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建筑工程题集增值服务2

更新时间:2023-12-17 14: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2012年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题集》

网上增值服务(2)

案例一:

【背景】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6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形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问题】

1.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至少列出三项)?

3.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简要说明理由或正确做法。 【解题思路及答案】

1.这一问表面上看属于很简单的施工技术题,其实综合性较强,考核的知识点比较多。考核考生技术综合能力和现场施工运用经验。

考点:“1A413022 掌握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1A413023 掌握人工降排地下水的施工技术”

“1A432021 掌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级基坑的判定原则如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开挖深度大于10m;

(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根据背景材料交待,地下两层,加上基础底板厚度,挖深至少在7m以上,但该基坑距邻近6层住宅楼仅7m,根据“(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可判断该基坑为一级安全等级基坑

- 1 -

根据考试用书“1A413022 掌握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技术”章节的知识点,适用于一级基坑的深基坑支护方式为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由于题干已给出了排桩,故标准答案只能是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桩墙适用于二三级基坑,逆作拱墙适用于三级基坑,显然都不适用于本基坑。

另外,由于本工程基坑深度较深且离既有建筑较近,对变形的要求严,必须增加内支撑体系或设锚杆。

由于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上,如采用排桩需增加如止水帷幕的止水措施,并辅以降水井(如采用地下连续墙,无需考虑止水,仅需降水)。

参考答案:

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 (1)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或锚杆 (2)降排水:止水帷幕、降水疏干井或集水坑明排

2.这是一道现场管理的题,属于现场管理中常识性的知识点。 考点:“1A420125 了解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解题时,认清一个误区,对于混凝土的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属于生产用水,国家及部委相关规范标准都有明文规定,并做出了相应的质量、成分及检测标准要求。

对于地下工程的降排水,通常不能直接运用于混凝土的生产与养护。需经过相应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后,才可以使用。

答题时,千万不能笼统答为:“经处理后可用于??”,这种答案通常不能得分。理论上说,经过相应的处理,可以运用于任何方面。显然与出题意图发生偏离。此问题考核的只是抽排的地下水可以直接运用的方面。

对于“至少列出几项”的提问,不能要求几项就回答几项,一定要尽量多回答几项。如果现场经验不足的话,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考生均可以列出来碰运气。

参考答案:

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如下方面: (1)现场绿化; (2)道路洒水降尘; (3)冲洗厕所; (4)车辆冲洗;

(5)基坑井点回灌等非生产性用水。

3.这是一道施工技术的题,主要考核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制度、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技术措施等知识点。

考点:“1A413031 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通常在背景材料中出现施工过程描述,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提问不妥之处、并简述理由或给出正确做法。

在熟悉背景材料时,应看清楚背景材料中的断句方式,共交待了几个方面,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本例中,事件二共交待了三件事情,故在作答时,如三处均存在不妥,通常也应按三处来一一对应作答。

- 2 -

看清楚提问的范围,本例第3问中,只针对事件二提问,便不要纠缠于题干中其他自己拿不准的问题,仅就事件二进行作答。

考虑到考生的专业背景,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点,通常只考核施工现场常识。但一定要与题干中交待的情况联系起来,比如:地上结构还是地下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用的水泥品种、是否有防水或抗渗要求等其他相关信息。某些说法,当加上题干中的限定条件后,其正确性会发生变化,读者应高度注意。

参考答案:

事件二中存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一: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正确做法: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不妥之二:养护持续7d;

正确做法:养护应连续14d及以上(含14d)。

不妥之三: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混凝土表里温差达35℃; 理由: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表里温差不得大于25℃。

说明:不妥之一中,包含有两处错误,一处是从高处开始,另一处是沿短边方向。在不太确定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回答不妥之处时,可以照抄背景材料原文,至少不会失分;但回答正确做法时,则应区别对待、谨慎处理,不要弄巧成拙。

不妥之三隐含在题干背景中,其出题意图就是混凝土表里温差不得大于25℃。在作答时,一定要体现“表里温差不得大于25℃”的关键词。

案例二:

【背景】

某写字楼项目,建筑面积84540.4m2,两层连通整体地下室,地上为两栋塔楼,基础形式为筏形基础,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设计为两道,置于混凝土垫层上。施工单位拟选用2+2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采用热熔法、均满粘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设计及施工方法均存在不妥,不予确认。

事件二:地下室单层面积较大,由于设备所需空间要求,地下二层层高达6.6m,不便于一次施工,故底板、竖向墙体及顶板分次浇筑。监理要求提前上报施工缝留置位置。

事件三:底板施工完后,浇水养护10d后监理工程师提出应继续浇水,施工单位认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即可,现养护10d已完全满足规范。

事件四: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做法:顶板与底板一致,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侧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厕浴间防水做法: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墙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并压光后施工防水层,再做防水保护层。监理对此做法提出诸多不同意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简述理由或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二中,地下二层墙体与底板、顶板的施工缝分别应留置在什么位置?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3 -

4.指出事件四中不正确的做法?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解题思路及答案】

1.这是一道典型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工程卷材防水设置道数及卷材厚度的基本要求、地下防水卷材施工技术要点。

考点:“1A413051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A432022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事件一中,背景材料给定两道设防,采用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根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双层卷材,每层厚度不应小于3mm。

根据背景材料的表述,拟采用2+2、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当采用热熔法施工时,由于卷材厚度太薄,极容易烧坏卷材胎体增强材料,严重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质量。

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铺贴卷材时,铺贴方法宜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使卷材与混凝土垫层间适当预留一定的相对活动幅度,避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及硬化过程中造成卷材硬性撕裂导致渗漏。

参考答案:

事件一中存的不妥之处及理由或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一:选用2+2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理由:当采用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每层厚度不应小于3mm。 不妥之二:采用热熔法施工

理由: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宜采用热熔法施工,但当卷材厚度小于3mm时,严禁采用热熔法,易烧穿卷材,影响防水效果。

不妥之三:均采用满粘法施工

理由: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

2.这是一道典型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留置与具体位置的规定。 考点:“1A413051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A432022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根据背景材料以及提问问法,本问的回答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基础底板与竖向墙体间的施工缝 (2)地下二层顶板与竖向墙体间的施工缝 故在回答时,也应按两方面来作答。 参考答案:

施工缝留设位置如下:

墙体与底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墙体与顶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板与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3.这是一道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普通混凝土与有抗渗要求的防水混凝土在养护制度方面的不同之处。

考点:“1A413051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A432022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4 -

“1A432032 掌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本案例中,基础底板混凝土明显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此为隐含条件,考生应引起注意。 同时,在考试用书“1A413051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内容中明确提出: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故施工单位的说法不正确。 参考答案:

施工单位的说法不正确;

理由: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但本工程地下结构混凝土明显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4.这是一道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做法、厕浴间防水做法、屋面做法等知识点。

考点:“1A413051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A413053 掌握室内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A432022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A432041 掌握《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地下室底板垫层、侧墙和顶板部位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做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将其损坏。顶板保护层考虑顶板上部使用机械回填碾压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70mm,60mm厚为不正确做法。

室内厕浴间施工顺序应为:先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竖向防水位于地面防水层之上。

找平层的做法,应采用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由于掺加部分石灰膏,不耐水不耐潮,故防水找平层必须用水泥砂浆。

另外,通常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配比值越大,水泥砂浆找平层越易开裂,容易造成渗漏隐患。

参考答案:

事件四中存在不正确做法之处及相应正确做法如下; 不正确做法一: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50mm; 正确做法: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不正确做法二:厕浴间防水先施工墙面后施工地面; 正确做法:先做地面,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 不正确做法三: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 正确做法:地面基层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找平。 案例三:

- 5 -

【背景】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厂区工程,主体为一重钢结构多层厂房,内含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控制室工程,地下部分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他构件均为H型钢构件,钢构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度螺栓连接。

钢构件加工过程中,驻加工厂监理发现个别构件焊接时出现咬边,经过施工单位的科技攻关,得以解决。

制作完成、并经检测合格的构件所有外露部位均喷涂底漆后运至施工现场,现场尺寸校验后进行拼装。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先初拧至施工扭矩的50%左右,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后,再复拧达到紧固。高强度螺栓安装时从中部向四周逐个进行,初拧及终拧从四周向中心进行,并保持四个方向对称拧紧。

通过验收,钢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同时,中央控制中心结构验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施工。

施工前,装修单位上报中央控制室纸面石膏板吊顶(不上人)的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φ6吊杆,长1.2m;

(2)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冲击电锤成孔; (3)主龙骨间距960mm,吊挂在吊杆上; (4)次龙骨间距500mm,紧贴主龙骨安装;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确保牢固。 ??

监理认为部分做法不妥,退回施工单位改正后,签字审批,按方案组织施工。

在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的75天,施工单位将工程档案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被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

【问题】

1.试分析可能出现咬边的主要原因(至少列出四项)?并简述处理方法。

2.试分析本案例中从钢构件制作到拼装完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简述理由。 3.简述钢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条件?

4.指出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5.关于工程档案问题,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解题思路及答案】

1.这是一道关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钢结构构件安装时发生形状缺陷的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的知识点,此题难度较大,考核技术综合实力。

考点:“1A413043 熟悉钢结构施工技术”

“1A432033 熟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产生咬边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2)操作不当;

- 6 -

(3)焊条问题;

(4)焊接件安放位置问题。

至少列出四项,除按上述分类回答外,还可以在上述四个方面展开回答。 参考答案: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如下:

(1)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如电流过大、电弧过长等; (2)操作技术不正确,如焊枪角度不对、运条不当等; (3)焊条药皮端部的电弧偏吹; (4)焊接零件的位置安放不当等。 咬边的处理方法:

(1)轻微的、浅的咬边:可用机械方法修锉,使其平滑过渡; (2)严重的、深的咬边应进行焊补。

2.这是一道关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钢结构构件安装工艺和方法的知识点,此题难度虽不大,属常识性知识,但正确作答需考生具备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

考点:“1A413043 熟悉钢结构施工技术”

“1A432033 熟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一处:所有外露部位均涂底漆,常规情况下摩擦面不应该涂漆;

第二处:安装高强度螺栓前,应做好接头摩擦面清理,这是一处明显的不妥;

第三处:直接用高强度螺栓对位、校正后紧固,按规范,应该用临时螺栓或冲钉定位,然后用高强度螺栓替换后拧紧,这一处不妥隐含在背景材料中,需仔细推敲才能发现。

第四处:高强度螺栓紧固的顺序不正确,应该从中部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 参考答案:

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

不妥之一:所有外露部位均涂底漆;

理由:除设计明确要求外,摩擦面不应该涂漆。 不妥之二:构件进场尺寸校验后进行拼装不妥; 理由:安装高强度螺栓前,应做好接头摩擦面清理。 不妥之处三:直接用高强度螺栓作为临时螺栓使用;

理由:应先用临时螺栓或冲钉定位,对其结构架设调整完毕,对接合件进行矫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接合部摩擦面贴紧后,才能高强度螺栓安装。

不妥之处四:高强度螺栓的拧固顺序从四周向中心进行不妥;

理由:一个接头上的高强度螺栓,初拧、复拧、终拧都应从螺栓群中部开始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 3.这是一道关于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管理题,主要考核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知识点。 考点:“1A420061 掌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对于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有明确的规定。

- 7 -

参考答案:

钢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条件:

(1)钢结构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钢结构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4.这是一道关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题,主要考核纸面石膏板吊顶工程施工技术的常识。

考点:“1A413063 掌握吊顶工程施工技术”

“1A432043 熟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逐一分析如下:

(1)对于不上人的吊顶,当吊杆长度大于1000mm,应采用φ8吊杆;吊杆长度在1000mm以下的,可以采用φ6的吊杆。

(2)如果有现场施工管理经验,这一问不难,现场的常规做法。 (3)主龙骨应吊挂在吊杆上,间距900~1000mm。 (4)次龙骨紧贴主龙骨安装,间距300~600mm。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即包封边)应沿纵向次龙骨铺设,而不应该是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与龙骨固定,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四边进行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 参考答案:

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与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一:采用φ6吊杆,长1.2m; 正确做法:长1.2m的吊杆应采用φ8吊杆。 不妥之二: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正确做法:纸面石膏板的长边应沿纵向次龙骨铺设。

不妥之三: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

正确做法:纸面石膏板与龙骨固定,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四边进行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 5.这是一道关于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题,主要考核城市建设档案报送的期限、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责任与义务的知识点。

考点:“1A431013 掌握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范围及城市建设档案报送的期限”

“1Z307031 建设单位相关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详见《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本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提问,首先考核建设工程档案的报送时限: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本案例中竣工后75天没有问题;其次是责任划分的问题:建设工程档案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并报送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而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

参考答案:

对于工程档案的问题,施工单位的做法不合理。

理由: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应由施工单位将建设工程档案直接送交当地城建档案

- 8 -

管理机构。施工单位正确做法应是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立卷后向建设单位移交,然后由建设单位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后,由建设单位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e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