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试真题

更新时间:2023-05-02 03: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考试真题

一、真题及详解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

B.经过录入

C.经过编辑加工

D.经过审批

【答案】C ~@@

【解析】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某种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②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而不论其是具有相对固定形态的,还是呈灵活多样形态的;③具有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2[已过时]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A.期刊

B.报纸

C.图书

D.邸报

【答案】C ~@@

【解析】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期刊,后来又出现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文化产品相继出现,编辑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编辑活动与出版物种类的出现是相伴而行的。所以,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

B.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C.对读者影响最大

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

【答案】B ~@@

【解析】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是:①在出版方式上是“连续出版”,即以一定的出版周期用一个稳定的名称一期接一期地出版,期与期之间仅以序号(或再加上出版时间)相区别;②在内容上特别注重时效性,一般不会再版或修订等,且均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A项,系统性与稳定性的内容是图书的特点。

4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编辑参与下才能完成

B.精神生产过程由作者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答案】D ~@@

【解析】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①精神生产过程。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②物质生产过程,亦即复制过程,各种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从总体上说,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生产过程把精神生产劳动的成果复制到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

5出版业的产品只有作为()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艺术作品

B.学术作品

C.文学作品

D.商品

【答案】D ~@@

【解析】出版业为了组织出版物的生产和传播,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它要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谋求经济实力的壮大。它的产品只有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因此,我国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又具有产业经济属性。6[已过时]负责技术编辑或校对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归入编辑类,统称()。

A.高级编辑

B.高级编校

C.主任编辑

D.副编审

【答案】D ~@@

【解析】副编审属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负责技术编辑和校对方面的工作。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7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A.经、史、子、集四部

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

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

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答案】B ~@@

【解析】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是“七分法”。它创始于《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综合性目录书。《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结论。所以《七略》虽以“七”为名,实际上只有“六类”。

8“杀青”一词来源于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是指()。

A.将竹子截断

B.将竹子加工成薄片

C.将竹子烤干并削去竹青

D.在竹片上刻出契口

【答案】C ~@@

【解析】杀青是我国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

9明清时期“私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开始重视书商的作用

B.利用私人的藏书编印丛书

C.以赢利为目的

D.多受官府指派

【答案】B ~@@

【解析】私刻的主体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他们刻书多是出于崇尚学问、推广文化、传播知识而非赢利。因士人学者或亲自校勘,或延聘专家代劳,所以校刻精审,图书质量较高,为当时及后人所重。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A.《新青年》

B.《少年先锋》

C.《红旗》

D.《新生活周刊》

【答案】A ~@@

【解析】1920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设立新青年社,出版期刊《新青年》和《新青年丛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刊物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新青年》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11某地理专业期刊为更鲜明地体现办刊宗旨,拟调整栏目的设置,进行这种变更()。

A.由期刊主编自行决定

B.按创办新期刊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C.报请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

D.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答案】A ~@@

【解析】期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业务范围(包括办刊宗旨、文种),均应依照有关创办期刊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调整栏目设置不需要经过登记或审批。12[已过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被缓登一次的,应推迟()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答案】B ~@@

【解析】在一个登记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暂缓一年登记:①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一年;②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③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该类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学习要求,方可恢复登记。凡被缓登一年的,应推迟一年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13[已过时]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该类人员()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A.两年之内

B.三年之内

C.四年之内

D.五年之内

【答案】D ~@@

【解析】对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者,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且五年之内不准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14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属于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系统中的()机制。

A.预报

B.约束

C.监督

D.引导

【答案】B ~@@

【解析】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三章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的第三节规定,约束机制要求:坚持出版社年检登记制度、坚持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坚持图书跨省印制审批制度、坚持图书售前送审制度。

15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冠以()作为标志符。

A.ISBN

B.ISSN

C.ISRC

D.ISRN

【答案】B ~@@

【解析】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 ISSN)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可以简称“ISSN”。A项,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简称;C项,ISRC是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简称;D项,ISRN不是国际出版物标识符。

16某文化公司策划选题和组稿后,与K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出版该书所需的生产费用等划入K出版社账户,并负责印制和包销该书。K出版社以自己的书号出版该书。K出版社的行为属于()。

A.买卖书号

B.合作出版

C.侵权出版

D.正常出版

【答案】A ~@@

【解析】凡是以管理费、书号费、刊号费或者其他名义收取费用,出让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权力,放弃编辑、校对、印刷复制、发行等任何一个环节的职责,给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书号、刊号和办理有关手续,使其以出版

单位的名义牟利,均按买卖书号、刊号查处。题中,K出版社放弃了印刷、复制和发行的环节,应视为买卖书号的行为。

17[已过时]下列关于出版社管理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种内在运作方式的建立旨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

B.由分别与责、权、利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共同组成C.既具有对外功能,又具有对内功能

D.既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又具有文化单位的特殊性

【答案】C ~@@

【解析】C项,出版社管理机制是指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而建立的内在运作方式,不包括对外功能。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18[已过时]某出版社2004年5月份图书不含税销售额为200万元,该月累计进项增值税税额12万元,该月应纳增值税税额为()万元。

A.27.56

B.26

C.22

D.14

【答案】D ~@@

【解析】我国对出版社的出版物销售收入,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除挂历的销售收入适用17%的税率外,其他出版物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当期销项增值税额=当前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200×13%=26(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增值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26-12=14(万元)。

【说明】据2019年最新增值税税率表,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增值税税率为9%。

19一个出版社能否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最主要的因素是()。A.规模大小

B.出版物质量高低

C.出版物数量多少

D.历史长短

【答案】B ~@@

【解析】高质量的图书能够获得“双效益”,有利于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一个出版社能否在社会上和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不仅仅在于赚了多少钱和出了多少书,主要还是在于出了多少高质量的图书。一个出版社如果大量出版低级庸俗的图书,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赚了钱,但同时也给出版社脸上抹黑,导致声名狼藉,甚至被社会摈弃。所以说,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20某图书原计划印制5000册,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0元;后改为印8000册,则单位固定成本为()元。

A.8

B.7.68

C.4.8

D.3

【答案】D ~@@

【解析】单位固定成本是指每一单位出版物的固定成本,公式为: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本题中固定成本总额并未发生变化,生产数量从5000册变成8000册,因此,单位固定成本=24000÷8000=3(元)。21以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形式支付的稿酬,应该()。

A.列入变动成本

B.列入固定成本

C.将基本稿酬列入固定成本,印数稿酬列入变动成本

D.将基本稿酬列入变动成本,印数稿酬列入固定成本

【答案】C ~@@

【解析】按照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这种方式,出版者应根据作品的字数向作者支付一定的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印数稿酬。基本稿酬根据字数付酬,与生产量无关,属于固定成本;印数稿酬与生产量变动是同步增减变动的,属于变动成本。

22在对运用印张定价法测算出的图书价格作调整时,下列因素中不必考虑的是()。

A.品牌

B.读者的消费心理

C.需要缴纳的税金

D.同类出版物的价格状况

【答案】C ~@@

【解析】定价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销售。价格的确定,既受各种因素影响,又与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定价目标有关。出版物价格的制定,受

成本、利润、生产数量、市场需求、同类出版物价格状况、消费者心理和品牌等因素的影响。

23为宣传出版社形象,X出版社社长办公会议决定由青年读物编辑室主任Z根据社里的资料,以X出版社的名义撰写《X出版社的畅销书战略》一文;社长Y 向Z谈了文章的大致要点,后又对该文作了修改。如无其他约定,该文的著作权属于()。

A.X出版社

B.X出版社的青年读物编辑室

C.室主任Z

D.社长Y

【答案】A ~@@

【解析】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题中《X出版社的畅销书战略》一文,由X 出版社主持,在X出版社的名义下由Z创作,X出版社承担责任,因此,《X出版社的畅销书战略》的作者应是X出版社,著作权也应由X出版社所有。

24著作权法所称“作品”的特有属性不包括()。

A.篇幅达到一定规模

B.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智力成果

C.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D.具有独创性

【答案】A ~@@

【解析】作为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这一概念包含四层意思:①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仅限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②作品必须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感知;③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可以通过印刷、绘画、摄影、录制、表演、放映等形式再现;④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对于思想观念的表述是原创性的,它是作者独立创作的,而非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而形成。

25改编作品的著作权由()。

A.改编者享有

B.改编者和原作品的作者共同享有

C.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

D.改编者以及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

【答案】A ~@@

【解析】改编作品是演绎作品的一种。演绎作品的形成有一个创作过程,演绎作者在改变已有作品类型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改编作品作为一种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相应地属于改编者。

26某出版社请该社已离职的美术编辑承担一些图书的装帧设计,这些设计属于()。

A.职务作品

B.委托作品

C.编辑作品

D.合作作品

【答案】B ~@@

【解析】委托作品是指作者(受托人)根据与委托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委托合同所创作的作品。题中,该美术编辑已经离职,不再属于出版社内部人员,故其承担的图书装帧设计属于委托作品。

27[已过时]根据《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单位可得被许可人所支付报酬的()。

A.80%

B.60%

C.50%

D.40%

【答案】D ~@@

【解析】根据规定,经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社对其出版的作品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社应将所得全部报酬的60%支付给著作权人,即出版单位可得被许可人所支付报酬的40%。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28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著作权贸易的客体是()。

A.信息内容

B.知识产权

C.出版物

D.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答案】B ~@@

【解析】普通商品贸易的客体是有形的商品,而著作权贸易的客体是无形的知识产权,即著作权中的某项或某几项财产权。

29关于凡例,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凡例又称“例言”

B.凡例应置于目录前,并可以不编入目录

C.凡例通常分条分款列出

D.凡例一般由图书的编辑或作者撰写

【答案】B ~@@

【解析】凡例又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之后、正文之前。它是作者或编辑为方便读者而撰写的介绍图书内容、编纂体例、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多用于工具书、资料汇编、地图册、科技专业书等,其主要内容包括编纂意图、基本内容、读者对象、编纂体例、资料来源、选文标准、收词原则、条目编排、释义范围、释文要求、行文规格、检索方法,以及其他所有必需的技术性说明。

30[已过时]编者按是()向读者所作的交代或说明。

A.总编

B.主编

C.责任编辑

D.出版单位

【答案】D ~@@

【解析】编者按一般由责任编辑撰稿,经复审、终审者审定;有些重要的编者按,往往由出版单位负责人撰稿。编者按编者对作者、作品的评价,是代表出版单位作出的,必须十分慎重,要有充分的事实材料作为依据。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把错项选入,该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

3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有()等。

A.时效性强

B.有固定名称、按一定周期连续出版

C.知识丰富

D.一般不修订再版

E.形式多种多样

【答案】ABD ~@@

【解析】期刊与图书的不同之处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延续性,期刊是连续出版物,而图书是非连续出版物,所以延续性是期刊与图书的主要区别;

②时效性,期刊要求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和学术文化前沿,每一期新出版的期刊,总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③周期性,期刊出版有固定的周期,按照不同的时间节奏定期出版;④一次性,期刊一般不会再版或重印(但可以结集出版,如出版合订本、精选本等);⑤定向性,期刊有明确的受众,因此可以采用预订等形式定向发行,形成稳定的读者群。

32作为产品,出版物的特点有()等。

A.它是精神产品

B.它是物质产品

C.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D.同一种产品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会导致利润率的同比例变化

E.它的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答案】AB ~@@

【解析】出版物的特殊性表现在:①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②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抗。

33关于出版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

B.出版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本要务

C.出版业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生产流通

D.出版业具有意识形态性

E.出版业的产业属性大于事业属性

【答案】ACD ~@@

【解析】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我国出版业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意识形态性;②具有产业经济属性,我国出版业又是一种文化产业,具有产业经济属性;③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④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⑤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34我国出版业主要由()构成。

A.出版行政单位

B.出版单位

C.印刷复制单位以及制作单位

D.发行单位

E.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

【答案】BCDE ~@@

【解析】从出版环节来看,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项,出版行政单位是国家机关,不属于出版业。

35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

A.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B.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C.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D.负责校正原稿中的文字错误

E.解决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在校样上对原稿的质疑

【答案】ABC ~@@

【解析】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有:①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②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③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④指导二级校对、三级校对进行工作。

3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有()。

A.催生了出版物的新类型

B.使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日益普遍

C.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任何作品都能以各种出版物的形式出版

E.出版业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ACE ~@@

【解析】B项,线性编辑系统是传统视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才是新技术;D项,并非任何作品都能以各种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建筑作品、模型作品属于不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37据考古发现,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以承载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有()等。

A.甲骨

B.羊皮

C.青铜器

D.缣帛

E.纸草

【答案】ACD ~@@

【解析】从考古发掘看,纸发明以前用以承载文字信息的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与缣帛等。甲骨是指龟甲与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我国的青铜器制作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黄河流域就已开始。早在春秋战国时,《墨子》中已有“镂于金石”的记载。“简牍”是“简”和“牍”的合称,指加工成细长条而可书写文字的竹、木片。从文献记载看,缣帛与简牍常并称“竹帛”,故当在同期流行。

38下列各组出版行业用语中,源自竹简木牍的有()。

A.勒口、索线、出血

B.天头、地脚、卷册

C.版图、素书、图谱

D.反书、阳文、拓本

E.尺牍、书札、篇籍

【答案】BE ~@@

【解析】从形态和功能看,简牍已具有较完备的书籍形态,后世的书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袭了简牍的形制,如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书写形式,版面的版框、行款、天头、地脚。此外,书之称“卷”“册”,以及书业中的“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等行话,都与简牍相关。

39迄今发现的早期印刷品中,数量最多的是()。

A.风水书

B.佛经

C.佛像

D.诗歌集

E.四书五经

【答案】BC ~@@

【解析】关于雕版印刷的产生时间,从技术发展的渐进角度分析,产生在隋唐之际的可能性是较大的。雕版印刷至晚唐已高度成熟。唐代的印刷出版物,以佛经与佛像为最多,其次是历书、韵书等。

40关于“饾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饾版是一种可以同时印两种颜色的彩印法

B.饾版是一种多色叠印的印刷法

C.饾版是明朝末年发展形成的一种印刷法

D.饾版也称“饾订”

E.饾版是一种不施颜色压印图案、花纹的印刷法

【答案】BCD ~@@

【解析】饾版产生于明末,因其形似“饾饤”(一种五色小饼)而得名,是指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刻成一块一块的小木版,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画图,并非是同时印两种颜色。运用此类技术的代表作品有明末书画家胡正言主持刊行的《十竹斋画谱》、颜继祖编印出版的《萝轩变古笺谱》。

41[已过时]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将书籍刻印分为私刻和()。

A.公刻

B.官刻

C.坊刻

D.合刻

E.独刻

【答案】BC ~@@

【解析】近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将古代的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私刻的主体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坊刻的主体是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近来,也有学者将寺院刻书另作一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