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人员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19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采样人员考试题

1、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答: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必须在采样前去生产现场做调查

① 调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它们的名称、理化性质、使用数量等。

② 调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中间体、副产品及成品的名称,以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逸散物。

③ 了解生产过程情况,了解工人生产操纵方式,经常停留的地点和时间,作业姿势和劳动习惯等。

④ 了解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存在状况,包括有毒物质的种类、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估计浓度以及产生、分布、和消散的规律和趋向等。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为气态和蒸汽,或为气溶胶成为蒸汽和气溶胶共存。

⑤ 调查卫生防护措施及设施,以及个人防护情况。 现场检测布点原则

答:①采样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工作地点,且应注意防止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②选择的采样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工人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③在采样点设置的收集器高度应在工人工作时的呼吸带。 一、填空题及判断题知识点

2、“代表性”,一是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是要满足检测的目

的。

3、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4、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 5、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 6、三种常用固体吸附剂管特性

7、在最大流量和4 kPa的阻力下应能稳定运行4~8h以上,流量保持稳定,变化小于等于5%;

8、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9、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因此必须使用3 L/min的采样流量。

10、臭氧能否有采气袋采集?(标准里没有用采气袋的)

11、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12、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

14、 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15、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6、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17、生产性噪声测量常用Ⅰ型、Ⅱ型声级计或积分精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 18、A计权,慢‘S’档

19、高温要测量气温最高、通风最差这两种情况

20、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21、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28、用两只吸收管平行采样,一只带氧化管,另一只不带;通过氧化管测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浓度,不通过氧化管测得二氧化氮浓度,由两管测得的浓度之差,为一氧化氮浓度。

27、根据采样后处理方法不同而分为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两大类。

28、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常用的采样方法有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法和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2、采集蒸气和气溶胶态共存时的方法,常用的有浸渍滤料法、聚

氨酯泡沫塑料法和串联法。

3、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的三个满足

7、离子色谱仪的构成与高效液相色谱相同,一般由流动相输运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抑制或衍生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 三、简答题

1、采样对象如何选定 4、噪声测量的关键点 四、问答题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根据检测目的,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四种类型。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日常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的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稳态噪声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升级波动小于3dB的噪声。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时间不应超过60min。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一个快速直读方法,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工作场所中有机化合物检测的长时间采样方法,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通常以50m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2-8h.

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收职业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汽和气溶胶3种状态。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眼酸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的样品采集方法,在采样点,用两只各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平行放置,其中一支吸收管进气口接氧化管,各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直到吸收液呈现淡红色为止。

粉尘检测短时间采样方法,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劳动者呼吸带高度以15-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高温测量时,原则上应在室外温度达到或超过30℃时进行测量。 简述题:

简述在呼吸性粉尘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哪几类? 如何减少或消除采样误差。 采样操作可能造成的误差有哪些?

描述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用活性炭管性能不正确的是。 在气温35℃、相对湿度小于90%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得低

于1mg被测物;装好的活性炭管不应有松动;热解吸活性炭管没有进气端与出气端之分;常用活性炭管分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 采样点的选定范围,应首先考虑危害严重,接触人群面广,职业病例多的有毒物质分布的重点行业工种。

采样点的具体选定:同一车间、同一有毒物质、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采样点。

同一车间、同一有毒物质、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采样点。

同一车间、不同有毒物质、须分别设采样点。若一个采样点存在两种有毒物质,则作为两个采样点,余类推。

超高频辐射: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其头、胸、腹各部位。立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分别取1.5m~1.7m、1.1m~1.3m、0.7m~0.9m;坐姿操作,测量高度分别取1.1m~1.3m、0.8m~1.0m、0.5m~0.7m;

测量超高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每个测点测3次,取平均值。

测量操作位场强时,一般测量头部、胸部位置,当操作中其他部位可能接触更强烈照射时,在该位置予以加测。

测量设备高频场强时,由远及近,仪器天线探头距离设备不得小于5cm,,当发现场强接近最大量程或仪器报警时,立即停止前进,手持测量仪器,将探头置于所要测量的位置,并旋转探头至读数最大值方向。探头周围1m以内不应有人或临时性地放置其他金属

物件。每个测点测3次,每次测量不小于15S,读数稳定的最大值,取3次的平均值。

工频电场:地面场强是测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比较平坦,无多余物体,对不能移开的物体,应记录其尺寸与场强的相对位置,并应补充测量离物体不同距离处的场强。 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安全规程。 测量记录应包括: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的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设备型号、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

微波:应在微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测量,测量中仪器探头,应避免红外线及阳光直接照射及其他干扰。

电焊弧光的主频为365nm、290nm、254nm,其相应的加权因子为0.00011、0.64、0.5,求其有效辐照度。

紫外:为保护仪器不受损害,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测量值不应超过仪器的测量范围。

高温:测量前或加水后,需要10min的稳定时间。

工作场所无热原时,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有热原时,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测量高度:立姿1.5m、坐姿1.1m,作业人员受热不均时,分别测量其头、腹、踝部,立姿1.7m、1.1m、0.1m;坐姿1.1m、0.6m、0.1m。WBGT指数的平均值

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

别测1次,工作中测1次。取平均值。

传声器方向是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1.5m、坐姿1.1m,传声器指向声源方向。

现场不适于放置三脚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距离大于0.5m。

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手传振动: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解除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