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6 04: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绍兴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绍兴市概况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绍兴位于长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北邻宁波,北濒杭州湾。绍兴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东与上虞市接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于嵊州市诸暨市毗邻,西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接壤,北部滨海,腹部横贯越城区。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59公里。绍兴市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 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脉、平原、海岸兼有。受江山——绍兴大断裂影响,西南部山丘与东北部平原间,界限比较明显。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的2/3。绍兴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汗等常有出现。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遗迹、得到印证。越国古都筑城于公元前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系于此。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专业市场继续推进,房地产、交通、信息、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环境建设加强,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人民生活也达到新水平,绍兴正在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二、绍兴地区旅游业(主要指人文旅游)发展swot分析

绍兴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 文化遗存十分丰厚、完备。从史前古文化遗迹、尧舜遗迹、越国故址、秦汉碑刻、唐宋

摩崖到明清古居,可谓是一应俱全。据统计,绍兴的名人史迹、底蕴深邃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广泛众多的历史事件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绍兴文化。这一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2、 绍兴市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越文化的中心。而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

绍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之间,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文化的中心,又是春秋越国都城。这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中心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力上是首屈一指,无可替代的。

3、 绍兴名人文化独领风骚。绍兴历史名人占全国的1/30,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

要的地位,以舜禹、越王勾践、西施、王羲之、陆游、鲁迅等为代表,曾在绍兴生果果,并且可以成为名人,甚至伟人的至少有97人之多。他们留下的史迹、故居、记事及文学巨作,一直闻名海内外,成为我国和世界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史教科书。

在以上人文旅游资源特质基础上,绍兴所衍生形成的“三乌文化”、“酒文化”、“桥文化”、“兰文化”、“石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又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增加了独特地域文化个性。

绍兴人文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也是十分明显的。除了上述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全生所占有的独特地为外,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绍兴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和谐道路,大大提升了绍兴城市的品味和文化核心竞争力。还应指出的是,绍兴是经济大市,2011年全市GDP达到3291.23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3元,同比增长13.3%。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雕件,以及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为绍兴

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

1、 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大众化的市场口味有一定的矛盾。绍兴的人文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深厚文化底蕴,但正是因此而显得有些曲高和寡、目前来绍兴的游客大多以观光为主,他们对于景点的游乐性、趣味性的要求较高,这同绍兴古朴凝重的经典风格有一定的差距。

2、 景点规模小且分散,观赏性不高。绍兴有一大批景点其实处在一种悬于高格的境地,由

于经典规模小,又不具备很好的观赏性,旅行社不愿意将他们列入游览线路;同时不少景点鲜为人知,甚至本地人也未必知晓。如一些名人故居及古宅,虽久负盛名,却中年人迹罕至,冷冷清清,这些都使得景点入不敷出现象严重,进而带来维修不善等后果。

3、 绍兴的人文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目前上有大量文物和遗

产有待保护。同时由于资源的年代久远,加大了保护的难度。这都是的绍兴在开发过程中相对资金投入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进而造成融资比较困难。

机遇:

1、1999年绍兴“创优”成功,成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创优”为绍兴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桂冠,还使得绍兴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旅游配套设备得以完善,许多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等等,都借助“创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和途径。2004年绍兴被评为十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是的绍兴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扩大和延伸,同时也为绍兴的旅游产业注入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

2、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正在改变,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将会减少,旅游者行为变的更为理智和成熟,对于景点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内涵的求知欲、新奇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于绍兴而言无疑是个有利的趋势。

威胁:

1、 区域竞争十分激烈。周边地市如金华、温州等,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且各具优势,

绍兴如何能利用自身资源的独特性使得游客能在绍兴增加停留时间和支出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 同类型城镇旅游被别人占得先机。照理,绍兴的水乡古镇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利用,而周边城镇如乌镇、织里,已经在业内打响了品牌,绍兴如何重新树立水乡品牌,与这些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城镇进行角逐,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也将是一个挑战。

结论:

绍兴市旅游业有发展,但现状不容乐观。绍兴历史文化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有着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的特色和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绍兴旅游也近几年开始有了稳步发展。但绍兴旅游景点散、小、缺规模,少主景,留不住游客的现象仍未改观,对绍兴珍贵的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因此,绍兴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市的潜力还远未发挥。认识并克服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使绍兴旅游也继续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确保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旅游业成为绍兴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逐步把绍兴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市。

三、对发展绍兴旅游业的建议

1、 抢救性保护:应当认识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正处于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重

建时代”的到来,“旧城改造”的加剧,直接威胁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剥夺着子孙后代赖以发展的权利。抢救保护虽属无奈、被动,但十分有效、非常重要。近百年的风雨斗争和建设历程,古城许多文化遗存已被破坏和湮灭,留下的只是一些“历史碎片”,再不能让“碎片”丧失殆尽。要充分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

绍兴的许多人文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比如原有的古民居建筑遍布市内,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面积的民居被拆除,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面积小,分布散乱。这些人文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尤其要予以重视,无论当前是否有利用价值,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2、 发觉内涵提升品质:绍兴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许多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

人文遗迹和遗产,但从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绍兴诸多文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利用,比如越文化、酒文化等等,在这些文化的发掘过中还应注重资源品质的提升,应顺应目前旅游的新趋势。

现代旅游的模式在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度假走向多元化,体验是旅游是其中的主流模式之一,创造一些旅游活动能够是旅游者参与其中,啥的旅游者获得新鲜的感受,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绍兴的许多人文旅游资源都具备开发这种旅游模式的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源适当进行调整,提高个性化的服务,就能够使得旅游者获得独特而又新奇的体验,从而提升了这些资源的品质

3、 整体规划开发:一直以来,绍兴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众多的名人故居都因为规模较小,

而且分布过于分散,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被束之高阁。目前绍兴的人文旅游,主要是依靠有限的几个景点在支撑着,如鲁迅故里、兰亭、柯岩等,许多人文资源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想要保护,但缺少旅游价值的认同。

的确,绍兴许多人文资源,由于“小”而“散”,再加上缺少整体规划和开发,很难吸引旅游者的目光,但并不能说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开发的必要。在这些资源当中,有许多是能够充分体现绍兴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比如众多的名人故居,独特的绍兴黄酒制作工艺、越文化遗址、石文化等。一方面,通过整体规划和开发,可以让这些资源形成几个文化系列,通过产品和线路将它们串联起来,再有相关部门进行宣传推介,从而丰富绍兴人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或许并不能让它们为自己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开发这些人文资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依靠它们来赚取更多的门票收入,而是要通过他们充分展示绍兴的整体文化,吸引旅游者延长在绍兴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绍兴的旅游总收入。

4、 民本教育:对于人文旅游思想的研讨不能只局限于行业内或少数人中间,而应当让其成

为整个城市居民的话题,让人文旅游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全民的人文素质提高了,从小热爱人文,尊重历史,冲上遗产,使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文旅游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让绍兴的居民从

小就建立其人文旅游意识,让大家知道人文旅游对绍兴的重要性,从而指导城市居民共同来保护人文旅游资源,进而在意识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绍兴市人文、山、水实际,组织

实施富有历史文化名城与自然生态特色相结合的理由也发展规划,在发展人文旅游的同时发展水乡旅游,让旅游者可以充分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

6、 出台优惠政策:出台加速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正则。深入贯彻旅游建设“国家、地方、部

门、集体、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跳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筹资渠道,依靠全社会力量,组织建设资金,促进绍兴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7、 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加强旅游业管理,改善旅游环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市旅游业

管理体系,规范旅游市场之旅,严格旅游直发。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管理,防止宰客、骗客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游客正当权利。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优越的服务环境,促进和提高旅游行业自身的综合经济效益。

8、 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产业是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尤其是旅

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食品,如各地旅游资源,一般不会发生产品雷同,且比发展其他产业所需的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应该说,绍兴旅游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如能进一步开拓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思路,发挥本地大宗资源和传统加工制作结合的优势,突出绍兴特色,加大发展力度,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对于丰富和繁荣旅游城市,刺激和满足旅客的需求,前景一定乐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