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学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9-09 19: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投资银行业概述

投资银行:指主营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

资产:指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可预期的未来经济收益的能力。

资产运营:是以价值为中心的导向机制,它以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为基础,通过资产的优化

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实现资产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第七章 股票发行与企业上市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2.股票发行监管制度是指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准入审批体制,它的核心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

3.首次公开发行(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 4.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将其资产置入,从而实现非上市公司资产的上市。

5.借壳上市,就是非上市的集团公司将其全部或部分非上市资产置入到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换得上市公司的股权,从而实现上市。

6.普通股:指在公司的经营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7.优先股:指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关于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优先权的股票。

第八章 债券发行

1.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国债是国家债券(又叫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中央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4.市政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或授权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券,也称地方政府债券或地方债券。

5.企业债券通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6.债券的信用评级就是由专门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根据发行人提供的信息材料,并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拟发行的债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按期偿还债券本息的能力及其风险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

7.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发债公司优先股或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第九章 证券交易

1.证券交易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2.场内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 2.场外交易: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没有固定场所的没有正式组织的市场。

3.做市商交易:指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买卖双方不直接成交,而是从

做市商手中买进或向做市商卖出证券,做市商则以其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

4.竞价交易:指证券交易双方的订单直接进入或由经纪商呈交到交易市场,在市场的交易中心以买卖价格为基准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撮合。

5.证券经纪商:指接受客户委托、代替客户买卖证券并以此收取佣金的投资银行。并作为媒人提供咨询服务。原因是证券投资者不能进入证券交易所或交易市场。

6.证券自营商:以盈利为目的,以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的投资银行,当然要承担一不定的风险。

7.证券做市商:做市商不断向投资者报出其做市场证券的买卖价格,并在报价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为投资者买入或卖出证券,做市商从中赚取差价,以获得利润。 7.委托指令:(6个)P174

8.投机交易:指自营商期望能够通过预测证券价格的变动方向而获取价差收益。

9.套利交易:指通过价格差异获得收益,通常是利用证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中的价格差异,同时进行买卖,从差价中获取收益。

第十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

1.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为证券的金融活动。

2.结构性重组,就是将基础资产转移给特别目的载体(SPV)以实现破产隔离,此后通过基

础资产的现金流重组,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3. 资产支持证券:一种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成的证券。 4.参与主体

? 发起人: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即基础资产的卖方。

? 特别目的载体:以资产证券化为目的而特别组建的独立法律主体。

? 信用增级机构:内部增级与外部增级。初期为政府占据主要地位,现在一般由保险

公司、金融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 ?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照尔、穆迪公司和惠誉公司 ? 承销商:投资银行

? 服务商:对资产项目及其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监理和保管,将这些本金和利息交付给

受托人。

? 受托人:受托人托管资产组合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权利,代表投资者行使职能。 5.SPT(特殊目的信托):发起人将基础资产信托给作为受托人的SPT,建立信托关系,由SPT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人,发行代表对基础资产享有权利的信托受益凭证。 6.SPC(特殊目的公司):在SPC方式下,专门设立作为资产证券化SPV的公司SPC,发起人将基础资产已出售的形式转移给SPC,SPC以基础资产为支持向投资者发行证券。

第十一章 投资基金

1.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公开发行基金份额,集

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以集合投资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 2.对冲基金是一种私募的投资基金,以各种公开交易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为投资对象,其投资策略包括一般投资基金所不具备的对冲套利操作,即具备多空双向运作机制,可灵活运用各种衍生金融产品、杠杆工具进行避险或套利。

3.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并为之提供专业化经营服务的一种权益性资本。

5.并购重组基金是一种专门投资于需要重组的企业并积极参与企业重组活动的私人股权投

资基金。由于企业重组基金具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功能,并购重组基金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投资利润。

6.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向于具备上市资格

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基金。

7.开放式基金:指投资者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人或其代理销售机构申购或赎回,因而规模不

是固定不变的证券投资基金。

8.封闭式基金:指在发行完毕后和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不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9.契约型基金:指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

行收益凭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10.公司型基金:指按照公司法,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而组成的公司形态的基金。 11.股票基金:指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12.债券基金:指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13.货币市场基金: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14.混合基金:指同时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基金。

第十三章 企业重组概论

1.企业扩张是指能导致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扩大的并购行为,主要包括兼并、合并和收购及合营企业。

2.企业收缩又称为出售,是指使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缩小的各种行为,是企业扩张的逆过程。 3.兼并:指一家企业吸收另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被吸收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吸收的企业则存续。

4.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结合后全部不存在,而在原来企业资产的基础上创立一家新企业。

5.收购:指一家企业通过某种方式主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的行为,其目的是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或资产的所有权。

6.股票收购:指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购回一定数额的自己所发行的股票的行为。

7.杠杆收购:指由收购方以目标公司为担保进行债务融资,再加上自有资金,来收购目标公司,收购之后重组目标公司并逐渐偿还债务。

第十六章 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变更

2.反收购:目标公司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意图的行为。

3.管理层收购(西方):指收购方为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杠杆收购。 管理层收购(中方):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参与的收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