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精选专题练习含答案考点及解

更新时间:2023-12-17 14: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精选专题练习【4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秦朝时,江州东部有一位名叫清的女工商业家,因给朝廷捐助了大量钱财而受到秦始皇的亲自接见。清经营的是 A.堕林粉

【答案】C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历史,根据课本所学,题目中涉及的是清经营的产业的范畴是丹砂矿,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难度不大。

B.荔枝园 C.丹砂矿 D.柑橘园

2.“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答案】B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秦军消灭六国, 独吞天下, 军力之强大可想而知。但项羽自幼立志复国(楚), 甚至希望取秦而代之。 他召集了以前楚国的遗民(江东父老)而组成军队, 几经转折, 最后背水与秦兵死战。 项羽破釜沉舟, 表明了「有进无退」的决心, 结果军心大振, 上下一心, 於钜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 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 应该不用细说了吧?主要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 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 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 还在最后一雪前耻, 反灭了吴国。“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所以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秦和春秋。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1分)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2分)

【答案】(1)分封制;(1分)推行郡县制(1分) (2)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分)

(3)颁布推行“推恩令”。(2分)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分)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是分封制造成的,故其执政后实施的是郡县制度(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知道西汉时期推行郡国并存,造成了地方造反中央(3)汉武帝颁布推行“推恩令”,解决了地方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本题考查的是地方行政区划,属于重点知识。

4.下图是西汉疆域图,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汉的疆域比前代都要辽阔,西域都护的范围包括今天的

A.西藏地区

【答案】B

B.新疆地区 C.四川地区 D.台湾地区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

试题分析:新疆是中国的西部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就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新疆的史实。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汉时期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与之相关的考试的重点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与汉朝的民族交往;设置西域都护对新疆的管辖等。

5.(7分)改革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闪光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

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任意列举一项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2分)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举、汰冗员、办学堂、修铁路、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 ——海天著《沉重的转身》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个改革措施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材料三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克里米亚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推动两个改革的相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改革的不同结果。(3分)

【答案】

(1)巩固政权。(1 分)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1 分) (2)前者侧重改革社会习俗,后者侧重学习西方。(2 分) (3)战争失败。(1 分)前者失败,后者成功。(2 分)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分析材料一的“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可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政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一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侧重改革社会习俗。材料二是戊戌变法,从“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举、汰冗员、办学堂、修铁路、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来看,戊戌变法侧重学习西方。

(3)从材料二的“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来看,甲午战败是戊戌变法的原因。从材料三的“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来看,俄国改革的原因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以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同原因是战争失败。中国的戊戌变法是失败的,俄国的1861年改革取得成功,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6.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答案】C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春秋五霸”、“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之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7.《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石榴、核桃等食物最早是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