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

更新时间:2023-05-24 12: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

■~

■R

●●■ - I ‘

d i1 .9 9 ji n 10 - 1 1 2 1 . 2 0 3 o:0 3 6/ . s .0 0 8 0 . 0 0 .3 s 1

“中式"观设计初探新景一

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李康淳李响刘雷娜夏嵩,,,

( .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京 2 00; .州西林园林建筑有限公司; .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 1南南 10 8 2苏 3南摘 要:新中式”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中式”观设计手法。“景新景 介绍了“中式”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目中的基础设施、观路标、质铺新景项景硬装、物配置等运用“中式”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植新景从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造出“中式”观。创新景

关键词:新中式”观设计;统文化;代元素;巷景观;京夫子庙“景传现街南

“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新以 融人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传统艺术在让现代社会得到合适体现,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让 “中式”新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元素正是当下的一种风格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等常见的不足之处。其特点是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 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象传统的图案符号、抽营造传统的植物空问等,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夫子庙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畔,理位置优越,通便捷,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名迹和旅游胜地,新地交是是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市合一的繁华之地。该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庙便捷的水上交通,其在夫子庙出现使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

京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用地上设计出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现代景观,仅是本项目的设计原则,不也应成为当今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宗旨。此次景观改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出新改造,而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夫子庙地区的文化历史,将其融于设计中。1“中式” 新景观设计1 1传统设计手法的应用 .

“中式”观设计采用框景、景、景、景、新景障抑借对景、景、景、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设计手法,漏夹添 运用现代景观元素,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小 如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将并将

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人其中,使人身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听乐曲,聆如临画境 ( 1。框景手法图 A)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奥运村南北 4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别用彩陶文形分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 ( 1 )达图 。西安曲江华府 B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人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有 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 1。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图 C)了景观层次,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子若隐若现,现竹含蓄雅致 ( 1。图 D)1 2传统色彩的选用 .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1,新中式”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 _“ J景即所谓“国色”。以中国红、璃黄、城灰、琉长玉脂白、国槐绿为主,合景观材料及“中式”结新的表情定位,常常使还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形成崇高、庆、和、静、喜祥宁内敛的“中式”观空间。新景收稿日期:00 0— 1 2 1 -8 1修回日期:0 0 9 1 2 1 -—0 0第一作者简介:康淳 (9 0一)男,程师,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Ema: u a g0@ t c

m李 18,工从— i gk nO 1 o o l m.

林业科技开发

2 1年第 2 01 5卷第 2期

19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r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