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7-29 13: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60周年的献礼作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故事是从1945年,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的,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置和平不顾,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谈判失败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内战爆发了。影片中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看完影片,我们不禁会问:“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结合历史,总结电影,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 来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 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 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 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 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国民党自身严重腐败。党政军皆然。而共产党自身清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全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击退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 洗,社会矛盾激化。而共产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饭吃饭,走进群众,深入 民心。 第四, 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 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 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 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迈向成功。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 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

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 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 心在起伏。我感到悲哀,自责,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年轻人 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的年 轻人却没有实力,没有业绩,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 十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标。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人, 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 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 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 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 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 青年也无法脱离社会而自行成才, 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 道理。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而献身志愿服务、 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胡锦涛同志的期望,就要志存高远并脚踏实 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 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