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每课一练1

更新时间:2023-12-05 16:4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

1、观潮

一、快乐读文我来答

1、每年的( )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2、( )省( )市( )镇,据说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3、课文是按照(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 )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2、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想)什么呢?

答: 三、课内语段阅读

(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 ) 有人告诉我们 潮

教学

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1、给第二句话加标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短文先描写了潮来时的( )如( ),有描写了潮来时的( )像( )。同时从侧面间接描写了人群,( )、( )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钱塘江大潮带给人们的强烈震撼。 (二)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起来。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按(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 )、( )、(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教学

3、划线部分的句子是( )句,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的气势。朗读时应把( )、( )、( )、( )这几个词语读重音。

教学

教学

3、鸟的天堂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鸟的天堂”是指( )

A一座小岛 B一株榕树 C一片树林

2、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 A一 B三 C两分别看到了( ) 和( )

A早晨看到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 B早晨看到了鸟鸣鸟飞的景象 C中午时林中鸟鸣的热闹景象 D傍晚时鸟的天堂群鸟活动的热闹景象 E傍晚时看到了大榕树

3、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是谁营造了这“鸟的天堂”呢?

(1)大榕树( ),给鸟儿们提供了( )的生活空间。

(2)这里的农民( ),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 )的自由生活。 (3)如果我是“鸟的天堂”中的一只小鸟,我要对这里的村民们说:

“( )” 二、课内语段阅读

教学

(一)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急需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是:( )——( )

2、这段话是( )态描写。“大的”、“小的”是写鸟的( );“花的”“黑的”是写鸟的( );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 ),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生活的( ),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和( )之情。

(二)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了起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这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短文中的“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

①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②形容优美的风景很多,

教学

看不过来。

请你用“—”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应该用( )的语速来读。

2、“鸟的天堂”加引号是( );没有加引号是( )。 ①指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②指大榕树

4*、火烧云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描写了火烧云( )和( )的全过程,其中重点描写了( )部分。 2、作者的写作顺序是( )→( )→( )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②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③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二、语境注音我能行

1、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一转.( )眼,就再也找不着.

( )了。 2、那条狗后边似.( )乎还跟着好.

( )几条小狗。 教学

3、那匹马跟真马一模.( )一样,不一会儿,也变得模.( )糊了。

4、走进壮观雄伟的紫禁.( )城,我们情不自禁.( )地赞叹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来。

5、奶奶的手真巧,她缝.( )补的衣服没有一点缝.( )隙。 三、课内语段阅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 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给这段话后半部分加标点。

2、这段话采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烧云( )的变化。 3、仿写词语

教学

半紫半黄:( )、( )、( )

茄子紫:( )、( )、( ) 4、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5、古诗两首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A北宋 B南宋 C陆游 D苏轼 E苏辙 F苏洵 G东坡居士 H放翁

1、《题西林壁》是( )文学家、书画家( )写的,他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

2、《游山西村》是( )诗人( )写的,他号( ) 二、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的意思是

教学

( )。诗人从( )、( )、( )、( )、( )、( )这几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

2、《题西林壁》后两句的意思是

三、按要求填空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其中多音字为( ),诗中读( )

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2、这首诗描写的是( )(谁)在( )(时候)( )(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 ),可以看出( ).

4、诗中的“山西村”在( )

A 今山西省山西村 B今浙江绍兴 C今浙江杭州 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两句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8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