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及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13 07: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王辉 日期:2013.12.04 编号:002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的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目标:提取信息的能力)

2. 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进一步掌握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知识链接】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2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

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具体说是:(目标:学习说明顺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本文即节选自《宇宙》。 【学习过程】

一、阅读 1.你听说过“卡尔?萨根”吗?查找资料,将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100~200字)(目

标: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

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

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目标:识记生字词的能力) 好大喜功( ) 神mì莫测( ) 辽阔无垠( ) 开tu?( ) 闪shu?不定( ) 气势磅礴( ) chuān流不息( ) zhǎn新( ) 璀璨夺目( ) sù望( ) 广袤( ) 荒wú( ) 旋wō( ) 匀称( ) gē置( ) 奄奄一息( )

冥王星( ) 甲烷冰( ) dàn生( ) 人才济济( ) 3.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二、理解课文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

序)

(3)理清说明顺序是分析文章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本文的说明顺序,将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目标:培养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部分( 1 — 6 节) :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三、分析探究 5.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目标: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6.“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所谓“整合”,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 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目标: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 1 )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2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王辉 日期:2013.12.04 编号:002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并让瓦斯从“夺命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7.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表达的能力) 【检测反馈】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三题 阅读要求: 1、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完全客观准确地阅读原文 2、必须在6-8分钟之间阅读完,并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主体内容 3、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给重要的信息作标记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抹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清洁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

室气体减排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拥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8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

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陕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

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qv.html

Top