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10-12 0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雨花学校 叶崇凤

很多人在谈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时,更多地是关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校长们在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的相关理论时,强调得更多的也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和条文,似乎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去越教育教学的“雷池”,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依“本”上课,教师的师德就没有问题。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上课,妙趣横生,口若悬河,枯燥的知识在他旁征博引的讲解中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有的老师上课却如和尚念经,有趣的知识被讲解得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尴尬。有的老师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喜欢他,愿意和他接近,甚至举手投足之间也有意无意地模仿;而有的老师无论教了多少年的书,却始终无法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空间。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学生喜欢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至少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不合格的老师又何谈师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何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力的表现,力的变化,这“力”包括说服力、感染力、感召力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这些无形的教育影响力中,最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就是人格的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人格的影响。换句话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就是在用自己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因此,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就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

1

他的职业活动和生活中的性情、气质、能力对学生产生的极强的吸引力,可包括教师的博学、思维活跃、胸怀开阔、交往坦诚以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严格要求和善解人意、无微不至的关怀等。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少可以表现在智慧的启迪、兴趣的培养、心灵的呼唤和情感的共鸣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对职业的热爱是最好的示范作用。当学生看到你视自己的工作为崇高的事业,全身心投入,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就都有教育作用;你以自己的事业赢得学生的敬仰。同时,以你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学生盼望上语文课,因为你教他,使他爱学语文;学生盼望上数学课,因为他欣赏你,认可你,他因此爱上数学??,这就是人格魅力的首要标志。

其次,学生因敬仰老师而热爱学科,又因热爱学科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教学实际中,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崇敬某个学科老师而对其所教学课产生浓厚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的学生,谁都不能小觑了他未知的将来。

第三,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支撑点、成长点。抓住学生的点,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用心灵来塑造心灵。

第四,教师要力争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力求情感的共鸣。宋代诗人苏轼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启示我们:只有共鸣,才会有美妙的琴声。同理,学生只有觉得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师生间无话不谈的时候,教育才会达到美妙的境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如此巨大,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一、修身养性。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

2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地通过修身养性积极地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人格魅力的影响是心灵的播种。当学生崇拜自己的老师,从心里觉得应该“像他那样生活”的时候,这位教师事业成就和人格完善才实现了融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个问题时讲到了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的故事。她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叔同先生令人敬仰的原因就是他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谦和的人品,一丝不苟的作风,这些通过李叔同先生多年修身养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如幽谷兰香,如日月光芒,令他的学生高山仰止。

二、陶冶性情。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陶冶自己的性情,而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使自己成为兴趣广泛、性情高雅、知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终身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儒雅之风、学者之韵。此外,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走出象牙塔,回归大自然,在壮丽山河中去吸取山川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以“养吾浩然之气”。这样的教师必然胸怀开阔,心地坦荡,大气凛然,潇洒豪放,不拘泥于睚眦小事,不束缚于毫厘之间,在举手投足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一个胸无点墨、情趣低俗,毫无气质可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让学生枯坐听讲、味同嚼蜡,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积累学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授人鱼者必先有鱼”,“授人鱼者”还必先会“渔”,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学习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断更新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保证自己有“清如许”的渠水,就必须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当代教育早已不是“一本教材说古今,一支粉笔写

3

春秋”的模式了。一个不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尝试改革创新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教师。所以,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在于不断积累学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全面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文化,做到天天学习,与时俱进。如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求自己做“五一居士”: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还有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在语文教学中,用名篇佳作去熏陶学生,用好字去感染学生,用铁嘴去打动学生,用好文章去指导学生,用敏感而诗意的心去引领学生,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学学生当受益终身,永世难忘。

四、张扬个性。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魅力总是有个性的。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可能由于擅长朗读或书法,通晓音乐或绘画,为讲课平添了神采,而使学生痴迷。曾任北京二中教师的潘逊皋学识渊博,被称为“活字典”,他说文解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著名作家刘绍棠少年时代颇得潘老师真传。同时,潘先生秀美的书法也使学生们倾倒,喜爱他的字而爱上语文课的学生不计其数。著名散文作家韩少功曾多年任语文教师,他上课时语言简练,没有口头语,没有啰嗦话,出口成章;他的朗诵声情并茂,动人心弦。一节课下来就像听一篇优美动听的散文,学生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听课,怀着美的享受回味。此外,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斯霞等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自成一派而为学生们崇敬、喜爱呢?显然,这样的教师不仅是在讲授语言文字,也是在传播文化。可以这样说,有人格魅力的课是课前令人神往,课上令人陶醉,课后令人回味甚至终生难忘。这样的教学还原了教育的真谛: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沉淀成人格。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此外,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实现课程的文化品位,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要下功夫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依靠充实人文知识,扩展人文视野,陶冶人文情怀,使教学达到令人神往的佳境,使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艺术。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