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更新时间:2023-04-17 21:0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32 页

目录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2)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8)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15)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22)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27)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32 页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6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说明:仿真模拟试题是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及出题难度,结合常考侧重点,精心整理编写,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是考研必备参考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审美范畴

【答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小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小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什么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2. 直觉说

【答案】“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3. 自然美

【答案】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4. 审美移情

【答案】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人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32 页 分析。

5.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二、简答题

6. 艺术作品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什么关系?

【答案】(1)艺术作品的层次

①物质材料层

即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②符号形式层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次;

③意象世界层

它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它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④超验意境层

超验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艺术作品四个层面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四个层面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共同构成犷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后面的层面总是以前面的层面为基础的,同时,它们又并非超越于前者之外,而是如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在前者之中。

例如,符号形式本来就始终是以物质材料的方式存在的,而审美意象则是通过符号形式的意义来构成的;意境虽然具有形而上的超验色彩,但却从不脱离具体的审美意象,意象层面恰恰是进入意境层面的必由之路。没有意象的引导,意境的产生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的戏曲没有布景,只凭动作及意象来暗示一种境界;中国的古诗少用动词,仅凭名词、形容词构成的意象就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验的意境。

总之,艺术作品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凭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层面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离开了这个整体,每一单个的层面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32 页 7. 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答案】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8. 简述丑的历史。

【答案】(1)在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时期,是没有美丑之分的。

(2)美和丑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古代社会已经分的很清楚了。凡是形式上和谐、一致的,看上去令人愉悦的东西就是美的(实际上是优美),凡是形式上零乱、不和谐的,看上去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就是丑的。而且,美的东西和“善”相联系,丑的东西和恶相联系。

(3)在很长的时期内,中国大约在隋唐之前,西方大约在十八世纪浪漫主义之前,人们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人们提倡和追求的都是美——优美,而丑却被抑制了。丑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人们给了它一个位置,就是作为美的衬托而存在。

(4)随着实践的加深加广,人生境界的扩大,审美主体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人们可以正视丑、面对丑,并且能够欣赏丑。现代派兴起后,丑就堂而皇之地被表现了。

9. 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

【答案】(1)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美育是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联系又存在区别。

①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联系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在历史上,最初的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至今艺术教育还是美育的核心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艺术中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区别

a.二者内涵不同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审美教育不一定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即便涉及对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了形成、完善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健康的人格。

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l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