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文化与城市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17 14: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水与城市的发展

年级班级:13地理科学1班 姓名:李文玉 学号:13760110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也是城市建立、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水与城市自身发展相依相伴。不仅如此,水还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人类在治水、用水、赏水等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水文化,也对城市发展、城市形象带来重要影响。

关键词: 水; 水文化; 城市发展 一、水与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水与城市发展的理论意义:

不管是城市本身,还是城市文化,其形成、发展都与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在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文化遗产,积淀了大量传说 故事、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等与水有关的文化遗产。各种不同形态的水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与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 1、城市因水而拥有相应的别称

中国地域辽阔,城市众多,不同的城市各有自身的特色,很多城市的名称便因其特色而来,而其中更有不少地方则因具有与水相关的特色而获得特有的别称,并因此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大家所熟悉的城市中,比如武汉,因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有了“江城”之名,并成为人所熟知的称呼。

2、水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传统时代,水系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水运曾是区域之间人员往来与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水运在便利人们往来的同时,又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而同样重要的是,水利的开发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历史上,蜀地水害十分频繁,水灾主要来源于岷江。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时,成都平原就会变成一片泽国,这构成了成都平原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而都江堰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地处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滋润了万顷良田,从此使

这片灾害频发之地彻底转变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而地处成都平原中心的成都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二、水与城市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因水而建

水是城市形成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早期历史文献《管子·乘马》就提到城市选址与水资源的关系: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指出城址的选择要有利于供水和防洪。

二、城市因水而兴

水的开发,赋予城市以活力与魅力,运河城市的兴起便是这样的例子。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成为历史上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同时也造就了沿岸无数充满活力的运河城市。如山东临清,原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镇,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一跃发展成为明清时代的中心城市。

三、城市因水而废

有史以来,水曾经造福于人类,造就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但也曾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与深重的灾难,造成城市的衰落甚至消亡。缺少了水,城市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并逐渐走向衰落; 而因受洪灾等因素困扰,还有一些城市则逐渐成为地下古城。 四、结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生态环境、人为破坏等影响,城市的水系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分化演变,有些河流发生改道,有些河流生态遭到破坏,有些则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水资源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过,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注意到水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整治,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城市水景观,为人水和谐相处、人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用水来美化环境,还需要以水文化来彰显魅力。因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水清岸绿、人水

和谐的新的美丽画卷能更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徐子尚修,张树梅.临清县志·艺文·诗词[M].中国方志丛 书本,台北: 成文出版社,1968.

[2]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四)[M].北京: 中华书局,1997. [3]政协宁波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宁波市文史资料[C]. 宁波.1983.

[4]乐史.宋本太平寰宇记 (卷一) [M].北京: 中华书局,2000. [5]白居易.白居易集[M].顾学颉,校点.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6]周密辑.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M].北京: 中华书局,1991. [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e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