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更新时间:2023-07-22 09: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心病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心病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2.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5.猝死因原发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心病—危险因素

性别: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女性绝经后高血脂: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等危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性格急躁等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心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

脂代谢异常

冠心病吸烟

高血压久坐肥胖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 Pt聚集、血 Pt聚集、血栓形成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激活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淋巴循环泡沫细胞脂蛋白变性 HDL异常 HDL异常纤维肌性内膜增生粥样硬化灶动脉狭窄、阻塞、痉挛血浆成分通透性增加

冠心病、脑梗死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Fibrous cap LumenShoulder

IntimaMedia

Lipid CoreElastic laminæ Internal External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定义:急剧、暂时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胸痛部位:(胸1-5交感神经节和相应髓段皮肤浅表神经分布区)

位于胸骨中上段后部,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常向左上肢尺侧、颈部、下颌、上腹部等放射。

胸痛性质:压迫感、紧缩感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分型:稳定型心绞痛:

后可迅速缓解,多发生于体力负荷增加时。

机制:由于冠脉狭窄(>70%),当心脏负荷过重,耗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耗氧多于供氧)所致。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

特点:胸痛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不易被硝酸甘油缓解,与体力负荷无关。

机制:由于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等),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或)冠脉痉挛,致冠脉不完全闭塞。(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时有进展为心梗的可能)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ACS的发病机制ACS的发生是不 ACS的发生是不稳定斑块所致

斑块破裂

炎症细胞介导

血小板粘附、激活、血小板粘附、激活、聚集

血栓形成

完全性堵塞性血栓 QMI老年心脏病学.老年心脏病学.王士雯著

非完全性堵塞性血栓

急性血栓堵塞

NQMI

UA

心性猝死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均是由于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或斑块纤维帽裂隙等不稳定状态,导致血小板聚集及(或)冠脉痉挛,管腔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所致。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心绞痛-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 :-PTCA-ISI -PTCA+ISI外科治疗:-冠状动脉-主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心绞痛-药物治疗

抗缺血药物:

老三样: 硝酸酯、新三样:ACEI、他汀类、曲美他嗪

抗血栓药物:

抗凝

抗血小板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1.硝酸酯类

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

机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生成NO,NO可活化鸟苷酸环

化酶,使cGMP生成增多,从而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同

时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供血供氧。

剂型:喷雾、片剂、针剂、贴剂

不良反应:头胀痛、面红、心率加快、偶有血压下降。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机制: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

收缩力减弱,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

心绞痛发作。

主要用于劳累型心绞痛,不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3.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常用);伴高血压者,宜选用长效

二氢吡啶类,如氨氯地平及非洛地平

机制: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内,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冠脉血流。尤其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并可抑制激肽降解,使前列环素生成增加,从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扩张冠脉血管,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此外,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防止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冠脉内血栓形成。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5. 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他汀类:

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机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可进一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从而起到抗心肌缺血作用。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缺血药物 6.代谢调节药:曲美他嗪

机制:在缺血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增强,葡萄糖氧化受抑制。曲美他嗪作为代谢调节剂,通过抑制缺血心肌中脂肪酸的氧化,直接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血小板环氧化酶板聚集,同时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防止血管痉挛;

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出血

2.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主要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出血

临床药物治疗学_冠心病

药物治疗-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

3.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为最强的抗血小板药:直接阻断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替罗非班(欣维宁):目前主要用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f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