 也即分离效率最高。

2。由于风载和地基等原因,塔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3米。 3。对于小于900 mm直径的小塔,通常采用填料塔。 这是基于小直径板式塔制造费用高昂的考虑。 4。典型的全塔效率通常在60~90 %之间。

5。通常筛板塔盘间距为300~400 mm;真空塔盘间距为500~750 mm。

如果考虑方便维修,相应的板间距要大一些,机械设计上的最低要求为460 mm。

管壳式换热器

1。换热介质的流向配置:

(a)将腐蚀性强的流体安排在管内,这样只需少量的贵重合金管材即可。

如果壳间走腐蚀性流体,不仅需要昂贵的壳体材料,而且壳内的管子也需耐腐材料。 (b)将易结垢的流体安排在管内,通过流速控制可以适当清除污垢。 检修期间,不用抽出管束就可以机械清洗直管段。

(c)对于高温/高压操作的流体安排在管内,可以省却特殊、昂贵的制造材料。 (d)将较低流速的介质安排在壳侧,可以体现出其经济性能。 因为低流速流体在壳侧比在管内更易产生有利于传热的湍流现象。 2。在各种操作压力条件下,换热器中较为合理的压降如下: 操作压力 真空~常压 1~1.7 Kg/cm2 1.7 kg/cm2以上

合理的压降

操作绝压的十分之一 操作表压的二分之一

0.35 Kg/cm2或更高

3。当冷却粘度较大流体时,顺流操作比逆流换热要好。 因为冷流体可以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 4。壳径与列管根数的经验关联式为:

D=1.75×d×(n×Np)0.47

其中 D为壳内径,mm d为管外径,mm n为每程的列管根数

Np为每壳程内的管程数。

工艺设计要点之三:材料选择

碳钢 不锈钢 254 SMO 钛合金 铅钛合金 镍 哈氏合金 石墨 钽

优点 缺点

便宜、易成型、最常用、耐微碱性环境 不耐酸、强碱物料、相对易脆(尤其低温环境下) 相对便宜、易成型、相对碳钢更适合于不耐含氯物料、在高温环境下降低性能参数 各种酸、碱性环境

中等价格、相对易成型、相对不锈钢更稍耐含氯物料、在高温环境下稍降低性能参数 适合于各种酸、碱性环境

耐含氯物料(海水环境)、高强度薄材 稍昂贵、难成型、焊接难 耐含氯物料(高温、海水环境) 耐碱性物料(高温、海水环境) 耐酸性物料(适应范围广) 耐弱盐酸性物料

其他材料的替代品(非常苛刻的场合)

非常昂贵、难成型 昂贵、焊接难 相当昂贵、易焊接 非常昂贵、易脆、难成型 极其昂贵、慎重选用

工艺设计要点之四:凉水塔

1。在工业凉水塔设计中,取决于空气的温度和湿含量, 湿球温度就是水可以被冷却到的最低理想温度, 实际上可以达到环境饱和空气90 %左右的冷却等级。 2。凉水塔的尺寸大小是与水温、湿球温度有关的。 其相对大小比例如下:

T水-T湿,oF 相对尺寸大小 5 2.4 15 1.0 25 0.55

3。循环水量通常在5~10 m3/hr-m2,空气速度通常在1.5~2 m/s 4。逆流诱导式通风塔是最常见的。

这些塔的操作条件可达湿球温度的1 oC之内,通常在3~6 oC的温差之内。 5。对于需要每冷却6 oC左右的凉水塔,约有1 %的循环量损失。 飘散损失约占循环量的0.25 %左右,排放约占循环量的3 %左右, 以防止氯盐类物质等化学品在系统中的累积。

工艺设计要点之五:输送装置

1。对于大于120 m长距离、大通量物质传递的场合,选用气流输送装置是最适宜的。 还适用于多个输送源、多个目的地的工况。

对于真空或低压系统(0.4~0.8 Bar),输送空气速度为10~37 m/s。 输送空气量约在0.03~0.5 m3/m3输送固体。

2。拖曳型刮板输送机是全封闭的,适合于短距离输送物质。 块料尺寸约为75~480 mm,输送速度为0.2~1.3 m/s, 所需动力比其他形式的输送装置要大。

3。斗式提升机常用于垂直输送物料的场合,且物质是比较粘稠、研磨的物料。 500×500 mm容量抓斗的处理能力可达28 m3/hr, 提升速度为0.5 m/s,最快速度可达1.5 m/s 4。带式输送机用于长距离、大通量输送。

倾斜度最大为30 o角,600 mm宽的皮带输送能力达85 m3/hr, 输送速度约为0.5 m/s,最快速度可达3 m/s 所需动力相对要小些。

5。螺旋输送机用于粘稠、研磨物料的长达46 m距离的输送。 倾斜度最大为20 o角,300 mm直径螺旋板的输送能力达85 m3/hr, 转速为40~60 转/分时的输送能力可达28~85 m3/hr

工艺设计要点之六:结晶器

1。大多数结晶过程中,C/Csat(浓度/饱和浓度)之比保持在1.02~1.05 之间。 2。晶体生长速度和晶粒大小取决于溶液的过饱和度。

3。在冷却结晶过程中,溶液温度保持在给定浓度的饱和点以下0.5~1.2 oC较合适。 4。常见的晶体生长速度约为0.1~0.8 mm/hr

工艺设计要点之七:电机与透平

1。电机马达的效率一般在85 ~ 95% ; 蒸汽透平的效率一般在42 ~ 78% ; 燃气透平的效率一般在 28 ~ 38% 。

2。对于75 kW (100 hp)以下的用户,通常采用电机, 最高可用于15000 kW (20000 hp)的用户。 3。最常用的是感应电动机。

例如转速低达150 转/分的同步电动机,其额定功率为37 kW (50 hp)左右。 适用于低转速往复压缩机。

4。蒸汽透平机很少用于75 kW (100 hp)以下的用户,其转速可以控制。 5。采用气体膨胀机可以回收上百马力的能量,同时也是获取低温的手段。 膨胀机每产生100kW的功率,相当于移去了360kJ/h的热量。 6。由下式估算透平机的功耗:

其中

ΔH = 实际可用功,Btu/lb Cp = 常压热容,Btu/lb oF T1 = 入口温度,oR

2。风扇用来升高压力约3% ;鼓风机只能升高压力不到2.75 bar(表) ;压缩机则可以升到更高的压力。

3。理论上可逆绝热功率估算式:

功率 = m× z1 ×R ×T1 ×[(P2 ÷P1)a - 1] ÷ a

其中:

T1为入口温度;

P1、P2为进出口压力; R为气体普适常数∴ z1为压缩因子; m为摩尔流率; a = (k-1)/k ,及k = Cp/Cv

4。绝热可逆流体的出口温度T2 = T1×

(P2÷P1)a

5。出口温度不应该超过204 oC 。

6。对于双原子气体(Cp/Cv = 1.4)的压缩比约为4。 7。对于多级压缩,每一级的压缩比应该接近相同。 压缩比 = (Pn / P1) 1/n 共有n级压缩。 8。往复式压缩机的效率:

压缩比为1.5时的效率为65%; 压缩比为2时的效率为75%;

压缩比为3 ~ 6时的效率为80 ~ 85%。

9。入口流率为2.8 ~ 47 m3/s 的大型离心式压缩机效率约为76~78%。

10。活塞往复真空泵可以抽真空到1 torr(绝);活塞旋转真空泵可以抽真空到0.001 torr(绝). 11。单级喷射泵可以抽真空到100 torr(绝);双级可达10 torr(绝);三级可达1 torr(绝);五级可达0.05 torr(绝)。

12。三级喷射泵维持抽真空在1 torr(绝),每kg空气需要100 kg蒸汽。 13。泄露进真空设备中的空气量=k×V2/3 其中当压力大于90 torr时,k=4.8; 压力在3~20 torr时,k=1.9; 压力小于1 torr时,k=0.6; V为真空设备的容积,m3;

泄露进真空设备的空气量,kg/h

工艺设计要点之十七:换热器

1。热交换器计算式Q = U×A×F× (LMTD) 中LMTD的校正因子可取F = 0.9。 2。最常见的换热管外径为19、25、38 mm ,三角形排列,管长6000、3000 mm 。 3。壳径300 mm的换热器面积约为9.3 m2; 壳径600 mm 的换热器面积约为37.2 m2; 壳径900 mm的换热器面积约为102 m2。

4。换热管内液体流速应该为1 ~ 3 m/s ;气体流速应该为9 ~ 30 m/s 。 5。带有腐蚀、污浊、锈蚀或者高压的流体通常安排在管内侧。 6。粘性和冷凝的流体通常安排在管外壳侧。

7。对于蒸发工况,压降约为0.1 bar;其他工况约为0.2 ~ 0.68 bar。

8。管壳式换热器中对于同端面管内外流体的最小温差约为 10 oC;对于冷剂约为5 oC 。 9。凉水塔出口温度通常为30 oC ,返水温度不高于45 oC 。

10。从参考文献中可以找到许多管壳式换热器中传热系数的估算式,

参见本园地2000-12-22刊发的“如何设计换热器及平均总传热系数U的初估”。 11。对于换热面积为10 ~ 20 m2的工况,最好选用套管式换热器。

12。螺旋板换热器通常用于泥浆及含有固体物料的工况。

13。带垫片的板式换热器温度可高达160 oC,由于其高效传热及“交错温差”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

工艺设计要点之十八:板式塔

1。对于理想混合物,其相对挥发度可以取其纯组分蒸汽压的比值。 2。塔的操作压力主要取决于冷凝器中冷剂的冷凝温度, 以及再沸器中为避免工艺物流热降解而允许的最高温度。 3。对于顺序分离精馏塔系列:

首先进行最容易的分离(采用最小塔板数及最小回流比)

如果相对挥发度及进料组成变化不是很大,可一次将需要的产品精馏出塔顶。

如果相对挥发度及进料组成变化很明显,按照其挥发度的降序排列,依次精馏出所需产品。 如果进料浓度变化很明显,但是相对挥发度相差不多, 按照其浓度的降序排列,依次精馏出所需产品。

4。最经济的回流比通常在最小回流比的1.2 ~ 1.5倍之间。 5。最经济的塔板数通常取最小理论板数的两倍, 而最小理论板数是由Fenske-Underwood关联式决定的。 6。通常塔盘设计中实际塔盘数目要比计算值富余出10 % 。 7。板间距应该取450 ~ 610 mm 。

8。塔盘效率最高值通常在中等压力下蒸气线速度为0.6 m/s ;

真空条件下蒸气线速度为1.8 m/s 。 9。每块塔盘的典型压降为0.007 bar。

10。水溶液物系精馏的塔盘效率通常在60 ~ 90 % ,而气体吸收和汽提塔的塔盘效率接近于10 ~ 20 %。

12。最常见的三类塔盘为浮阀、筛板和泡罩。泡罩适用于要求低漏液率的工况,其压降比浮阀和筛板塔盘还要低。

13。筛板塔盘筛孔直径约为6 ~ 13 mm,开孔面积约占塔盘总鼓泡面积的10 %。 14。浮阀塔盘阀孔直径为38 mm,每平方米鼓泡面积中约设置130 ~ 150 个浮阀。 15。最普通的堰高为50 ~ 76 mm,典型的堰长取塔径值的 75 %。 16。回流泵的输送能力应该有至少10 %的设计余量。 17。适宜的Kremser吸收因子通常在1.25 ~ 2.00 之间。

18。回流罐通常是卧式安装,设计停留时间为5分钟时充满罐容积的一半。

19。对大多数的塔,直径至少为0.9 m ,其顶部应该留1.2 m高度的蒸气排放空间, 底部应该留1.8 m高度的釜液累积排放和再沸器返回接口空间。 20。由于风载和基础的原因,塔高不宜超过为60 m。 21。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30,最好低于20。 22。根据塔径粗估再沸器热负荷:

Q = 1.36×D2 对于加压精馏塔;

Q = 0.8×D2 对于常压精馏塔; Q = 0.4×D2 对于真空精馏塔。

塔径D,m

其中热负荷Q,106 kcak/hr;

工艺设计要点之十九:填料塔

1。填料塔的压降总是比相应的板式塔要低。

2。经常采用规整填料来改造现有板式塔,以提高产能或者分离要求。 3。对于气相流率为14 m3/min 时,宜选用25 mm 规格的填料; 对于气相流率为57 m3/min 时,宜选用50 mm 规格的填料。 4。塔径与填料直径的比值通常应该大于15。

5。为避免被压扁,塑料填料层单段高度宜限制在3 ~ 4 m ,

而金属填料床层单段可高达6 ~ 7.6 m。

6。对于鲍尔环填料,沿塔高每间隔5 ~ 10倍塔径时,就应该设置液体再分布器;

对于其它散堆填料,每间隔6.5 m时,就应该设置液体再分布器。

7。大于900 mm塔径的液体再分布器喷淋头,约为塔截面积上86 ~ 130 个/m2 ; 小塔中的喷嘴密度还应更大些。 8。填料塔操作泛点率应该在70 %左右。

9。对于气液吸收塔的理论板当量高度(HETS),25 mm鲍尔环为0.4 ~ 0.56 m ; 50 mm鲍尔环为0.76 ~ 0.9 m。 10。设计压降: 工况

吸收和再生塔 不发泡体系 中等发泡体系 气体洗涤塔 水为溶剂 化学品溶剂 常压或加压蒸馏塔 减压蒸馏塔 任何体系的最大值

压降,Bar/m填料

0.002 ~ 0.003 0.001 ~ 0.002

0.003 ~ 0.005 0.002 ~ 0.003 0.003 ~ 0.007 0.001 ~ 0.003 0.008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十:反应器

1。反应速率数据必须由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得出,

停留时间和空速数据的最终确定必须在试验台上取得。

2。催化剂颗粒的尺寸:流化床一般为0.1 mm,泥浆床一般为1 mm, 固定床一般为2 ~ 5 mm。

3。对于均相全混釜反应器,输入搅拌浆的功率应该为0.1 ~ 0.3 kW/m3 。 然而如果有传热发生,则所需功率应该三倍于上述数值。

4。当平均停留时间达到组分均一所需时间的5 ~ 10倍时,就达到了CSTR的理想状态。 适当设计的搅拌约500 ~ 2000次旋转,才能达到组分均一。

5。液体或者淤浆介质间相当慢的反应,通常最经济的配置应该采用3 ~ 5个全混釜反应器串联。 6。平推流反应器的典型应用,在高流率产出物及短停留时间,当需要明显的热量传递时选择它。 7。当达到平衡条件下95%的转化率时,一个5级全混釜反应器相当于一个活塞流反应器的性能。 8。温度升高10oC,通常反应速率会加快一倍。

9。非均相反应的反应速率经常是由传热或传质因素控制的,而不是化学动力学。 10。有时,改善催化剂选择性能比增加反应速率更有效。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十一:制冷

1。一冷冻吨相当于移出12,000 Btu/h 的热量。 2。各种常用的制冷剂:

制冷剂 温度,oC -18 ~ -10 -45 ~ -10 -100 ~ -45

深冷盐水、乙二醇 氨、氟里昂、丙烷/丙烯 乙烷、乙烯

3。取决于凉水塔的规模,冷却水出口温度在27 ~ 32 oC 之间,

回水温度应该在42 ~ 52 oC 之间,海水回水温度不应该高于43 oC。 4。传热流体:石油馏分油315 oC 以下;

导生油或其他合成油400 oC以下;熔盐600 oC 以下。 5。通常压缩空气的压力有:3、10、20、30 kg/cm2几种。 6。仪表空气参数一般为3 kg/cm2,-18 oC露点温度。

Btu是什么的缩写?

请问Btu是什么的缩写?和J,Cal是如何换算的啊? 能否给出冷冻吨的具体定义。谢谢

BTU是英热单位和冷吨的定义、换算

BTU: British Thermal Unit 的缩写。

1 BTU = 1.055 kJ 1 kcal = 3.9683 BTU

冷吨: 1冷吨表示1吨0℃的饱和水在24小时冷冻到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通常冷吨分:冷吨、美国冷吨、日本冷吨,其换算单位为:

1 冷吨 = 1.09127 美国冷吨(USRT) = 1.02167 日本冷吨 = 3300 kcal/h = 13100 BTU/h 1 美国冷吨 = 1.06810 日本冷吨 = 3024 kcal/h = 12000 BTU/h 1 日本冷吨 = 3230 kcal/h = 12820 BTU/h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十二:过程控制

1。两个基本定律:

不要试图控制你根本不了解的系统; 最简单的控制就是最好的控制系统。 2。常规过程控制有:

(1)开关控制适用于具有相对缓慢工艺流率的大型控制系统场合,

例如空调系统的空气体积值是非常大的系统容量;大型容积罐中的位式调节等。 (2)比例控制适用于无须闭环控制的系统场合,就象位式调节那样。 (3)比例积分控制用于约90%工业过程控制的系统场合。

(4)比例微分控制。(5)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用于约10%工业过程控制的系统场合。 3。控制方法有: (1)反馈控制; (2)阶梯控制; (3)比率控制; (4)前馈控制。

4。控制仪表由以下部件组成:

(1)控制阀的固有特性表征为在恒定压力降条件下,阀开度与通过阀的流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其中又分为线性的、对数(等百分比)及快开等流量特性。 选择控制阀时要注意不要选用余量超过20%的控制阀;

如果处理量范围过于宽阔,议选用两个并行阀,一个用于处理低流量控制,另一个用于所需要的较大调节流量; 对于大管线的流量控制,更经济的做法是选用变速泵来控制流量。 (2)气动和电动控制执行机构。 (3)控制信号。

5。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是利用微处理器来处理数字输入及输出逻辑信号的控制器。 6。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各个过程控制回路的操作系统。 7。最新的控制系统还有模糊逻辑控制和神经控制系统

泵的选择

在一些特殊工况下选泵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点:

1、要处理的液体流量:这是决定泵尺寸的第一要素,是否要设置并行操作的泵也在此时确定下来。 2、所输送液体要克服的压头:通过压差计算(上、下游装置的垂直高度以及输送管线中的摩擦阻力等)确定下来。

很大程度上据此来选择适宜的离心泵以及所需要的级数。

3、所输送液体的性质:在规定产能下,粘度就决定了摩擦损失的大小,继而决定了所需功率的大小。 而液体的腐蚀特性将确定泵及填料结构的选材。

对于带有悬浮颗粒的液体,要保证足够大的泵中间隙。

4、驱动机:如果泵是由电机或内燃机来带动,用马达直接带动的工况下,宜选择高速离心泵或旋转泵。

5、如果泵是间歇操作,要格外注意不同于连续操作的腐蚀问题。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十四:往复泵与离心泵的比较

往复泵相对于离心泵的优势归纳如下: 1、比离心泵可以设计更高的压头;

2、入口压力可以低于大气压,而无须专门的装置; 3、在操作上更灵活;

4、在很宽的操作流量范围里,可以基本保持恒定的效率。 离心泵相对于往复泵的优势归纳如下: 1、比往复泵便宜;

2、泵送压力稳定,而无震(脉)动;

3、可以直接与马达联结,而无需齿轮或皮带; 4、出口管线上的阀可以完全关闭,而不会损坏; 5、可以处理含大量固体颗粒的悬浮液。 总的来说,离心泵的优势比较大。

对于带有悬浮颗粒的液体,要保证足够大的泵中间隙。

4、驱动机:如果泵是由电机或内燃机来带动,用马达直接带动的工况下,宜选择高速离心泵或旋转泵。

5、如果泵是间歇操作,要格外注意不同于连续操作的腐蚀问题。

工艺设计要点之二十四:往复泵与离心泵的比较

往复泵相对于离心泵的优势归纳如下: 1、比离心泵可以设计更高的压头;

2、入口压力可以低于大气压,而无须专门的装置; 3、在操作上更灵活;

4、在很宽的操作流量范围里,可以基本保持恒定的效率。 离心泵相对于往复泵的优势归纳如下: 1、比往复泵便宜;

2、泵送压力稳定,而无震(脉)动;

3、可以直接与马达联结,而无需齿轮或皮带; 4、出口管线上的阀可以完全关闭,而不会损坏; 5、可以处理含大量固体颗粒的悬浮液。 总的来说,离心泵的优势比较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