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更新时间:2023-05-25 20: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第一部分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三章 录像与摄像 第一节 电视录像 1、磁性材料 制造录像磁头与磁带,都离不了各异的磁性材料。 制造录像磁头与磁带,都离不了各异的磁性材料。 给一个磁性材料棒绕上线圈,线圈中通过电流时, 给一个磁性材料棒绕上线圈,线圈中通过电流时, 线图就会产生磁场。 线图就会产生磁场。位于线圈中央的磁棒即会被磁 表现出强烈的磁性。 化,表现出强烈的磁性。 2、磁带 磁带 磁带的构造包括带基和磁性材料层两部分,带基采 磁带的构造包括带基和磁性材料层两部分, 用高强度聚酯制成,它是磁性材料层的依托, 用高强度聚酯制成,它是磁性材料层的依托,又是 整材料的躯干,因此应当光洁平展, 整材料的躯干,因此应当光洁平展,具有很好的强 度和韧性,还要具备不易变形的特点。 度和韧性,还要具备不易变形的特点。带基的厚度 大约为14—15M。(微米) 。(微米 大约为 。(微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3、磁头 4、磁鼓 5、磁迹 视频信号,包括其它的信号, 视频信号,包括其它的信号,最终经过 磁头变换, 磁头变换,以剩磁的形式记录在磁带的 磁层上,由于磁头与磁带的相对位置与 磁层上, 速度等因素, 速度等因素,各磁头在磁带上经过的路 径不一样。 径不一样。电信号以剩磁形式记录在磁 带上的磁信号叫做磁迹。 带上的磁信号叫做磁迹。磁迹的种类通 常有视频磁迹、音频磁迹、 常有视频磁迹、音频磁迹、控制磁迹和 时码磁迹。 时码磁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二节 电视摄像机 宽高比: 宽高比: 电视屏幕标准宽高比为4:3。高清晰度电 电视屏幕标准宽高比为4 视宽高比为16 16: 视宽高比为16:9。 成像器件: 电子摄像管是摄像机中利用电子 成像器件: 束扫描把景物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 真空电子管。电荷耦合器CCD(CHARGE— 真空电子管。电荷耦合器 COUPLED DEVICE):它的功能是将从镜 : 头进来的光转变成电子信号,记录在录像带上, 头进来的光转变成电子信号,记录在录像带上, 或呈现在摄像机的电子寻像器上。 或呈现在摄像机的电子寻像器上。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三节 摄像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色彩与亮度 普通景物的平均亮度范围约为 160:l, 160:l, 而电影胶片的宽窄度为128:1 128:1, 而电影胶片的宽窄度为128:1,摄像机 的宽窄度只能达到30:1 30:1至 的宽窄度只能达到30:1至60:l。摄像机 。 拍摄画面的最佳对比度不应超过 40:1 2 色温 室内照明的色温标准是 室内照明的色温标准是3200K,这是 这是 带有一点红色的白光。 带有一点红色的白光。所有演播室照明 器具和用于室内照明的便携式灯光

采用 的都是 3200K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3 清晰度 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该系 统的分辨率, 统的分辨率,相应地表现在人对图像细 节清晰程度的感觉称为清晰度。 节清晰程度的感觉称为清晰度。像素的 多少反映了图像的清晰度 4 最低照度 摄像机拍到可接受画面的最低照度,是 摄像机拍到可接受画面的最低照度, 评价其性能的一个指标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摄像机分类 摄像机机身 摄像机镜头 焦距和视角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八节 摄像机的调节 1 白平衡调节 色温是摄像机色彩重现的关键因素 如何调节白平衡 CCND FILTER(色温校正/中性密度滤色片)旋钮: 色温校正/ 色温校正 中性密度滤色片)旋钮: 选择适当照度的滤色片。 选择适当照度的滤色片。 滤色片旋钮设置 说 明 滤色片 拍摄条件 1 日出、日落、 1 3200K 日出、日落、室内 2 2 5600k+1/4ND 晴朗的室外 3 3 5600k 多云或有雨的室 雪景、高山、 4 6000k+1/16ND 4 雪景、高山、海岸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4)白平衡值的存储 白平衡值的存储 (5)使用预置白平衡设定值 (5)使用预置白平衡设定值 (6)ATW(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 (白平衡自动跟踪) (7)混合光白平衡的调节 混合光白平衡的调节 A:统一成日光色温: B:统一成室内 统一成日光色温: : 统一成日光色温 光色温 C:遮挡法 D:强制法 (二)黑平衡调节 3 电子快门的使用 4 增益功能 5 寻像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录像与摄像

第九节 摄像机焦距的调节 第十节 光圈的调节 第十一节 调节后焦 第十二节 近 摄 第十三节 摄像机附属拍摄设备 第十四节 摄像机的使用 第十五节 摄像器材的维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r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