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更新时间:2023-12-08 09: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万工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自贡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师“三万工程”培训学习活动,经过历时三年的培训学习,成效显著,作为个人受益匪浅,在这次大型培训学习活动中,我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经过三年的培训、提高、学习收获很大,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而且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三年的培训学习中,我听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的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对自己平常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并把好的教学经验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中。如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差别和侧重点等。专家和领导也给我们进行了新观念、新理论知识的讲座,使我的眼界大开。尤其是省里来的教育专家给我们讲的如何让学生快乐体验、快乐学习。使我认识到教书并不是灌书,教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重视自己人格魅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首先以真挚的爱心影响学生

1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张玉仁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教师在工作中实施爱心教育的方式,即教师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公平无私,不能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证明了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的,而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因此爱心教育是实现教育根本目的的灵魂和核心。爱心教育的涵义,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她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奋发向上。人们常把师爱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人道和民主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的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以“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

其次以高尚的品质陶冶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嫌,何况教师还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传道”呢!

2

渝中名师庞梅老师所作的《修炼为师美好品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专题报告中有很好的诠释。庞梅老师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引起这个变化的根源在于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为师的教育境界。她说:知识新概念要求“我们所知道的要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她倡导老师们要修炼为师美好品质,培养缄默知识,增强人格魅力。她在讲要树立教师教育境界时说:教师应是一个具有强烈家庭责任感的家庭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小我”)。每个小家庭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个小细胞,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孝、对自己孩子都不爱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好老师。其次,教师应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大我”),她说一个教师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会树立起高境界的教学观,才会用自己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去感染他所教的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其三,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教学专业特长和专业能力的爱生乐业、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的校园人(做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真我”)。教师要主动去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和提高自己。

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虚、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辨证的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的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级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

3

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替代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以优雅的行为潜化学生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气质是一个人自我体现的外在表现,是人格力量的外化,气质美是一种姿态的美丽、精神的美丽。若说这是一种修饰、一种功夫也可以,只是这功夫是长期修养的结果,日积月累使然。这就是文化修养、精神智慧的积累与锻炼。因为,气质的美丽说到底是精神力量的表现。

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以渊博的知识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

教师的爱心、道德品质和行为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知识匮乏,就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花朵。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中小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向青少年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的讲台虽不过三尺,但是,它应该使学生通过这里窥见微观世界的

4

粒子,探测宏观世界的宇宙,博览天地间万象万物,纵观历史上古往今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厚的学识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技巧。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半桶水”的教师,也许勉强可以应付教学,但绝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因而也就算不得真正合格的教师。比如语文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举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知识面窄,只懂一点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教师渊博的知识的涵义不光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培养起钻研精神的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当学生在高明的舵手——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我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定会在童稚、纯真的心灵中形成一个瑰丽的光环,当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光环发光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2012年3月2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