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02:51: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桂林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文中阐述了桂林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减少大气污染、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等建设项目,因此,保护桂林市环境是实桂林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桂林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 一、引言:

据2012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桂林市环境质量总体维持较好水平。全市河流水环境各项监测评价指标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除粪大肠菌群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外,其它监测评价项目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全年共监测空气质量366天,其中141天空气污染指数(API)为一级,210天空气污染指数(API)为二级,15天空气污染指数(API)为三级,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9%。

2014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近30天内空

气污染指数曲线图显示,其中14天为轻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污染程度较两年前严重许多。 二、桂林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中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由燃煤造成的,属于能源结构性的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程度随能源消耗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近年来桂林市空气污染最主要原因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看见的,以下这三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分别为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1)、工业污染源 10年前,桂林市依旧保持者原生态面貌,比较少的工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厂、火力发电厂及各种类型的工厂在桂林市的各个县城地区不断兴建,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燃料所排放出的废气、烟尘等,同时城市工地扬尘,泥土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不注意环保导致的泥土飞扬;严重的污染了桂林市的空气。

(2)、交通污染源桂林市的机动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其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铅等污染物。这些交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相比,是比较小型、分散、流动

的,但是因为数量庞大,所以排出的污染物的总量,也是具有相当的破坏力。

(3)、生活污染源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如二手烟、炒菜的油烟,以及由冰箱、冷气泄漏出的冷媒等,都会污染空气。机动车辆、火力电厂及工厂锅炉之燃料在高温燃烧时,与空气中过量的氮和氧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同时随地焚烧垃圾及其它人为因素所产生污染气体;石化燃料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累积,经阳光照射而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的产物,严重的污染了桂林的空气。

(4)、地理位置桂林市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属于喀斯特地貌,位于下风口处,大风吹的时候,上风口污染物转移至桂林;同时本地上空不时受低气压笼罩,空气流动扩散能力小,尘埃,颗粒等污染物就停留在桂林市的上空中,久而不散。

处理措施:对此,桂林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扬尘防治方案,马路两边的树木要定期保护,定期浇水。同时要求建筑方对土方挖掘,现场堆放,土方回填及运输车辆行道路扬尘等主要扬尘来源进行严格控制并积极检查和监督,完善奖惩制度,并鼓励市民举报违规建筑工地;加强市民环境意识,避免焚烧垃圾,随手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同时,生产出来的生活垃圾要合理的处理,应采用回收利用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科学的研究,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要定期的对桂林市的大气质量进去测量已经整治,同时政府,学校应积极的号召市民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我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美丽桂林,美丽广西”等活动,这也是保护桂林市空气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桂林城市水污染

虽说桂林市河流水环境各项监测评价指标全部达标,但桂林随着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漓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1)、桂林旅游过载致环境恶化:在2007年末的国家旅游风景名胜区审核中。漓江等10大景区受到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通报,此次事件,为桂林开发旅游,特别是漓江的开发敲响了警钟。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桂林市区每天也有数万吨生活污水和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漓江。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地下水管网设和管理措施不配套,部份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沿岸乡镇企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洪水期时,大量垃圾、泥沙、油污和农药化肥进入河道,导致水质含氧量低。部份工业废水和医院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废水经处理后却达不到排放标准,第三产业污水排放对漓江水质造成油类污染和有机类污染。而河流自身的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有限。枯水期时,河流稀释与自净能力显著下降,河流污染逐渐加重。桂林城市总体环境,包括漓江水质虽有改善和好转,但并不等于局部环境和局部水质的改善和好转。流经市区段的漓江,是桂林城市的点睛之笔、城市亮点,其环境和质量对桂林城市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流经桂林市区的漓江,在一些地段环境及水质状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南溪山至八娘庙段污染十

分严重,环境严重恶化。

(2)、桂林降水极度不均:漓江流域年总降水量为108亿立方,其中蒸发量为28亿立方,流出水量为70亿立方,地下水补给量为10亿立方。漓汀3~8月为丰水期,9~2月为枯水期,其中5~6月占全年径流量的40%,枯水期占全年径流量的20%,而最枯的1月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洪水与干旱频繁,频度一般为3—4年1次。若上游近年不能显著增加调蓄能力,枯水期漓江将面临干枯的危险 处理措施:为此,桂林市应加强和深化对漓江流域全面保护、综合整治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调研;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调蓄系统,努力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问题;加强漓江流域环境污染防治,尽可能减少漓江水体污染;加强漓江风景名胜资源和漓江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结论

桂林市的环境质量问题需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应从预防入手,以减少不必要经济和生命财产的损失;环境问题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大力合作;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群众性监测系统;注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立法和加强管理来规范人类的行为;对于破坏环境行为,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坚持常抓不懈。因此,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桂林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不断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李维谦;保护环境发展旅游[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成官文. 漓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J]. 广西地质,1996,(6):27-30

[3]阳国亮;乔海燕;李莉;;循环经济型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开发模式构建——以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黄家城,欧阳林,陈雄章主编. 漓江流域人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罗典荣;邓建煦;;建好风景游览城市的几点建议[J];环境保护;1982年08期

[6]戴建忠;;基于生态桂林发展战略的生态人格教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15期

[7]骆仲遥;论生态环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防范涝灾害中的作用[J];生态科学;1999年01期

[8]郭磊;樊贵玲;;城市水系改造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探析——以桂林两江四湖工程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1期 [9]束晨阳;;河流风景保护——以桂林漓江为例[J];中国园林;2007年12期

[10] 2012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桂林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褚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