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择题满分解题策略解读(精华版)

更新时间:2023-05-26 04: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一、有效提取时间信息

1.时间的具体化和阶段化

在部分真题中,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个具体的年份。而它恰恰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备考中,考生需加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考生可从通史角度,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画出一条时间轴。而时间的阶段化,指的是用世纪、年代和初期、中期、后期、末期等词语来表示一个时间段。作为考生,则需要大致判断出其时间段的起止范围。

2.时间的朝代化

笔者发现部分选择题提供了具体的朝代信息。然而,试题又加入了一些看似与时代背景相左的材料,致使学生忽视了具体的时代背景,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如2013年全国Ⅰ卷第24题,其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秦国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其他六国等级差别明显。D项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它明显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众多考生却因为情境材料而忽视了该时代特征。

【例题】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是明朝,A、C、D三项明显不符合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B项符合时代背景,故B项正确。

答案:B

3.时间的干扰化

命题者在命制相关试题时,又往往设计了一些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或时代特征相关的选项,而其恰与材料的内容无关甚至相冲突。很多考生正是因为片面看重时间信息,而忽视了材料的内容,从而最终走进了命题者的陷阱。

【例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共开始逐渐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很多考生由此而误选了A、C、D三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二、紧扣地点信息

1.重大事件发展的区域性及地区格局演变

对于一些重大革命事件演变的空间位置,考生要加以了解,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此外,对于东西格局、南北格局也要有所认识。如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民族工业分布格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例题】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解析:首先,根据“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可知,它与1926年的北伐战争形势图相符。它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体现,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故B、C两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沉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2.空间分布格局

在解读一些历史事件的分布格局图时,考生要抓住一些关键城市或者国家,方能有效解题。如2015年安徽卷的第20题,图中虽有很多信息,但考生只要在其中找到了日内瓦,便可排除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内容,由此而选出宗教改革。

【例题】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为印度。根据所学,印度在18世纪被英国占领。然而,上图反映了此时的印度被西班牙所占据。因此,此时应处于18世纪以前。A项与工业革命相关,故A项错误。

答案:A

三、准确把握主、客体的概念与范围

命题者在选项内容设置时,也时常将题干中的主语或者宾语扩大化、缩小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考生也需引起注意。如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7题、Ⅱ卷第30题、Ⅲ卷第35题,都与此相关。

【例题】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A、B两项明显错误,C项中的中共并不能否包含题干中的“争取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内容,它仅反映了“国共合作”,故C项错误。

答案:D

四、厘清题干内容的逻辑关系

一段话可包含转折、并列等逻辑关系。如出现“然而”等关键词,便可知它是转折关系,所以考生只需将焦点放在转折关系后面的一句话。若是并列关系,一些考生却常会以偏概全。我们切不可因某选项符合其中并列关系中的某一项而误认为该选项就是正确的。

【例题】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

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供不应求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C项的严重制约工业发展从材料中也无法体现。D项只反映了题干的前部分,至于粮食出口的内容,它无法解释,故D项片面。A项很好地解释了材料内容的两方面,故A项正确。

答案:A

五、立足材料自身,切勿主观臆测

此类试题具体有一定的难度。众多考生会脱离材料自身所强调的内容,而进行自我主观臆测,实则并非材料本身意思,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如2016年全国Ⅱ卷第32题,很多人认为雅典政府让奴隶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能够反映民众失去了政治热情和政府丧失民众信任。其实,这只是部分考生的自我臆测,仅凭材料内容根本无法判断。

【例题】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本题最大的迷惑项是D项。材料重在强调君主感叹自己行事不易,哪怕是点点失误也会被史官记录下来,因此他得处处小心,故宋太祖闷闷不乐。至于D项,从材料中并不能直接得出。

答案:A

六、立足现实,切勿夸大专有名词的作用

以2017年全国Ⅱ卷第29题为例,其中D项是“艾罗补脑汁”的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众所周知,文明的推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的作用十分有限,故D项错误。诸如此类错误在试题中多有体现。

【例题】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本题最大的迷惑项是B项,然而它明显夸大了“主义”的作用。军阀自保靠的是实力,不是思想。

答案:C

七、依据材料,突破教材的定式思维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学术界中的一种观点。命题者往往给考生提供新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教材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不可受到教材的桎梏。

【例题】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的一面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新教反对教徒宗教信仰自由

D.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解析:教材更多提及到的是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而材料内容反映了宗教改革对人性的压迫,A项看似不符合教材的主旨,但它符合题意。

答案:A

八、正确理解计量史学中的数值

1.比重类

在此,我们要注意两点:其一,某项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发展的衰退。其二,相对比重差距的缩小并不意味着绝对差距的缩小。

【例题】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

业农业工业服务

美国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

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解析:上表中农业比重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它无法说明农业发展的衰退,故B项错误。联邦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上表反映了二战后第三产业日益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A项正确。

答案:A

2.比值类

此类试题难度最大,这里仅以2014年全国Ⅰ卷30题为例,且看如何分析该类试题。

【例题】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将上海与京津的比值作比较,可得出以下两点认识:京津地区的外国电影播放的更多;京津地区放映了五六部外国片才可能有一部国产片,这表明京津地区国产片的有限。因为上海对外开放较早,故前者认识错误。而将京津地区国产片的有限与“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相结合,便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此外,笔者发现部分高考真题在选项内容设置或者题干材料内容的选用上,也时常有相似之处。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32题与2016年全国Ⅰ卷第24题,2014年与2016年同为全国Ⅰ卷的第28题,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借鉴。因此,在复习中,考生还需对历年真题多加练习,并能够对同一类型的试题进行系统地整理。

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

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霍华德瑟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人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平淡不起眼的生活与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相比较。----史蒂文弗蒂克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

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约里奥.居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

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名言警句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不勤勉的人生便是罪过。无技艺的勤劳就是粗野。罗斯金

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我得不知怎样使用的人。约翰生

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成功的法宝。

获得幸福的惟一途径,就是忘掉目前的幸福,以除此之外的目的作为人生目标。米勒

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巴尔扎克

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魏书生

处处热心的人生,是事事满意的人生。帕克

尽管世界和人生是坏透了,其中却有一件东西永远是好,那便是青春。显克维奇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巴金

你的态度跟这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你的人生跟着改变。马斯洛

人生,始终充满战斗激情。惠特曼

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比彻

人生,这是个庄得的字眼;人生,这两个字的内涵如大海浩瀚。它是权衡一个人身心价值的天平,是轻是重,是强是弱,在它面前,都免不了要受到公正的评判。佚名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佚名

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塞涅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群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

人生必有风险,所以引人入胜亦在于此。名人名言大全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刘易斯

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年,犹为天也。何良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巴尔扎克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南史

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罗曼·罗兰

人生不靠运气,而是看下棋的技术如何。佚名

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先由梦想来;无梦就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兴趣。佚名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佚名

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鲁迅

人生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原则来办事的。斯蒂文生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产。萧伯纳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当贵显,每谈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陆次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f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