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说课 01

更新时间:2024-01-06 07:3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是同学,说课题目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本课程主要选自我讲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十四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描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既使用于学生集体讨论分析,又适合学生自学,朴素平实,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一观点。并且用名家的论述进一步理性地阐述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人类文化的了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艺术史怎样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4、教学难点:

(1)、欣赏齐白石 的虾,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比较虾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和在齐白石笔下的虾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2)、欣赏《开国大典》艺术来源于史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史实作为分析让学生更能理解艺术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中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有所了解,但不怎么懂艺术史怎样来源与生活?

怎样高于生活的。因此如何在一个课时中多元化地向学生说明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是我考虑较多的问题。 2、为了能深入浅出的向学生展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我采用多媒体展示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

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节课原来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来源,和艺术高于现实生活的。但由于本次开课学生是初二年级的,所以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学设计主要还是围绕现实生活的一些实例讲解。

2、学法设计: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

法。展示不同的画(国画、油画),和现实中的照片来进行对比。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讨论法则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来区别艺术与生活的不同。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互问使他们进入上课状态 ,所用时间为2分钟,在导入新课中,用5分钟回忆上节课讲述的《捣练图》作品描绘了什么?作品的内容是来自哪里?在我

们中国,有一位画家最擅长表现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他是谁? ;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由于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所以用15分钟,最后进行本课的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检查教学工具、同学们好

2、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讲述的《捣练图》作品描绘了什么?作品的内容是

来自哪里?在我们中国,有一位画家最擅长表现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他是谁?

3、讲授本课

(1)、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

到很高的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与形似,主张作画要向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先生画的虾,人们都觉得画的很像,虾的身体透明,会游、会跳动,看看画家笔下的虾和现实生活中的虾是否完全一样?哪里不一样?《虾》的艺术处理:在齐白石几十年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虾的腿很多,他仅画五条,就显得多尔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3)、《开国大典》的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画面不仅再现当时宏伟壮阔的场面,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简单欣赏其他美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对人物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秋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就是画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4)、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加强学生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5、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欣赏梵高的《夜咖啡馆》对比梵高的画和相片两图的异同说明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g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