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蔬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正文)

更新时间:2023-04-08 21: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特种蔬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1 原则和方法

1.1 原则

1.1.1应优先考虑现有数据库中的描述符和描述标准。

1.1.2 结合当前需要,以种质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需求为主,兼顾生产与市场需要。

1.1.3 优先考虑我国现有基础,兼顾将来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1.1.4参考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黄瓜种质资源描述标准格式和国际植物资源研究所(IPGRI)相关的研究内容。

1.2 方法和要求

1.2.1描述符类别分为6类。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品质特性

4 抗逆性

5 抗病虫性

6 其他特征特性

1.2.2 描述符代号由描述符类别加两位顺序号组成,如“101”、“206”“511”等。

1.2.3 描述符性质分为3类。

M 必选描述符(所有种质必须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O 可选描述符(可选择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C 条件描述符(只对特定种质进行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1.2.4 描述符的代码应是有序的,如数量性状从细到粗、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排列,颜色从浅到深,抗性从强到弱等。

1.2.5 植物学形态描述符一般应附模式图。

1.2.6 重要数量性状应以数值表示。

1

1.2.7字段类型分字符型(C)、数值型(N)和日期型(D)。日期型的格式为“YYYYMMDD”。其中“YY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经度格式为“DDDFF”,纬度格式为“DDFF”,其中“D”为度,“F”为分,后面标明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12121E”,“4526N”;如“分”的数据缺失,则缺失部分要用连字符“-”连接,如“112-E”,“39-N”等。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芋头、四棱豆、黄秋葵、蛇瓜、佛手瓜、水芹6种蔬菜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6种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的制定,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的建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 3166-1 国家和他们的地区名的代码表示法第1部分:地区代码

ISO 3166-2 国家和他们的地区名的代码表示法第2部分:国家地区代码

ISO 3166-3 国家和他们的地区名的代码表示法第3部分:国家以前所用名的代码

GB/T 2260 全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8854-1988 蔬菜名称(一)

GB/T 10466-1989 蔬菜、水果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一)

GB/T 354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10220-1988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s Colour Chart

IPGRI.Descriptors for Taro.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IPGRI.Revised Descriptors for Winged bean.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

4 术语与定义

4.1特种蔬菜

指起源于热带地区,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范围,栽培规模较小的一些新奇特蔬菜。它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蔬菜品种、一些地方品种中的珍稀蔬菜、野生蔬菜以及新颖芽苗菜等。特种蔬菜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4.2基本信息

特种蔬菜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描述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种质类型等。

4.3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指被描述的蔬菜种质资源的物候期、植物学形态、产量性状等特征特性。4.4品质性状

指被描述的蔬菜种质资源的商品品质、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性状。商品品质性状包括果实均匀度、畸形果率、耐贮藏性等;感官品质性状包括肉质和风味等;营养品质性状包括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

4.5抗逆性

指被描述的蔬菜种质资源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耐冷性、耐热性、耐旱性、耐涝性等。

4.6抗病虫性

指被描述的蔬菜种质资源对各种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主要的病害种类和害虫种类。

5 基本信息

5.1 全国统一编号

为被描述蔬菜种质的唯一标识号,由全国统一编号加4位顺序号组成。如四棱豆种质资源的全国统一编号由“V05A”加4位顺序号组成。

5.2 种质库编号

Ⅱ加4为被描述蔬菜种质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的编号,由“5A”

位顺序号组成。

5.3 引种号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从国外引入时赋予的编号。

3

5.4 采集号

被描述蔬菜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

5.5 种质名称

被描述蔬菜种质的中文名称。

5.6 种质外文名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

5.7 科名

5.8 属名

5.9 学名

5.10 原产国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

5.11 原产省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的原产省份。

5.12 原产地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

5.13 海拔高度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

5.14 经度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DFF,其中DDD 为度,FF为分。

5.15 纬度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FF,其中DD 为度,FF为分。

5.16 来源地

被描述蔬菜种质的来源国家、省、县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5.17 保存单位

指被描述蔬菜种质提交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

5.18 保存单位编号

被描述蔬菜种质在原保存单位中的种质编号。

5.19 系谱

4

被描述蔬菜种质选育品种(系)的血缘关系。

5.20 选育单位

选育被描述蔬菜种质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

5.21 育成年份

被描述蔬菜种质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

5.22 选育方法

被描述蔬菜种质品种(系)的选育种方法。

5.23 种质类型

被描述蔬菜种质类型分为6类。

1 野生资源

2 地方品种

3 选育品种

4 品系

5 特殊遗传材料

6 其它

5.24 图像

被描述蔬菜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

5.25 观测地点

被描述蔬菜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地点。

5

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1. 基本信息

1.1全国统一编号

1.2 种质库编号

1.3 引种号

1.4 采集号

1.5 种质名称

1.6 种质外文名

1.7 科名

天南星科(Araceae)

1.8 属名

芋属(Colocasia )

1.9 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1.10 原产国

1.11 原产省

1.12 原产地

1.13海拔

1.14 经度

1.15 纬度

1.16 来源地

1.17 保存单位

1.18 保存单位编号

1.19 系谱

1.20 选育单位

1.21 育成年份

1.22 选育方法

1.23 种质类型

芋头种质类型分为6类。

1 野生资源

6

2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3

4 品系

5

特殊遗传材料

其它

6

1.24 图像

1.25观测地点

2.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1植株株幅

测定植株生长旺盛期叶片水平伸展的最大距离,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

1 窄小(<50cm)

2 中等(50—100 cm)

3 宽阔(>100 cm)

2.2 植株高度

测定植株地面至最高叶片的垂直距离,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

1 矮小 (<50cm)

2 中等(50—100 cm)

3 高大(>100 cm)

2.3 匍匐茎数目(参见图1)

0 无

1 1-5

2 6-10

3 11-20

4 >20

7

匍匐茎

图1 芋头匍匐茎示意图(摘自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4匍匐茎长度

测定最长的匍匐茎长度,单位为cm。

1 短(< 15cm)

2 中等(15cm—20 cm)

3 长(2>0cm)

2.5叶片基部形状(含叶柄附着部分)

1 盾形

2 其他(如箭头形、戟形等)

2.6叶姿

观察完全成熟的叶片姿态(参见图2)

1 下垂

2 水平

3 杯状

4 顶端竖起

5. 顶端下垂

6 其他

8

1 2 3 4 5

图2 芋头叶片姿态示意图(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7叶缘(参见图3)

生长盛期,植株中部叶片先端边缘波纹的种类。

1 全缘

2 波浪状

3 深波状

4 其它

1 2 3

图3 芋头叶缘形态示意图(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8叶色

生长盛期,观察植株完全展开成熟叶片的颜色。

1 白色

2 黄绿色

3 绿色

4 深绿色

5 红色

9

6 紫色

7 紫罗兰色

8 其它

2.9叶片彩斑

生长盛期,观察植株完全展开成熟叶片的彩斑。

0 无

1 有

2.10彩斑类型

1 斑点

2 斑纹

3 条纹

2.11彩斑颜色

1 白色

2 黄绿色

3 绿色

4 深绿色

5 红色

6 紫色

7 紫罗兰色

8 其它

2.12叶缘颜色

观察生长盛期完全展开成熟叶片正面边缘的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绿色

5 粉红色

6 红色

7 紫色

10

8 其它

2.13叶片附属物

0 无

1 有

2.14叶片长/宽比率。

记测定完全展开成熟的叶片最大叶长与最大叶宽的比值,测定10株取其平均值。

2.15叶柄与叶片交汇处斑纹 ( 见图4)

0 无

1 小

2 中等

3 大

1 2 3

图4 芋头叶柄与叶脉交汇处图案(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16叶柄与叶片交汇处颜色

观察生长盛期完全展开成熟的叶片正面颜色。

1 无

2 黄色

3 绿色

4 红色

5 紫色

6 其它

11

2.17 叶尖汁液颜色

1 白色(透明状)

2 黄色

3 粉红色

4 红色

5 深红色

6 褐色

7 其它

2.18叶片主脉颜色

观察叶片正面除叶脉与叶柄汇合点外叶脉的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绿色

5 粉红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19叶主脉彩斑

0 无

1 有

2.20叶脉形状

观察叶片背面叶脉形状。

1 “V” 字形

2 “I” 字形

3 “Y” 字形

4 “Y” 字形并延伸至第二级叶脉

5 其它

12

2.21叶柄/叶片长度比率

测定生长盛期完全展开成熟的叶片叶柄与叶片的长度及比率,测定10株取其平均值。

2.22叶柄颜色

2.22.1观察植株顶端第三叶片叶柄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5 绿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22.2观察植株中部第三叶柄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5 绿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22.3观察植株基部第三叶柄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13

5 绿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23叶柄斑纹

0 无

1 有

2.24叶柄斑纹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5 绿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25叶柄基部叶鞘颜色

1 白色

2 绿色(黄绿色)

3 粉红色

4 红色

5 紫色

6 其它

2.26叶柄下部横切面(见图5)

观察同龄充分完全展开成熟的健康叶片的叶柄。

1 开放

2 闭合

14

1 2

图5. 芋头叶柄横切面示意图(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27叶鞘长度/叶柄长度比率

2.28叶鞘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浅绿色

4 紫红色

5 褐色

6 其它

1.29叶鞘边缘颜色

1 深褐色(连续)

2 深褐色(不连续)

3 其它

2.30叶片蜡质

0 无

1 少

3 一般

5 多

2.31花的形成

0 无

1 少花(小于10%的植株开花)

2 开花(大于10%的植株开花)

2.32花梗颜色

15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5 绿色

6 红色

7 褐色

8 紫色

9 其它

2.33每一花序花茎数目

1 1个

2 2个

3 3个

4 4个

5 5个以上

2.34每一丛植株花穗数

1 1个

2 2-3个

3 4-6个

4 7-10个

5 >10

2.35雄蕊

0 闭合

1 外露

2.36花粉

0 无

1 有

2.37花粉颜色

1 浅绿色

16

2 黄褐色

3 粉红色或红色

4 紫色或蓝紫色

5.其它

2.38雌蕊生活力

0 无

1 低(可育率<40%)

2 中(可育率40—80%)

3 高(可育率>80%)

2.39不育部分/雌蕊比率

1 <0.2

2 0.2-0.5

3 0.6-1.0

4 1.1-1.5

5 >1.5

2.40自交不亲和性

1 自交亲和(自交亲和,可正常结子)

2 半自交亲和(可自交,结少量种子)

3 自交不亲和(不能结子)

2.41雌蕊着色情况

在开花期观察记载

0 无

1 有

2.42花梗长度/花序长度比率

1.43花瓣颜色(佛焰苞上部分)

在开花期观察记载

1 淡黄色

2 橙黄色

3 黄色带有绿色或紫绿色斑点

17

4 黄色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5 橙黄色

6 红色

7 紫色或蓝紫色

8 其它

2.44花管的颜色(佛焰苞下部)

1 绿色

2 绿色带有黄色条纹或斑点

3 绿色带有深色(红色、紫色或褐色) 条纹或斑点

4 红色

5 紫色

6 褐色

7 其它

2.45旗叶颜色

1 白色

2 淡黄色

3 浅绿色

4 粉红色

5 紫色

6 其它

2.46佛焰苞形态(见图6)

1. 兜状

2 龙骨状

3 扁平状

4 展开并下垂

5 向后翻卷

6 螺旋状

7 展开卷曲呈螺旋状

8 闭合呈螺旋状(无插图)

18

1 2 3 4

5 6 7

图6芋头佛焰苞形态示意图(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47果实

0 无

1 有

2.48果实颜色

1 白色

2 黄色

3 橙色

4 浅绿色

5 深绿色

6 红色

7 紫色

8 其它

19

2.49每个果穗浆果数

测定10株取其平均值,单位为个/株。

1.48种皮颜色

观察干燥种子颜色

1 白色

2 浅褐色

3 深褐色

4 浅红色

5 深红色或紫色

6 其它(如, 一个果穗上种子上有2种以上的颜色)

2.50种子形状

观察干燥种子形状(图7)

1 长条形

2 椭圆形

3 卵形

4 带有瓶颈状种尖

5 圆锥形

6 扭曲状

7 其它

1 2 3 4 5 6

图7芋头种子形状示意图(摘自IPCRI Descriptors for Taro)

2.51球茎形成

0 无

1 有

20

2.52球茎长度

测定完全成熟的植株的球茎。

3 短(<8cm)

5 中等(8cm-18cm)

7 长(>18cm)

2.53球茎分枝(见图8)

0 不分枝

1 分枝

1 2 2

图8 芋头球茎分枝示意图

2.54球茎形状(见图9)

1 圆锥形

2 圆球形

3 圆柱形

4 椭圆形

5 哑铃形

6 细条形

7 扁平表面多小突起

8 丛生状

9 铁锤状(无插图)

10 其它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w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